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
来源:乌哈旅游
第26卷第3期 2009年6月 医学研究与教育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VolI 26 No.3 Jun.2009 ・教育教学研究・ 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 赵燕燕,武变瑛,杜光玲 (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教学是一过程,最终的目 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过去的依附于单一学科的、相互孤立的部分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此目的 的,必须通过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才能实现。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是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为完成学 科的重组和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行性,但只有在独立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体制下,保证了实验教学的独立地 位。才能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现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新型模式的建立,完成学科的重组和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 建。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及管理体制的构建是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为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搭建服务性平台。医 学实验教学中心应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依据,根据科研平台建设要求,以及开放实验室的要求,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置,实验教 学模式的确定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90X(2009)一03—0092—05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说明 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l丁作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 改革开阔了思路。 怎样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怎样建立与之相 适应的保障体系,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各校关注的焦点。怎样的实 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规定了 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现以校、院(系)为主的二级 或三级管理体制,实验室与教研室剥离,成立实验中 心。近十多年来,它们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各校的实验室建设。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 体系、实验室建设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系等方面的 内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建设,特别在基础课教学 验教学体系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在实 验室建设中怎样以最有效的方式把实验室的资源 (人、财、物)组织起来,实现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最大 化;在实验室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以何种方式进行实 验室建设、仪器的配置;怎样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管 理、使用,实现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实现 实验室的三大职责:保证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保证 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完成,同时做到为地方经济服务。 所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 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从实验教学过程来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以此指导实验教 学体系的改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是新的实 实验室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推动下,实验中 心管理体系逐步摆脱了老的运行模式,在管理体制 改革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国 家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和 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各校的实验室建 设提供了新的模式,为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 收稿日期:2009—03—26 基金项目:河北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河 北大学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验教学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为完成学科的重组和 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行性,但只有在 独立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体制下,保证了实验教学 的独立地位,才能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现独 立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新型模式的建立,完成学科的 重组和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医学实验教学中 作者简介:赵燕燕(1960一),女,河北安平人,教授,博士,硕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学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 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保障体系的改革 与探索。 92一 心的建设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实验教学体系实施 的保障,为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搭建服务性平台。 一3期 赵燕燕等: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应以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为依 据,同时根据融合性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建设要求, 以及开放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结构的设置,实 验教学模式的确定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总体规划 的制定,根据资金投入大小,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在 建设中,将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学科优势融入到基 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形成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 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并使医学与人文融通,注重人 格培育,努力培养综合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综合性大 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临床前基础医学、 药学和生命科学三大科研平台。 l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 过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才能实现 目前国内外基础医学教育有三种模式:以器官 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当前的医学教学模 式绝大部分属于第三种。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 学体系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问题在于:每门学 科有其教研室和实验室,理论和实验教学由各教研 室负责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为 验证理论知识服务,它仅局限于~门具体课程的教 学要求,使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之间呈现并列 的关系,缺乏相互关联性。这种以教研室为组织单元 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1)在安排实 验教学内容时常常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去考虑,而很 少考虑学科的交叉渗透,往往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特 殊性和完整性,而在医学技术的全面培养、宽口径、 厚基础上考虑不够。以学科为中心,造成相关学科的 实验内容重叠,体现不出实践性教学自身的连贯性 和系统性;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性医学 人才的培养。(2)机体由生到死一直贯穿着“整体性” 这条主线,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使人体系 统的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因 此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非常必要。(3)医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 学生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到“系统 性”、“整体性”的医学知识,同时要成为培养创新能 力的重要阵地。而传统实验教学体系过分强调教学 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 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 难以完成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来自科研的技术成果 也很难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实验教学观念,重 视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重新定位,确定学校医学人 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医学实验教学 体系。 医学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医生。为了达到这 一目标,必须对原有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体系进行改 革,构建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模式。另 外,如何将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学科优势融入到基 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形成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 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并使医学与人文融通,注重人 格培育,努力培养综合应用型医学人才,是值得探讨 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一过程,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 得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过去的依附于单一学科的、 相互孤立的部分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此 目的的,必须通过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才能实 现。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提 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切入点,以使学生获得科研训练、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 2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必须 有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2.1 独立建制的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的必要性 2.1.1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是新的实验教学体 系建立的前提条件,为完成学科的重组和新的实验 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行性按照《高等学校实验室 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规定,很多高等 学校实验室逐步实现了实验室与教研室的剥离,成 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 多采用实验室由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教研室是实验 教学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这种将相关学科的实 验教学资源集中,组建的实验教学中心,为相关课程 的实验教学提供统一的场地和设备平台。但实验教 学内容仍然从属于理论课,教学组织实施也由各相 关课程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己完成。这种管理 模式,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效率,在一定程 度上有利于学科间相关技术手段的整合。但实验教 一93— 3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6卷 学的从属地位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是当前多数学 校实际采用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这种传统的以教研 室为组织单元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每门学科或教 研室只考虑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可能考虑与其 他学科的相互关联,不可能实现学科的重组和新的 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 只有在独立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体制下,保证 了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才能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 改革,实现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新型模式的建立, 完成学科的重组和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将原 附属于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剥离出来,整合相关学科 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融合性实验教学平台。根 据培养目标,建立完全独立的、逻辑上完整的实验课 程体系或独立的实验课。每门课程都由基础性实验、 提高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组成。将基础医学专业课 程整合成为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集基础实 验教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创新性能力培养一 体化的独立的实验教学结构体系。实验课由医学实 验教学中心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编排不再受理论课 学科范畴的限制,只考虑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总体目 标。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与相关理论课不再保持对应 和同步的关系,只从实验教学本身的规律出发安排 教学计划。这种模式将加快实验中心自身的建设发 展步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关注。但这种模式目 前存在的问题是:(1)原有的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发 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于观念的不同和习惯性所产生 的抵制和消极应对,使其缺少良好的学科环境;(2) 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加大了实验中心的管理难度,需 要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3)教学内容上可能注 重了知识的综合,忽视了学科的界限,影响知识和技 能培养的系统性,以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牢 固程度,需要组建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 教授组成的实验教学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 定实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必须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2.1.2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三大研发平台 中 心的建立为综合性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 了临床前基础医学科研平台、药物研发平台和生命 科学研发平台三大研发平台。 2.1.3建立科学研发平台,为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 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奠定基础教学和科研的融合、 渗透,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叠加使用,是创办研究 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多数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属于纯 ——94—. 教学性质,在仪器设备配置上,主要考虑满足常规实 验教学内容的需求,难以完成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实 验教学人员由于只承担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其实 验技能难以提高,难以支持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科 研成果也很难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由于缺乏科研 平台,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深度和发展空间。 实验中心与学科建设之间脱节,达不到最佳的良性 互动状态。 笔者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队伍 的学术水平和实验中心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 设。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建立了SPF级动物 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技术 实验室等,并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综合 大学的资源优势,完成了三大研发平台的建立和建 设。做到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 展,为科研工作的完成,为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 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为学校重点实验室 的建立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与 发展。 2.1.4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在管理体制上保证 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 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两大制约机制,国有资产管理 处与医学实验中心的制约,保证了仪器设备和消耗 品的质量、性价比等;基础医学部与医学实验中心的 制约,保证了实验课的开出率以及实验教学质量。医 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教学文件、操作规程的建 立,使各项工作能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保 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条不紊。医学实验 教学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使实验 员一专多能,提高了科研能力,对实验室人员调度, 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出,同时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 完成。 2.1.5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从经营角度考察可 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 医学部各院系仪器、消耗品购置计划、调度,避免消 耗品的积压、浪费,避免仪器重复购置等节约经费开 支;提高了仪器利用率和实验室使用率。医学实验教 学中心注重科学研发平台的建设,有助于课题的完 成和高层次论文的发表,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学 术地位,扩大社会影响,产生社会效益,带来了招生 人数的增加,横向课题的增多,一个良性的滚动和发 展过程,必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期 赵燕燕等: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 虑满足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的需求,难以完成高水平 的科研项目;实验教学人员由于只承担单一学科的 2.1.6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主任由具有硕士以上学 位、高级职称的理论课教师兼职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由高级实验师担任,有利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沟通, 实验教学,其实验技能难以提高,难以支持相关学科 的建设发展;科研成果也很难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缺乏科研平台,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深 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建设。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了 相关学科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综合性实验教学 平台,使学科交叉,学科交流,有利于实验员素质的 提高,有利于高水平科研课题的完成。在医学实验教 度和发展空间。实验中心与学科建设之间脱节,达不 到最佳的良性互动状态。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 学中心统一管理下,仪器共享,实验室共用,为教师 顺利完成科研课题提供了物质保证。 2.2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体 系的构建是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为实验教学 体系的实施搭建服务性平台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 理体制改革至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 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二是协调好实验教学与各相 关领域的关系,三是实验室建设的方式。 2.2.1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协调好以下 几方面的关系 2.2.1.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目前实验教 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实验 室、实验技术人员由教研室管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 论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理论与实 验教学一体化。二是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教 学中心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提 供统一场所和仪器设备平台,实验教学内容仍从属 于理论课教学,由各相关课程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 员施行。这种管理模式势必造成了教师和实验技术 人员之间的矛盾;实验室资源使用和管理之间的矛 盾;学科的重组和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与传统 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之间的矛盾,只有保证 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才能实现独立的实验课程体 系的新型模式,才能有效缓解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 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独立的实验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组 建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教授组成的实验 教学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验教学内容。 (2)在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学科之间的特 点、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系统性,以及相关学科基础知 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使学生学到系统性、整体性的医 学知识。(3)转变观念,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为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1.2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多数医学实验教 学中心属于纯教学性质,在仪器设备配置上,主要考 学术水平和实验中心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 临床前基础医学研究平台、药物研发平台和生命科 学研究平台,为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资源共享,相 互促进奠定基础。 2.2.1.3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实验 教学中心缺乏自己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课教师仍 归属于原来的教研室。实验技术人员编制于实验教 学中心,造成教师队伍与技术人员的协作不够默契, 加大实验教学中心与学科间存在的裂隙。 首先建立实验教学队伍,归属中心管理;按照教 学和科研要求,组织技术培训,一专多能,不但能支 持实验教学,同时能提供科研服务。 2.2.1.4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关系 医学各门课程及内容之间有较强的前后关联,医学 实验综合性强,学生对教师指导的依赖性大,难以自 行进行训练;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实验室开 放时间短、开放内容有限;医学实验成本高,难以承 受大规模实验室开放的经济负担。针对以上情况,应 鼓励实验室开放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鼓励学 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2.2.2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制定实验室建设的总体 规划,通过体系的评估和论证,以确定实验室的建设 方式在实验室建设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实验室的投入一直是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主要 问题,也是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有限资源 的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不高造成的浪费,不能物尽其 用;另一方面,缺少投资的规划和评估的标准。建立 怎样的实验室运行机制,使实验室总体呈现某种程 度的“规模效益”成为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建设的着眼 点。(2)以前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实验室的思路是以 课程为导向的实验室建设,这种在实验室建设理念 上的差异,造成以理论课设置实验,从而造成实验室 建设的割据,导致实验室只成为验证理论的场所,而 不是能力培养的基地。而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建立的 一95— 3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6卷 出发点是从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考虑,它 强调其同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规 医学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 律和要求相适应,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服务于人才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培养,而不是服务于课程需要。(3)在实验室建设中, 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医生。为达到这一 往往重视物的投入,忽视人的作用,作为高校实验室 培养目标,河北大学在注重人格培育的同时,改变 不是简单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大楼,它是资源的集合 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推出了一 体,是以技术作支撑的,实验室的作用发挥的大小在 系列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成为既与理论教学有机 于人的素质。因此要培养一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结合,又具独立职能、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 的带头人,要像稳定学科队伍那样,稳定实验教学队 平台。 伍,特别是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应为独立编制单位,属于校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 级管理,人、财、物由中心统一调配。实验中心是校长 精神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依据,同时根据科研 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宏观管理医学部各院、系的实 平台建设要求,以及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制定实 验室工作;负责医学部各院、系、中心实验员以及实 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资金投入大小有步骤地 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实验教学 进行建设,避免盲目性。 计划、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学指导、评估;统筹实 2.2_3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实 验仪器设备、消耗品的购置计划、管理、使用、调度; 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投资效益, 统筹组织整个医学部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实验员培训 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是实验中心体系中亟待 等工作。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 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内涵建设应以“实验中心体系” 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基础上,建立医学实验教 建设为主线,实验中心体系的管理应该包括:实验教 学中心特有的实验室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消耗 学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实验室的管理、 品管理、经费管理、安全管理等实验室管理模式。完 仪器设备的管理、耗材的管理、经费的管理等,建立 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做好中心各项工作的保障。 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实验中心体系实现数字化、标准 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以学生为本的各种管理制度和 化、信息化的管理。目前在各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尚 保障措施,保证中心的正常高效运行,保证实验教学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质量不断提高,为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 河北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重 规范化、高效化的运转轨道提供保障。 要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 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 划,合理设置,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队伍建设与 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将构建与综合性研 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益,使实验室的建设 究型大学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 和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使 学体系建设作为大学重点发展规划之一。依据《河北 实验中心的管理做到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 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体系的建立,正是面向学生 意见》、《河北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河北大学本科 能力培养的需要,遵循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规律,基 生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及《河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 于此种认识,把实验中心建设看成一种系统工程,依 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对学校实验 托专业的整体培养需要,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分层 教学定位及规划,教改思路有明确的论述,学校把实 次的、不同运行机制组成的实验中心体系,以适应科 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另一条主线, 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 一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