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5 18: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5 18:50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纷纷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而真正意义上的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亡秦者胡也”的建议,开始大力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他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驻守长城一线,连接加固秦赵燕三国北长城,打造更完善的防御体系。这一时期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史称“秦长城”。
随后的朝代,如汉、北魏、北齐、隋、唐、明等,都对长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扩建。尤其是明朝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明长城的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约2万多公里,是现存最完整的长城遗迹之一。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这座古老的防御工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