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1 08: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1 15:45
疳疮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类型主要包括血疳、风疳、牙疳和下疳。血疳源于内脏虚弱,邪热入侵,侵及肌肤。初期症状如紫芥,疮口出血,扩散至全身,导致气血损伤和瘙痒,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转变为严重的疳症。
风疳由足阳明胃经受风邪热毒引起,常见于然谷和承山处。起初类似疥癣,破溃时流出黄水形成疮疹,风湿交加,毒素聚集,逐渐扩散至全身。在儿童,耳部的黄水疮也可能被归类为疳疮。
牙疳多因幼年时食用过多甜食、煎炸辛热食物,导致阳明胃经积聚邪热,常见于牙齿间或牙根,引发肿痛,甚至烂肉和败血,严重时可能造成牙槽溃烂,牙齿脱落,形成难以治愈的难题。
下疳特指男性阴茎部位的疮疹,常因性欲未得满足或性行为不洁,导致邪毒侵袭,形成疮毒。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便毒,甚至损伤生殖器,后果严重,往往难以救治。
针对这些不同的疳疮类型,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具体的疗法会在下方提供。
疳疮,病名。《济阴纲目》卷七:“因月后便行房,致成湛浊(指月经断续不止),伏流阴道,疳疮遂生,瘙痒无时。生用胡椒、葱白作汤,一日两三度淋洗,却后服药:黄芪、菟丝子、沙苑蒺藜、黑牵牛、赤石脂、龙骨,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一说指下疳(见《外科大成》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