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好的作文就是一盘好菜

好的作文就是一盘好菜

来源:乌哈旅游


好的作文就是一盘好菜

——谈作文有声有色有味的方法

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还花心思处理食物的摆设,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以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想要吃,吃到的人会满意。我们写作文也要达到这个目的,让看到你作文的人想要看,看了你作文的人很满意,就好像令孔夫子三月不闻肉香的音乐一样,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那就要在你的作文中加进声音、颜色、气味等了。因为你写作文是用文字来表情达意,读者是靠运用想象,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的。所以,没有声音、色彩、气味的文章,效果一定大打折扣的。那么,如何使作文声、色、味俱全呢?

1、

声音的处理

在一篇作文里,声音虽然不是主角,但必要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亲切。在写景的文章里,声音调和了画面过多的缺陷,让雨滴落地、风吹过树叶、虫鸣叫、浪拍堤岸等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都市的不同声响交代你所要传达的意思。例如:鲁彦的《听潮》。写海的温柔甜蜜的宁静美:“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写海的惊心动魄的雄壮美:“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1

又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写出了秋夜撩人愁苦、孤独凄凉的“夜长衾枕寒”的境地。这些声音的描写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能名扬四海以及流芳百世亦缘于此。

其他主题的作文也可以视情况加入声音,例如哭泣、心跳、清喉咙、脚步声等。例如:“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不如“马路吱吱呀呀地过来一辆小车”好,因为后句让人读出了声音。又例如曹雪芹《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泼辣、风骚、得宠的“凤辣子”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还有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写李逵,两把大斧舞得“虎虎生威”,通过这个声音的刻划,简单、风火的李逵形象就出来了。如果作文缺少了声音,就好象看默片,那感觉就大打折扣了。日常中,你只要倾心聆听,写作中,你只要稍花心思,就能用文字敲击出声音,点缀你的作文,感染读者。

2、颜色的处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可是有很多作文却恰恰是白底黑字。没有色彩的作文,其效果也黯然失色。但如果加上恰当的色彩,作文就会文采飞扬,璀灿如星。例如当代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开头写“我们”在陡峭、茂密的山林中赶路,正愁无处投宿,突然看见梨花的那段描写:“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的一片梨树林呵!„„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段描写,不但给我

2

们呈现白色的梨花、淡白的月光、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而且也把我们引入诗一般的境界中,也写出了梨花的作用,当人们要帮助时,它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又例如张洁的《挖荠菜》写因掰财主的玉米棒子,被赶落水后的那段描写:“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着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这是很宁静凄美的晚归图,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琥珀色的晚霞、淡白的薄暮、黑色的羊儿和乌鸦、神秘沉寂的夜色,这很好地反衬出“我”有家不敢归、有家不得归的痛苦心情。又例如朱自清的《春》给我们呈现了“嫩嫩的,绿绿的”生机勃勃的春草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百花争春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闪亮、细长的春雨图。这些都引发我们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憧憬。

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态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的。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才可以准确地掌握。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要具体情况具体运用。又例如风,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借助风带出不同的色彩。风吹过绿树青草地、红色屋顶、蔚蓝的海,风甚至吹拂了你的黑发与你蓝色的忧郁的心。

3

3、气味的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气味看不见,但是,它肯定存在。正如一道美食散发出的香味,它无法填饱肚皮,却让人胃口大开。有时嗅觉在关键时刻取代了视觉、听觉与触角,例如食物变馊了,我们不见得看得出来,但是,肯定闻得出来。在文字世界里,气味可使表达的方式更多样化,也更活泼、生动。例如《烤地瓜》:“爸爸把烤地瓜掰成两半,分给我和姐姐。我摸了摸,热乎乎的;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扑进了我的鼻孔;仔细看了看,那烤裂了口子的地瓜皮上,还流出了像黏胶似的油呢;面,那冒着热气的黄澄澄的瓤,就像西瓜的黄沙瓤似的。我一边吃着,一边品尝着滋味,真是又香、又面、又甜,就像熟透了的香蕉似的。”这段文字写“我”得到半块烤地瓜以后,先写触觉——热乎乎的;再写嗅觉——浓郁的香味;然后写视觉——黏胶似的油,黄澄澄的瓤;最后写味觉——香、面、甜。文章围绕着烤地瓜味道很好这一特点来写,尤其穿插气味,使读者亦有嘴馋的感觉。又例如鲁迅《社戏》中春夜出航:“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就这样一句嗅觉的描写,再加上后文的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方面着笔,读来真有如临诗情画意之景之感,闭了眼,亦仿佛有清香之气充溢其间。朱自清的《春》:“风里带有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就这样一句话,就写出了春风的芳香,再加上后文的触角、视觉、听觉等描写,就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了。在你的作文里,

4

风的味道可凭它的方向决定:风吹过海岸,带来浓重的盐味、鱼腥味;风吹过垃圾槽,你闻到腐臭;风吹过欢乐的人,你甚至闻到他们的笑声中夹带的美好气息。无论是美好的气味或者令人恶心的恶臭,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厨师煮一道好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也不可过分的注重技巧的运用,而掩盖了原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平衡、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文字的润饰,即词语的选择、修改,亦可以在作文完成之后再视情况进行增删,最重要的是不可刻意,以免画蛇添足。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