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2 16: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3 17:22
中国水务投资的核心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水务投资控股集团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自2002年底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调整与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国际水务投资控股集团的战略开始分化。例如,国泰、英国泰晤士和汇津等企业选择了收缩或退出中国市场,而威立雅和中法水务等公司则进行了战略调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
威立雅水务目前在中国签署了13个投资项目,包括与地方合作的12个市政项目和与国际工业集团米其林公司合作的一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在供水领域,仅有的三个污水项目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青岛和珠海。从项目的融资模式来看,污水项目多采用BOT或TOT模式,而供水项目则包括BOT或TOT模式及股权合作模式。威立雅在供水领域的主导模式从BOT转为股权收购模式,且项目运营管理权始终掌握在威立雅手中。资本来源方面,在2002年之前,威立雅主要以自身投资为主,而在之后的项目中,威立雅更多地在投资上退居次要位置,运营上占据核心地位,并与首创、光大、中信泰富、嘉利等资本性集团合作。时间上,除1997和1998年在天津和成都的两个BOT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在2002年之后,其中2002年有3个、2003年和2004年各有4个。
威立雅将“协同”合作放在与地方合作的第二位,这与首创股份的“共赢”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双方在水业经营中的共识。法国与中国的文化共性,以及法国人对中国人情世故的理解,使得法国水务公司在中国水业市场具有优势。威立雅的广告口号“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反映了其对中国水业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以柔克刚”的协同理念。
威立雅对中国水业市场的信心源于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认同。Antoine Prerot先生提出了三个假设,包括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率持续提高以及执行供水和污水处理发展规划。这三个假设反映了中国城市水业改革逐渐走向理性,外资企业通过特许经营制度规范市场,加强监管,以适应市场风险。尽管存在风险,威立雅通过2002年的金融危机和南美、东南亚项目的失败,对其在中国市场的信心有所保留。
威立雅在战略定位上,将自己定位为“公共服务运营商”,并强调与资本性企业的合作,以分担投资风险。在业务定位上,威立雅希望将投资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其他资本企业,形成与、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三角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核心在于让专业运营企业获得核心支配地位,以实现与和金融机构的有效关联。
在项目模式的选择上,威立雅倾向于传统的水务企业股权收购模式,这使得运营商能够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管理范围涵盖了水业的所有环节,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经验优势。这种模式的财务收益难以精确测算和控制,因此更受资本因素影响,而非技术管理因素,这恰恰符合威立雅的投资偏好。浦东自来水项目的窗口作用对威立雅而言至关重要,该项目是威立雅在中国投资的最大项目之一,也是其新的投资战略的起点。为实现远期目标,合资公司将至少投资13亿元扩建临江水厂,同时在浦东中部新建一家包含深度处理的水厂。
威立雅在全球项目众多,不同阶段的项目有助于其平衡现金流,并进行长期收益规划,避免投资的短期行为。这成为威立雅水务投资的核心优势之一。战略明确和实力强大使威立雅成为在华水务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随着中国水业市场化法律体系的完善,威立雅将能够进一步控制风险,提升竞争力,成为中国水务投资的核心力量。
威立雅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风神Aeolus,威立雅公司前身是1853年12月14日成立的法国通用水务公司,当时奉拿破仑三世御旨成立,业务主要是为农田灌溉和法国城镇供水。1998年公司更名为威望迪集团,2003年又改为威立雅环境集团。而现在,威立雅已经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水务公司。威立雅有150多年水务经营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