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1 14: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3 04:57
陈章良的人生旅程始于福建省福清县海边的小渔村,他的童年与弟弟在大海边捕鱼以补贴家用。9岁时,村里人的劝说促使他开始接受教育,进入小学一年级。1978年7月,他和一百多名同学挤上大卡车,长途跋涉去参加高考,那是他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高考后,陈章良脱颖而出,成为全乡唯一考上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的学子。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求学,一边读书一边劳动,假期还要捕鱼赚取学费。初入大学时,他英语基础薄弱,甚至买不起收音机,靠助学金和打工维生,木薯和地瓜成为他的主要食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自然》杂志上发现基因工程技术,这激发了他对这一领域的热情,他写信给玛丽·查尔顿教授表达决心,最终得到了进入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1983年,陈章良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师从毕齐教授,投身于生物工程领域。他以过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与国际研究团队竞争,最终在基因工程上取得重大突破。1985年,他成为全球首位成功将大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烟草和矮牵牛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86年和1987年,他连续出席国际权威会议,并在1987年荣获“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带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陈章良谢绝高薪聘请,回国成为北京大学副教授,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
陈章良深知技术产业化的价值,1992年,他与潘爱华等人共同创建北大未名生物集团公司,致力于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了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科研上,更在于他作为企业家的身份,领导中国基因工程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例如赛若金的成功,书写了中国基因工程的辉煌篇章。
陈章良,福建福清人,无党派。我国著名的热带生物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2007年12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