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0 15: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0 21:03
北方的局势是由胡汉矛盾主导的。西晋的灭亡,源于胡人的大量内迁。北魏的,也直接源于新的胡汉矛盾。当尔朱荣在位时,勉强维持着北魏表面脆弱的稳定。尔朱荣被刺杀后,北魏成为必然。
北魏永安三年(530)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元子攸刺杀了集权臣、藩镇于一身的六镇集团首领尔朱荣。孝庄帝认为只要除掉权臣,就能夺回皇权,但没有核心力量和地方强藩的支持,皇权危机只会加剧。
朝廷直管的禁军在战争和内耗的双重作用下被严重消耗,北魏已成严重的外重内轻格局。尔朱兆以天柱大将军、颍川王、并州刺史的身份坐镇晋阳,成为尔朱荣的人;尔朱仲远据有徐、兖二州;尔朱天光专治陇右;尔朱世隆居中把控洛阳朝政。天下仍为尔朱氏掌控,孝庄帝最终为鲁莽行为付出代价,被尔朱兆缢杀于晋阳。
朝廷与地方的博弈中,朝廷全面落败。尔朱兆虽然继承事业,但六镇集团并不认可新的权力格局。集团内部,代表人物高欢和贺拔岳的矛盾聚焦于此。
高欢早就在尔朱荣在世时鼓动其称帝,以激化矛盾六镇集团,为自己谋取利益。六镇义军在尔朱荣被刺杀后成为关键力量,高欢在缺乏强人领导的情况下谋求几乎成为必然。
高欢以并州资源有限为由,带着六镇义军准备离开并州,脱离尔朱集团。尔朱兆政治能力有限,答应了请求。高欢脱离后,杀掉忠于尔朱集团的将士,抢夺大量战马,并在行军途中树立良好形象。
531年二月,高欢到达信都,整合高乾兄弟、封隆之等河北豪强,获得六镇义军的领导权和关东汉人世家的支持,事实上已经掌握北方局势的主导权。高欢在信都拥立元朗为皇帝,改元中兴,正式向尔朱集团宣战。
尔朱集团和高欢在韩陵进行决战,高欢利用尔朱集团的内部矛盾,加上高敖曹的三千骑兵助力,一举打败了尔朱兆。高欢控制了河北重镇邺城,基本控制关东局势。贺拔胜投靠高欢,斛斯椿也诛杀了尔朱世隆、生擒尔朱天光向高欢投降。
尔朱仲远逃亡江南,避难南梁。表面上看,尔朱氏之败因家族力量不团结,尔朱兆个人能力不敌高欢,但本质原因在于高欢取得六镇义军和汉人世家支持后具备叫板尔朱家族的实力。四月,高欢率军进驻洛阳,成为继尔朱荣后的权臣,通过废立之举,废掉元朗,改立元修为皇帝。
533年正月,高欢率兵打败了尔朱兆,结束了战争。通过战争,六镇集团完成权力洗牌,高欢成为新的掌舵人。高欢控制洛阳朝廷,但在政治层面,取得关东汉人世家的支持,同时获得胡汉势力的支持,以邺城为政治中心团结汉人世家,以晋阳为大本营统率鲜卑武力。
高欢虽然代替了尔朱荣,但作为权臣不具备尔朱荣的个人威望,无法完全控驭整个六镇集团,尤其是武川集团。尔朱荣被刺杀后,六镇集团事实上已经。高欢虽然控制洛阳朝廷,但根本无法统驭整个北方。武川集团在高欢的对立面。
为了解决关中问题,高欢诱使侯莫陈悦诛杀贺拔岳,并承诺事成后让侯莫陈悦取代贺拔岳地位。结果是,侯莫陈悦刺杀了贺拔岳,但无法驾驭关陇局势,反而被宇文泰摘了果子。宇文泰以复仇为名打败侯莫陈悦,占领长安,初步奠定关中的统治地位,高欢反而成就了宇文泰。
北魏为关东和关陇两大势力,孝武帝投奔宇文泰,高欢在关中立元善见为帝,北魏正式为东魏和西魏。北方长期陷入东西魏争霸战争的乱局,直到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魏的乱局由尔朱荣出局引发,实质上是新胡汉矛盾作用的结果。六镇为代表的胡化势力冲击汉化势力,主导天下局势,进一步演变为六镇集团内部权力之争,最终形成东西魏格局。南北战争导致北魏朝廷中枢力量衰弱,成为外重内轻格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