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与天文学有何关联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郭守敬(1231~1316年),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水利专家和数学家。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他被元朝委任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朝令他和王恂率南北日官数人负责新历的测验和推算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郭守敬研制了许多新的天文仪器。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春,朝廷在大都东城墙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大都司天台,司天台拥有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观测仪器。较为著名的是郭守敬发明的简仪,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用一高一低两个支架支撑起极轴的赤道仪,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集测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测量仪。此外,还有仰仪、玲珑仪等。据《元史》记载,郭守敬为该台设计制作的仪器有13件之多。

8.《授时历》

郭守敬、许衡和王恂等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编成的《授时历》在当时的世界历法中是最精确的。次年,忽必烈颁发了诏令,让《授时历》通行全国。

忽必烈诏令编修《授时历》,是他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郭守敬等人综合了自汉代以来的历法成果,并利用高表、简仪等仪器的测量结果来论证,甚至用日晷进行了27个地方的测算,确定了冬至日的准确时间。他推算出365.2425日是一回归年的周期,并确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位置,为《授时历》的编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授时历》的编定用了4年时间,它的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密度。

9.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

黄道婆是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旧城西南孔里)人,她曾在崖州(海南岛最南的崖县)学到一些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棉花加工方法,返乡后她将技艺传授给家乡人民,这些技术开始在长江流域流行,促进了这一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长江下游地区开始并没有椎弓、踏车之类的纺织工具,全靠用手将棉籽除去,效率非常低。黄道婆就将捏、弹、纺、织等一整套制作工具的方法和织布的技艺悉心传授给当地人民。用她的方法织成的棉被,远近闻名,被誉为乌泥泾被。

文献上并没有详细记载黄道婆所传授的纺织工具,但根据王桢在《农书》中记载的一些资料来推测,可能是木棉弹弓、木棉揽车和木棉卷筵3种。

10.火药传入欧洲

13世纪中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随着蒙古西征而传入波斯、阿拉伯等地。13世纪末,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方法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早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阿拉伯帝国就掌握了中国的炼丹术,同时,制造火药的药料硝石也进入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称之为“中国雷”,波斯人则叫“中国盐”。12世纪初,火药的制造方法由南宋通过海路传人阿拉伯。13世纪中叶,铁火罐内储火药的新式武器通过蒙古人传入俄罗斯,又从陆地传至波斯、阿拉伯,乃至整个欧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