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时间》的心得,原意是为了安抚因工作而忘却休息、甚至是在仓促的时间面前无法把持自我的学员,还发出了“人是不可以如此疲于奔波的,一天到晚像上紧了的发条,如此珍惜时间,总有一天会被时间所抛弃”的感叹。
记得当时还讲过一堂课,正好也应景关于“时间”的讨论,说的是业务员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每一次的拜访变为有效。作为经营者,始终会有一个成本的预算问题,提高收益的最简单方法,那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关注自己的经济投入以及经济效益,很少想到计算时间的投入与产出,在公平有限的时间里尽快达成心中的目标获得收获。
比如,两个店家出售同样价值的一件商品,其经营成本取决于他的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格,时间成本就应该取决于进货时的路程远近还有出售掉这件商品的早晚时间。因此,时间上的浪费其实就是最大的浪费,因为时间总会在一呼一吸之间,在宽度与深度之间不知不觉匆忙而过的,它不会因为你的遗憾和惋惜而回过头再来一次,所以便有了时间无价一说。那么业务员在每一次的拜访过程中,就要学会如何进行成功面晤。拜访客户为了什么?希望获得什么?显而易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签约促成,那么是否考虑过假如签约促成失败的话,我们是否考虑还必须得收获一些其它什么?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学习了周坤的书《第五代时间管理》,我也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里去再次认真研读关于“时间”的命题,发现原先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的,诸如原本以为正确的时间观虽然不是一味去感叹“白驹过隙”或者努力去“只争朝夕”,但过多地强调了时间成本与成果利润的比例,说到了销售精英们的理念,原则是:今天销售不了渔船,我就学会销售渔网,销售不了渔网,我就试着销售鱼竿。然后捕不到大鱼,我就抓小鱼,抓不到小鱼,我就捞虾米,实在不行,那么我就拽几把水草回来喂猪。要不,每增加一次对同一个对象的拜访,就会多浪费一次宝贵的时间。
我们往往会进入这样的误区,所谓不浪费时间,就是在原先相同的时间内比以前做更多的事情。而事实上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充分利用好属于每一个时段的时间如何去收获最大的价值,在更加舒适的状态下用时间去提高效率产出效能。在时间面前,有的人活得很清晰,而有的人比较混乱。时间延长了历史缩短了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呢?于是,有的人躺在床上默数时间换得半日悠闲,还有的人行色匆匆为了追求而去争分夺秒,前者忽略了时间的价值而后者往往因疏于计划而导致失败。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世界上最为稀缺最为珍贵的资源,既然时间不能够被我们所管理,那么能够被管理的也就只能是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的选择!
《第五代时间管理》对于稍纵即逝的时间,直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注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给诸如“怎样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却会有不同的人生”等等话题赋予了新的内涵。所谓“熊猫型的时间管理”,强调的是平衡快乐生活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掌握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和方法,让生活不再忙忙碌碌;分清生命中的“西瓜”和“芝麻”,掌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继而用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习惯去影响、感染周围的人,并科学主宰自己的时间和人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更加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正确区分事情的重要性、从而去设定目标创造更高的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