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信号源传输策略

湖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信号源传输策略

2024-02-03 来源:乌哈旅游
科|学|技|术

湖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信号源传输策略张

(湖南广播电视台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湖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包括82座县级以上电视转播台站和11座县级广播台站,二期包括18座县级以上电视转播台站和10座县级广播转播台站和39座乡村转播台站。每个发射台站各建设2套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转播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同时利用多余的电视频道码率容量,插入湖南台5套、市台1套、县台1套。关键词无线数字化信息源传输

TN949.2中图分类号:1信号源编码与分发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接收中星6A的AVS+节目作为主用

信源,接收中星6B的非AVS+信号源通过AVS+转码作为备份信源平台中央电视节目备用信源。湖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信号源与中央台一样采用AVS+编码,为此在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源头将湖南台5套节目SDI信号进行AVS+编码,采用北京数码视讯生产的EnhancedMultimediaRouter媒体综合处理平台进行编码,该平台集成了编码、解码、复用、

IP输入输出、调制、解调、适配等多种功能,可按用户的不同需

求灵活进行配置。采用主备编码通道,原MPEG-2编码节目通过AVS+转码器转码后通过点对点光纤传输到信源分发平

AVS+编转码器的设置:台作为备份信号源。视频为AVS+,音频为DRA。为了保证节目的清晰度,同时满足每个DTMB频

点的总净菏要求,每个节目输出码率为2.3Mbps,通过IP方式传输到信号源分发至湖南有线和省微波总站,基于许多高山台站跟移动公司有合作,架通了移动公司光纤,而未开通广电光纤,我们还将信号分发到湖南移动,通过光纤网和数字微波网传送到全省各无线发射台站。

A文献标识码:

2信号源传输

主备信号通过三种途径传输到各无线发射台,一是湖南有线网络公司的光纤传输网,信源信号通过湖南有线网络公

司的SDH干线网传输到全省各市、县有线网络分公司机房,再传送至高山台和乡镇台站,光纤传输网作为信源传输主要通道。二是数字微波网,SDH数字微波具有大容量、灵活组网、传输质量好,低成本、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其灵活性、抗灾性都是光纤通信无法比拟的,基于SDH(同步数字系列)技术的应用使其兼具了SDH数字通信和微波通信两者的优点,以其传输上的优越性和网络上的融合性成为了目前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主流技之一,采用NEC5000S系列长距离微波传输系统建成数字微波传输网,覆盖全省骨干高山台站,作为信源传输的备用通道。三是湖南移动光纤网。若采用总体方案中以中星6B作为备份节目传输链路,因为中星6B编码方式为MPEG-2,AVS+转码则需在每个发射台站另新增卫星接收机、器、复用器等设备,增加设备经费重复投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后期设备维护的成本,因此我们采用数字微波方式作为湖南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备用传输链路。省微波总站接收经国干

图1:高山骨干发射台站节目传输方案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7期/9月(下)—

263

科|学|技|术

CCTV-7等网传送的AVS+编码的CCTV-1等八套中央节目、

四套中央节目两路节目复用流。湖南省5套电视节目经AVS+编码、统计复用后构成一路节目复用流。省微波总站将省5套电视节目复用流、两路中央节目复用流经省干微波网进行传送,作为中央及省节目的备用传送链路。高山骨干台和部分具备省干微波接收条件的台站使用微波适配器接收由省微波总站提供的AVS+编码的CCTV-1等八套中央节目、CCTV-7等四套中央节目等两路复用流作为备份。多数不具备省干微波接收条件的县级台站可采用从县有线网络公司光纤信号中获取或接收骨干台无线差转信号等方式作为中央节目及省节目的主、备用传送链路。

3发射台站信号源应用

3.1高山骨干发射台站

高山发射台站是广播电视覆盖的主力,各台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较好,但对信号源要求很高,在设计中采用高可靠的台内主备双信源网方案,如图1。

主信源来自湖南有线或湖南移动光纤网,备用信源来自省数字微波网,主备信源都包含了中央、湖南、当地市、县广播电视信号、各级应急广播信号,卫星信源只能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和湖南广播信号备份。主、备信源通过各自的传输通道进入高山发射台后,同时接入台内主、备信源网,台内主、备信源

网中的内容一样,主备信号分别接入主用DTMB发射机的主

DTMB用ASI输入口和备用DTMB发射机备用ASI输入口,发射机同一输入端信源的输入切换在IP复用器内进行,可以选择来自光纤网的信号和数字微波信号,中央节目还可以选

择来自卫星接收机的信号。统计复用器在总码率固定的前提下,为了最大可能的提高节目的清晰度,采用统计复用的功能。即根据编码器压缩所需要的码率与图像内容之间的关系,固定复用器输出总码率,对多个视频流进行联合控制,达到多视频流尽量合理的共享总码率。我们设计使用了1个复用池,中央4套节目、湖南7套节目和地方台节目共流传输,某些节目需要的码率很低,在总码率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最大可能的提高节目的清晰度,用统计复用的功能将新闻等画面变化不快的码率降低,像足球等画面变化很快的节目的码率提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画面的质量。

3.2县区级发射台站县区级发射台大多数主信源采用来自省网络公司光纤网,包含中央、湖南台和当地市、县广播电视信号,(1)采用“卫星接收方式”作为中央电视节目主信号传送链路。(2)采用“有线光缆传输方式”作为湖南省及本地电视节目主信号传送链路。(3)采用“差转方式”作为中央电视节目、湖南省节目备用信号传送链路。

(上接第262页)定“技术效果二”属于必然产生的额外效果。

尽管持有上述态度,笔者尝试站在申请人的立场,也不免觉得委屈,明明发现了一种新的技术效果却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实在无法接受。其实,申请人不必苦恼,针对此种情况,申请人完全可以通过“用途发明”的方式申请专利。如此既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利,也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3典型适用

下面以具体案例为例进行说明,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权利要求1第一层中还含有增粘剂。本申请说明书记载加入增粘剂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提高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粘结性,二是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具体公开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含有增粘剂,能够增加膜层之间的粘结性。

分析可知,本申请明确记载加入增粘结的两个作用,一是提高粘结性,二是提高隔音性,可以判定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如何提高粘结性和如何提高隔音性。而对比文件2给出了加入增粘剂提高粘结性的技术启示,且“加入增粘剂”是“提高粘结性(技术效果一)”的容易选择的技术手段,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对比文件2的“增粘剂”加入对比文件1中获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加入增粘剂”在客观上产生附带的技术效果,即提高隔音性(技术效果二)。此外,从完成发明的历程来看,为了同时解决如何提高粘结性和如何提高隔音性的技术问题,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从现有技术中寻求解决如何提高粘结性和/或如何提高隔音性的技术手段,因此当从对比文件2中找到提高粘结性的技术启示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进一步验证其隔音性,这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该案不具备创造性。264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如下观点:专利申请记载两个技

术效果,现有技术仅记载其中一个技术效果(该技术效果是具体的,非宽泛的、一般性的),认为现有技术给出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获得相应技术效果的技术启示,判定本申请不具备创造性。需限制性使用观点2,当专利申请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2公开,专利申请记载该区别技术特征的作用是获得技术效果一和技术效果二,对比文件2记载该区别技术特征的作用是获得技术效果一(该技术效果一是具体的,非宽泛的、一般性的)时,首先确定出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技术问题一和技术问题二。对比文件2给出解决技术问题一进而获得技术效果一的技术启示,在该启示下获得的技术方案直接解决了技术问题一、获得技术效果一,并间接地、客观上解决了技术问题二、额外获得技术效果二,从而专利申请不具备创造性。

,女,作者简介:李莲莲(1983.2-)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硕

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处长,研究方向:建筑材料领域专利审查;陈春晖(1982.11-),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无机材料领域专利审查。参考文献

[1][2][3]

魏巧莲.对“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思考[J].审查业务通讯,2010.石必胜.技术贡献视角下的专利创造性判断[J].中国知识产权,2014.

王岩.浅议“多重叠加的技术效果”下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创造性[J].知产力,2017.

[4]石必胜.认定客观技术问题是否考虑全部技术效果[J].中国知识产权,2015.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7期/9月(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