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5 16: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5 16:48
脣焦舌敝和唇焦舌敝都是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这里的“焦”意为干,“敝”意为破,形象地描绘了因长时间说话而口干舌燥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说服他人或完成任务而费尽口舌的人。例如,在《东欧女豪杰》第二回中,菲亚为了推动一项事业,频繁地在各个村落间奔波,逢人便说,直到口干舌燥,仍然坚持不懈。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费尽口舌”和“口干舌燥”。它们都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卖力,往往到了口干舌燥的程度。在现代,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或是宣传某项事业时,付出巨大努力,最终达到精疲力竭的状态。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要注意它是一个联合式的结构,通常用作谓语,用来描述某人因为长时间的交谈或争论而口干舌燥的情景。例如,一个人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中,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争论而变得脣焦舌敝。
总的来说,脣焦舌敝和唇焦舌敝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一种反映。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需要费尽口舌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