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梦想号”在津运营一周年 游客数量达11.3万余人次

“梦想号”在津运营一周年 游客数量达11.3万余人次

2024-10-03 来源:乌哈旅游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一年前的9月27日,“梦想号”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首航。在这一年间,“梦想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记者在“梦想号”首航一周年庆典上获悉,一年来,“梦想号”以天津为母港共运营73个航次,运送游客达到11.3万余人次,为天津邮轮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梦想号”助力天津邮轮产业复苏

东方国际邮轮公司所属“梦想”号邮轮是疫情之后,首艘抵达天津口岸的国际邮轮,对天津邮轮市场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对推动邮轮市场复苏和提振国际邮轮回归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一年,“梦想号”以天津为邮轮母港,开通了前往三亚、平潭、香港以及越南、日本、韩国的航线,游客不仅涵盖京津冀地区,还有来自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的游客,甚至蒙古、俄罗斯等国际游客也来到天津,登上“梦想号”,体验邮轮假期。

天津东方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泊表示:“我们也做过邮轮分析,从全国来讲,邮轮母港里边,北方地区天津体量是最大的,我们65%的客群来自京津冀地区,所以我们选择了天津为母港进行运营。而且‘梦想号’注册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天津相关部门从前期购船,到后续运营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为‘梦想号’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以“梦想号”为龙头,带动了天津邮轮产业链条的整体发展,从出入境政策的先行先试、到邮轮配送系统的建立,围绕“梦想号”,天津邮轮旅游产业整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独家负责“梦想号”票务运营的天津津旅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玉峰告诉记者,“梦想号”注册在天津,不仅为北方游客增加了全新的旅游项目,也为天津邮轮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从旅游方面来说,“梦想号”以天津为母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天津乘船,外地客人来津需要住宿,为天津的酒店带来了大量客人。

“作为天津本地的邮轮‘批发’企业,我们可以利用在津优势,与酒店签署优惠价格,为游客带来平价甚至免费服务。另外,我们还积极对接德云社等文旅资源,让外地客人更深入地了解天津,延长游客在津时间,为天津文旅产业发展尽企业的一份力量。”高玉峰说。

打造本土特色邮轮文化

一年来,“梦想号”上客率节节攀升,特别是此次“十一”长假前后的班次,即便价格较平日略有涨幅,但还是有很多游客举家登船,共度游轮假期。

来自北京的冯先生有过多次邮轮旅游体验,他表示,此前乘坐过外国邮轮,虽然外国邮轮上也有很多娱乐项目,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都说外语,很多活动的讲解听不懂,互动体验感不是很好。这一次带着“一家子”过来,船上的娱乐活动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像乒乓球、踢毽子、中国象棋、数独、叠叠乐、广场舞教学、手工折纸等,老人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播放的音乐,演唱的歌曲也都是中文歌,现场很有共鸣,大家一起大合唱,很欢乐。

“我们是临近开船前一周,看到有优惠价格,就立刻预订了,这一次我们也是带着全家上船了。船上的饭不错,种类多,味道也很好,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我们家老人孩子都吃得很好。”来自内蒙古的赵女士对船上的餐饮赞不绝口。

‌邮轮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60年代,邮轮度假概念兴起,邮轮变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方式,因此国际邮轮公司普遍提供符合欧美游客需求的文化娱乐项目。而“梦想号”邮轮致力于打造有本土特色的邮轮文化:从餐饮上来说,菜品种类多,每顿餐都在更新,适合北方人民的口味;从内容上来说,有杂技、曲艺等专业演出团队登船表演,每天都带来不同精彩的节目;从服务上来说,进行了多种适老化改造,适合老人休闲;从性价比来说,两千元左右的价格,符合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提供的服务,让游客觉得“物超所值”“物美价廉”。

刘泊表示: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根据游客需求增加了康养项目,像机器人调酒等具有科技感的项目,我们也引进到船上。而且船上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了培训,无论中国还是外籍服务员都可以讲中文,适应中国人的出行体验。

正值“十一”假期,“梦想号”也准备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气球、红旗将邮船装点得国庆氛围感十足。高玉峰表示,“十一”之后,他们将继续邀请德云社等演出团队上船,包括韩国当红明星等,也将有望登船献艺。

一周年是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全新的起点,刘泊表示:“面对全球旅游业的波动与变革,梦想号游轮以其卓越的服务品质,创新的旅游产品、顾客至上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国内外旅客的广泛赞誉与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梦想号在港口国监督检查中取得了零缺陷的成绩,它不仅彰显了我们在安全管理和运营效率方面的卓越表现,更为品牌增添了更多的信任与信誉。‘梦想号’,是我们第一艘邮轮,后期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在北方地区继续增加运力,服务好中国游客,让更多的中国人体验邮轮文化。”(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