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曾在“追光演讲”中说道:“在我们的院子里,有一尊叫‘青春’的雕像,原型是27岁的‘小樊’。来来往往的时候,我总忍不住看一眼那时的‘小樊’。我想,我的青春不在了,可我们的文明从古老中走来,依然青春正好。”这是“敦煌女儿”樊锦诗的自述,也是中华大地上无数文明创造者、守护者、传承者的青春感言。
今年夏天,当我翻开中华书局出版的《满世界寻找敦煌》时,樊先生的话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而这次点亮我思绪的,是另一位敦煌学者荣新江。荣新江在敦煌学领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学者。 40年间,他将学术研究与旅行紧密结合,足迹遍布全球,只为寻找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书,正是他这段漫长而艰辛旅程的生动记录。书中,荣新江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他每一次出行的经历,每一次发现文献的喜悦,以及每一次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不屈。
《满世界寻找敦煌》,荣新江 著
中华书局2024年6月出版
青春是一场不落幕的旅行。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段独立的冒险故事。从巴黎国家图书馆到伦敦大英博物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到日本京都的龙谷大学图书馆,荣新江的身影穿梭于世界各地,只为那一份对敦煌的执着与热爱。他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有时需要面对语言的障碍,有时需要克服时间的紧迫,有时则需要忍受旅途的劳顿与孤独。但正是这些困难与挑战,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青春,是荣新江追寻敦煌路上的不竭动力。在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是一种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荣新江在年轻时便立下志向,要将敦煌的瑰宝重现于世人面前。这份志向,让他在青春的岁月里,不断奋斗,不断前行。即使岁月流转,青春不再,但他的心中依然燃烧着那份对敦煌的热爱与执着。
奋斗,是荣新江追寻敦煌路上的坚实步伐。他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汗水与心血。为了找到一份珍贵的文献,他可能需要翻阅成千上万的书页;为了与国外的学者交流,他可能需要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研究机会,他可能需要不断地申请与努力。但正是这些奋斗的瞬间,构成了他追寻敦煌的完整旅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奋斗与努力,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2013年6月,作者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亚考察(Cappadocia)
坚持不懈,则是荣新江追寻敦煌路上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旅途中,他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无论是面对文献的缺失还是研究的困境,他都能保持冷静与坚定,用智慧与毅力去克服每一个难关。他的坚持不懈,不仅让他找到了许多珍贵的敦煌文献,更让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然而,《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书给予我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荣新江个人的奋斗历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审视自我—— 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如何从青年开始树立“工匠”精神。
荣新江作为一位学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研究敦煌文献,更是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整理、编辑并呈现给世人。他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发现、每一次研究,都像是一位工匠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他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将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敦煌画卷。
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荣新江对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上,更体现在他对学术的严谨与认真上。他深知每一份文献的重要性,因此在整理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他的这种精神,不仅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更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借鉴。
1991年作者在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抄书
读完《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荣新江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奋斗的价值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编辑工作者的工匠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将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让后人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够像荣新江一样,保持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不断奋斗与努力。同时, 我也希望能够像那些编辑工作者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雕琢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年华美好,充盈着“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的纯真与好奇,虽也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困惑,却时常展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远大抱负,青春总能激荡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力量。终有一天,青春在经历了不懈的奋斗与努力后,变成了“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的感慨。
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不会白费,人生才会更加充实精彩。
丨 相关阅读
寻找敦煌宝藏
寻找中华民族之魂
《满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著
978-7-101-16608-8
98.00元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