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乌哈旅游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程序,观察护理效果,并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满意度评估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服务适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加快疾病的康复,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满意度;焦虑程度

“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理念,单纯简单的护理操作已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1]。近些年来,舒适护理以显著优势推广开来,舒适护理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个体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悦的心态或是缩短降低其不愉悦的程度[2]。由于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肢体偏瘫、失语的患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活动不便等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78例,年龄45~83岁,平均(63±5)岁,男48例,女30例,其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14例,颅脑损伤14例,脑卒中9例,癫痫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患者体位、生理、心理及社会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一般護理程序,一段时间后,观察护理效果即比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满意度评估比较。

实验组:(1)生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常有偏瘫等肢体运动障碍,护理

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协助患者洗漱、穿脱衣裤、排泄、下床活动等;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常卧床休养,要加强对患者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工作,经常变换卧位,每2小时一次,更换体位时动作轻柔,缓慢,切忌拖、拉、拽、猛等动作,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保持肢体的舒适,定期擦拭皮肤,帮助患者翻身,防止生褥疮;对于疼痛患者,护理操作要动作轻柔,给予语言安慰,严重时遵医嘱给患者服用适量止痛药物;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物易于消化,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利于机体的恢复,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2)心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常有肢体运动和语言表达障碍,与外界交流减少,在遇到挫折和疾病痛苦时,常会丧失疾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耐心与患者交流,使其心理达到平衡,使患者产生满意感、安全感、被尊重感。(3)环境舒适护理:患者需要

静心养病,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温暖、整洁的病房环境,进出病房脚步轻盈,不在病房内外大声喧哗,同时还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针对老年人的个人喜好还可在病房内摆放植物,既修身养性还可净化室内空气。(4)社会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人际交往、家庭成员及关系、职业、经济状况等,主动联系患者的亲朋好友来院探视,使患者身心愉悦,社会关系和谐,利于疾病的恢复。有资料显示,83%的患者希望在住院期间自己的亲友可以随时到病房探视,70%的患者希望在住院期间得到家人的照顾,特别是生活上的照顾[3]。(5)灵魂舒适护理: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老年患者的患病情况,还要了解其宗教、信仰、信念等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切实给患者提供帮助。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一般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注意肢体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昏迷或偏瘫后大小便失禁者,要进行尿液引流,对3 d无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口腔护理每日2次;长期卧床休养的患者和肢体瘫痪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和血液循环;病情危重患者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评估情况

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情绪等表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评分(y=总评分):(1)y<35为无焦虑症状;(2)35≤y<55为偶有焦虑,症状轻微;(3)55≤y<65为经常焦虑,有中度症状;(4)y≥65为有重度焦虑,焦虑患者比例为轻微、中度、重度症状患者比例。结果显示舒适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0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舒适护理得到广大患者的满意和支持。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护理在传统意义上称为人性化舒适度的干预行为,而舒适护理是对拓宽护理领域服务的一种展现,它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患者[4]。其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有力的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生命质量是舒适护理的使命,已成为研究热点和最终目标[5-6]。

本次研究针对78例神经内科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舒适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研究证明开展舒适护理可大大降低降低患者术中的紧张、焦虑程度,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服务,不但改善了护患关系,并且减少了陌生感[7]。舒适护理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舒适度,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8]。因此,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精髓所在,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程长、疾病恢复慢、致残、致死率高、活动不便,各种感染并发症多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的生理、心理有了很大改善,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疾病,加快疾病的恢复,大大改善疾病的预后,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对神经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使医患双方共同受益,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慧兰,冯海英,潘露,等.舒适护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286-287.

[2]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香港: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5.

[3] 杨青敏,杜苗.住院病人舒适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

22.

[4] 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l6(6):409-410.

[5] Mc Carthy EP,Phillips RS,Zhong Z,et al.Dying with cancer:patients function,symptoms,and care preference as death approaches[J].JAGS,2000,48(5Suppl):110-121.

[6] 郭君.舒适护理在维和二级医院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2(z1):115-116.

[7] Cahill RA,Lindsey I,Jones O.Single-part laparoscopic total colectomy for medically uncontrolled colitis[J].Dis Colon Rectum,2010,53(8):l143-1147.

[8] 陆建英.舒适护理在内科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68-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