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5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小牛翻译团队成员,非计算机编程背景
2005年,老朱邀请我参与东大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与富士施乐公司的合作项目,目标是开发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日机器翻译系统。当时采用人工翻译作为双语模板,我认为要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器翻译系统,需要大量句对训练,而10万句仅是起步。
2007年起,实验室转向统计机器翻译领域。2011年,朱老师与肖桐(当时为博士生)开发了NiuTrans系统,获得了国际认可。尽管技术上达到先进水平,但统计机器翻译效果仍有局限,难以广泛应用。
2012年,小牛翻译团队开始探索技术转化,遇到用户对产品买单的难题。2016年后,神经机器翻译技术兴起,小牛翻译度过了创业难关,实现了稳定增长。
见证从模板到统计再到神经机器翻译时代,与团队参与“科技冬奥”项目,为冬奥会贡献技术。肖桐从博士生成长为肖博导、小牛翻译CEO。
《机器翻译:统计建模与深度学习方法》在GitHub上发布,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认可,出版后被称为“机器翻译领域扛鼎之作”。书的出版,为国内机器翻译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对团队成员、实验室和机器翻译产业的发展,心怀敬佩与幸运。坚信机器翻译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世界互联互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