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铁 B.铝 C.硅 D.氧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铝元素,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铁合金. 答案:B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Fe B.Na C.Al D.Ag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元素. 答案:B
3.某温度时,将1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2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
溶解度为( )
A.10克 B.20克 C.50克 D.25克
解析:溶质2克,溶剂8克,则2 g/8 g=S/100克.S=25克.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
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有晶体析出,变成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D.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
解析:A选项温度升高时,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对于熟石灰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应该仍然是饱和溶液;B选项正确;C选项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变成饱和溶液,溶质减少,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D选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浓,不饱和溶液不一定稀,关键看该溶质的溶解度. 答案:B
5.将8克SO3溶于192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4% B.8% C.98% D.4.9%
解析:SO3溶于水中,生成了硫酸:SO3+H2O====H2SO4,生成硫酸的质量为9.8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92克+8克=200克,因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 g÷200克_100%=4.9%. 答案:D
6.结晶水合物是( )
A.化合物 B.单质 C.溶液 D.混合物
解析: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 答案:A
7.(_山东嘉祥模拟,2) 某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095克,则此物质一般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解析:物质的溶解性界定为:
因此该物质属于微溶. 答案:C
8.从1升20%的硫酸锌溶液中取出100毫升,则余下的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90% B.98.8% C.20% D.10%
解析:溶液的质量分数与体积无关. 答案:C
9.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欲求同温度时其溶质的溶解度,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溶液必须100克 B.溶液必须饱和
C.溶剂质量为100克 D.溶剂必须是水
解析: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直接列关系式,前提是该溶液必需饱和. 答案:B
10.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烧杯中盛有A.B两种溶质的60 ℃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 ℃时,则( )
A.溶液中A增多,B减少 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
C.溶液中A.B都减少 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曲线变化为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减小.因此在原A.B的饱和溶液中,温度降低,A中晶体析出增加,B的溶解量增加,晶体减少. 答案:A
11.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于钢铁除锈的是( )
①盐酸 ②氢氧化钠 ③ 硫酸 ④ 食盐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因此使可以除锈. 答案:C
12.3克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
A.12克 B.8克 C.5克 D.10克
解析:根据方程: 2Mg+O22MgO
48 80
用酸能够溶解氧化铁.盐酸和硫酸均
3 g _ _=5 g. 答案:C
13.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稀H2SO4溶液
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CuO粉末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
解析:A项中使用量筒不可能精确到0.01 mL;B项可以;C项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只能为整数,不可能为小数,属于粗略测量;D项温度计只能精确到0.1 ℃. 答案:B
1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镁和稀硫酸 B.铜和稀盐酸
C.铁和浓盐酸
D.锌和稀硫酸
解析:一般实验室制备氢气选择锌和稀硫酸. 答案:D
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 )
A.等于1.06 g B.等于2.86 g
C.大于 2.86 g D.大于1.06 g,小于2.86 g
解析:假如析出晶体时,无水碳酸钠只从饱和溶液中吸水,生成十水碳酸钠,则生成的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应等于2.86 g.但实际上,析出结晶水合物时,由于无水碳酸钠从饱和溶液中带出水,生成结晶水合物,使溶液中溶剂减少,溶液由饱和变成过饱和,使溶液又析出结晶水合物,重新转化成饱和溶液,因此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必然大于2.86 g.正确答案 答案:C
16.在下列反应中,_.Y.Z各代表一种物质,其中_是碱,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2_+H2SO4====Y+2H2O,Y+BaCl2====Z↓+2NaCl.则_.Y的化学式依次为( )
A.NaOH Na2SO4 B.Na2SO4
为C.
NaOH
C.KOH K2SO4 D.Na2SO4 BaSO4
思路解析:由第二个反应的产物NaCl可知,_.Y都必须含有Na元素. 答案:A
17.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
A.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B.铁.铜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里,溶液颜色均发生变化
C.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则不能
D.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产生气泡,而铜的表面无现象
思路解析:铁能置换出铜,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A项正确;B项只能说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都比银的强,不能说明铁.铜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C项是铁的物理性质;D项说明铁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铜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 答案:AD
18.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A.CO2+Ca(OH)2====CaC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H2SO4+BaCl2====BaSO4↓+2HCl
D.H3PO4+3 NaOH====Na3PO4+3 H2O
思路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A.B两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反应物A是碱跟非金属氧化物,B项是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C项中反应物为酸和盐,故选D项. 答案:D
二.填空题(共40分)
19.(4分)从溶液中获得固体一般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可用
____________方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___;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获得硝酸钾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因为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___.
解析: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有两种: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应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一般采用蒸发结晶.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小,故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
答案:蒸发结晶 小 降温结晶 大
20.(3分)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溶液的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溶液的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下列错误的认识: 有关认识 否定例证
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
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思路解析:除水作溶剂外,还有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 有关认识 否定例证
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 医用酒精中溶质乙醇是液体 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碘酒中的溶剂不是水,是酒精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 医用酒精中溶质乙醇是液体
21.(_山东邹城模拟,27) (6分)铁盒罐头过期会出现〝胖听〞现象(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底和盖向外鼓胀),一般分为两类:(1)化学性〝胖听〞:一般是铁皮与罐内酸性物质反应产生气体.(2)生物性〝胖听〞:一般是罐内物质腐败所致.用金属针头钉入罐头内,将气体导出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属于何种〝胖听〞
(1)点燃导出气体,罩上玻璃杯 玻璃内壁有_______出现
(2)导出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_______
解析:化学性〝胖听〞是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燃,点燃后产生水;生物性〝胖听〞是由于产生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够产生白色浑浊.
答案: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属于何种〝胖听〞
(1)点燃导出气体,罩上玻璃杯 玻璃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2H2+O22H2O 化学性
(2)导出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生物性
22.(5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别黄金的真假,应该依据所掺杂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黄金的差异.
如密度.熔点等;或者依据与酸的反应.与氧气等的反应等.依据所掺杂金属与黄金性质的差别,设计检验方案.
答案:方案一:取黄金样品,用天平称其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然后计算其密度,与黄金密度对照,若密度差值较大,则为黄铜(物理方法)
方案二:取少量样品,比较它们的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硬度小的是黄金(物理方法)
方案三:取少量样品浸入稀盐酸中(或稀硫酸),若有气体产生,则该样品为假黄金;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样品为黄金(化学方法)
方案四:取少量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方案五:取少量样品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或硫酸铜溶液),若表面有其他物质出现,则该样品是假黄金;无变化的为黄金
23.(4分)现有A.B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1克氢气.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锌.镁.铁.铝中的(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锌.镁.铁.铝在与酸反应时都看作+2价金属,则各金属的化学式的式量为:锌,65;镁,24;铁,56;铝,18.产生氢气1克,根据反应:
M+2HCl====MCl2+H2↑
_ 2
30
g 1 g _=60
所以,组成该合金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满足一个大于60,一个小于60,组合为:镁与锌;锌与铁;锌与铝.
答案:可能的组合为:镁与锌;锌与铁;锌与铝
24.(6分)描述下列实验现象:
①镁带在空气里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解析: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答案:①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烟,燃烧后有白色灰烬.
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在玻璃管的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25.(_四川成都中考,17)(6分)(1)考古发掘出的铜器表面往往有一层厚厚的铜绿〔主要成分Cu2(OH)2CO3〕,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铜绿形成的原因.
(2)为什么高档电器的铜质插孔.插头表面要镀上价格比铜昂贵且导电性又不如铜的金?
(3)不法商贩常在金中掺入铜打制〝纯金〞饰品出售.如何识别这种假冒〝纯金〞戒指. 操作步骤 现象 分析
(4)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每个公民都应树立保护资源的观念.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采取各种有效防锈方法避免金属锈蚀 B.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
C.私挖.滥采矿物 D.回收利用铝制饮料罐
解析:金属生锈主要由于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相互作用.
如果黄金中掺杂了其他金属如铜,灼烧时变黑,生成氧化铜.〝真金不怕火炼〞,这是鉴别黄金是否搀假的主要方法.金属矿产资源私挖.滥采,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答案:(1)2Cu+O2+CO2+H2O====Cu2(OH)2CO3
(2)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生锈,利于导电,不会接触不良
(3)空气中加热 戒指变黑 铜变成了氧化铜 (4)C
26.(6分)现要配制20%的NaOH溶液500克,采用下列各种不同试剂时,应采取(1)纯的固体NaOH____________克;(2)质量分数为96%的工业用NaOH____________克;(3)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克,配制时的主要步骤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应该计算,然后称量和量取,最后溶解.
答案:(1)100 (2)104.2 (3)250 计算 称量溶质和量取溶剂 溶解
三.计算题(6分)
27.(6分)由下图可知:
(1)在t2 ℃时,_.Y.Z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时,_与Z有同一溶解度.
(3)M点在t3 ℃时,对Y物质来说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析:溶解度曲线的趋势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相等.
答案:(1)Y_gt;Z_gt;_ (2)t1 (3)不饱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