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始作俑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1 07: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8 07:10

原文见:《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反问句。人殉和人牲是商及以前的祭祀习俗,以后慢慢改变。用俑代替是一种进步,代表对生命的重视。武王伐纣的《牧誓》中“昏弃厥肆祀弗答”说纣王的罪责之一改变减少人牲,抛弃了对祖先的祭祖而不闻不问,可见周初社会环境还是提倡人殉和人牲的。有权势的君王贵族向上天或祖先祈求庇佑而用奴隶或战俘甚至亲属人殉和人牲看做必然和合理的。
孔子的反问表达:用俑来改变祭祀或殉葬方式第一人,难道没有后人吗?(不怕上行下效,后人也用桶来代替,糊弄鬼神吗?),“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算了吧)因为俑象人而用它代替,(毕竟生命是很重要的!这是重视人的生命的结果啊!)(既然祭祀这么重要的事都可以因为重视人的生命而用俑替代,)那么“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们怎么能不重视百姓的生命让他们活活地饿死呢?
这样解释孟子劝诫梁惠王上下文逻辑上就完全通顺了。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孔子是赞同始作俑者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8 07:11

原文见:《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反问句。人殉和人牲是商及以前的祭祀习俗,以后慢慢改变。用俑代替是一种进步,代表对生命的重视。武王伐纣的《牧誓》中“昏弃厥肆祀弗答”说纣王的罪责之一改变减少人牲,抛弃了对祖先的祭祖而不闻不问,可见周初社会环境还是提倡人殉和人牲的。有权势的君王贵族向上天或祖先祈求庇佑而用奴隶或战俘甚至亲属人殉和人牲看做必然和合理的。
孔子的反问表达:用俑来改变祭祀或殉葬方式第一人,难道没有后人吗?(不怕上行下效,后人也用桶来代替,糊弄鬼神吗?),“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算了吧)因为俑象人而用它代替,(毕竟生命是很重要的!这是重视人的生命的结果啊!)(既然祭祀这么重要的事都可以因为重视人的生命而用俑替代,)那么“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们怎么能不重视百姓的生命让他们活活地饿死呢?
这样解释孟子劝诫梁惠王上下文逻辑上就完全通顺了。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孔子是赞同始作俑者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