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7 23: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0 18:14
在《伏羲考》中,闻先生提出龙图腾并非自然界中的生物实体,而是多种图腾融合的产物,反映了蛇图腾的兼并与同化过程。龙图腾理论自20世纪40年代提出后,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到了8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他们指出,图腾必须是自然界存在的实物,龙作为图腾而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观点难以接受。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证据并未支持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融合其他图腾的说法也缺乏实证支持。
学者们进一步指出,将古文物上的动物形象等同于图腾是错误的,因为考古类型文化和氏族部落在概念上不同,且时空范围差距大。此外,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如崇敬、不伤害等与古代中国文献中对龙的贬低、侮辱甚至杀食相矛盾,这引发了关于龙是否属于图腾的讨论。
关于中国远古是否曾有图腾崇拜时期的问题,古籍记载似乎表明存在,但与图腾文化的发展阶段和考古证据相冲突。龙图腾的起源时间在新石器时代,而图腾崇拜在那时已衰落,这使得将龙归于图腾显得不合逻辑。
图腾的广义和狭义定义也带来困扰。严格意义上的图腾限于自然界实物,而龙作为神物不在其内,如果将龙视为图腾,只能归类于广义图腾。然而,这可能导致图腾的原有内涵与广义定义产生冲突,例如,龙在广义上被惩罚,这与图腾的保护属性相悖。在狭义和广义图腾之间,一些学者倾向于尊重图腾的原初定义,即选择狭义图腾,认为过于广义化将失去图腾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