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节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课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文章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这与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不开,但初一学生把握这种开合自如的叙述结构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将事件排序,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来理解插叙的妙处。
教学目标:
1、疏理情节,了解插叙的作用。
2、在探究、比较阅读及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重点:疏理情节线索,了解插叙的作用,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难点: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深沉父爱的赞歌 课堂导入,播放林媚的《父亲》: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一曲父亲的颂歌,唱出了对父亲的深爱之情。今天,我们将学习林海音的小说片段《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起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感知父亲的形象,了解英子的成长足迹。
二、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
1. 填表:速读课文,疏理小说的情节和思路。 毕业典礼 眼 前 花 前 衣襟别花 ① 昨天, 医院看父 ② 一年级时, 我赖床挨打 关于父亲的故事 鼓励我 独自闯练 严厉中 当优秀学生代表 严格要求自己 不再耍赖, 不再迟到 回 忆 父亲的 性 格 “我”成长的足迹 给我送衣和钱 又有慈爱 1
中 无人管花 毕业前: ③为叔叔急得吐血 ④爸爸爱花,也爱我们 ⑤让我独自寄钱。 重情义 慈爱 敢于让孩子闯练 —— 独立处事 后 花儿垂落 父亲去世, 弟弟妹妹只顾玩 表现镇定、坚强 很快地成长起来。 2.思考:小说的情节中 “我和父亲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珍珠珍藏于“我”的内心深处,它们被一根丝线穿在一起,这根丝线就是文章的线索。结合表格分析,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文章线索:一是毕业典礼,二是花 ——— 双线并行的结构。作用: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
3. 比较:如果“我和父亲的故事”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该怎样排序?会有什么效果?
插 叙
顺 叙
典礼前 ① 昨天, 医院看父 一年级时,①我赖床挨打 (回忆)② 一年级时,我赖床挨打 爸爸给我送衣和钱
给我送衣和钱
毕业前:
典礼中 毕业
前: ②爸爸爱花,也爱我们
(回忆)③为叔叔急得吐血 ③让我独自寄钱
④爸爸爱花,也爱我们 ④为叔叔急得吐
血
⑤让我独自寄钱 昨天, ⑤医院看父
典礼后 ⑥爸爸去世 典礼后, ⑥爸爸去世
2
明确:本文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使用插叙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互相呼应、对照,达到层次丰满的叙事效果。这样显得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情节跌荡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如果按时间顺序写,虽然层次清晰,但是线索单一,平淡无奇。
三、体味深沉父爱的力量 1. 分角色朗读:13-30段:
在同学的生动、形象的表演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情!下面,依据格式要求,自选文段或句子进行品析。
我喜欢 一句,因为:此句运用了 的
描写方法,写出
了 , 尤其 一词
更能表达 的效果。
2. 揣摩心理:文中父亲在严厉中流露出对女儿的深爱,严厉是爱、鼓励是爱、送衣送钱的关怀也是爱,这种人间最深沉的父女之亲情,难道不令你动容吗?假如你是文中的女儿(或爸爸),你此时最想对爸爸(或女儿)说些什么?(学生任选其一,当堂写并交流)
① 揣摩爸爸在给女儿送衣服和钱时“没说一句话”的心理活动:
孩子,我想对你说: 英子,生活的路得你自己去走,爸爸不能陪你一辈子,也不能代替你,没有面对困难的的勇气和决心是不行的,刚才我一着急打你狠了,我现在特后悔,我很爱你,很舍不得打你,可今天还是打了你,其实打在你身上,也疼在我心里呀!英子,还疼吗?还在生爸爸的气吗?天冷,再加件衣服,这些钱你拿着,买些自己爱吃的食品。
②揣摩女儿在接过爸爸送的衣服和钱时的心理活动:
爸爸,我想对您说: 爸爸,您打我真的很疼,但我现在一点也不怪您,是我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是为了让我长记性,是为我好才打我的,是我太懒惰了,太任性了,对不起,我一定改掉这些坏习惯,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个
优秀的孩子,不会让您失望了。
明确:揣摩人物心理,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慈爱和女儿的懂事,然而这些文中都没有写,如果写出来好吗?为什么呢?——不好!不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我们感到父爱如山,深沉伟大,女儿理解父亲,含而不露。
3、探究题目含义;
比较: ①《爸爸的花儿落了》 ②《爸爸去世了》
③《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
明确:题目①运用双关: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散落了,又指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表达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在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含蓄、简洁。题目②语义太直白、单一。
题目③语义与①相同,但不够简洁。
3
四、比较深沉父爱的异曲同工
阅读文章《爸爸给我打电话》,与《爸爸的花儿落了》进行比较。 明确:异:《爸爸给我打电话》:线索单一 《爸爸的花儿落了》:双线并行
同: 主题:这两篇都是孩子在父亲的深爱中成长的故事。 顺序:都运用插叙手法。
五、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毕业典
礼 花
典礼前 鼓 励 衣襟别花
典礼中 严 厉 无人管花 典礼后 慈 爱 花儿垂落
“我”长大了
教学设计要有“设计”味儿 ——评张慧的教学设计《爸爸的花落了》
李丹
仅就张慧老师《爸爸的花落了》的教学设计本身看,板书设计也许是设计的亮点之一。 这个板书设计具有“精、巧”的特点。
“精”是这个板书设计的第一个特点,它体现在板书内容的精练概括,提纲挈领。板书字数不多,总共53个字,但是呈现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课题、副线(毕业典礼)的时间线索、插叙的起始点、父亲的性格和故事的结果(“我”长大了),一目了然。高度概括和总结的板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提示的作用。
“巧”是这个板书设计的第二个特点,它体现在板书内容形象直观的布局。围绕着“鼓励、严厉、慈爱”6个字的大大的心的图形将文章副线的时间线索和插叙起始点分为左右两列,使两列文字清楚醒目。图案上方是课题,下方是故事的结果,爸爸的去世与“我”心智成熟对照,正是:“爸爸的花虽然落了,但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这样,板书突显了“父爱”的巨大作用,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较好地辅助教学。
4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轻视板书。或者不写板书,所有内容都用多媒体呈现;或者板书随意,信手涂抹。一方面,板书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写板书,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弱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书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教师板书是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写字教学任务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再者,设计精巧,讲究布局,工整、美观、大方的板书本身就是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精、巧”的板书,是这份教学设计浓浓的“设计”味儿的重要来源。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设计”,词典的解释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它是一个动词。因此,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对教学进行规划的行为和过程,而不是通过“设计”得到的具体产品——教案。这意味着教案所呈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证,都是“设计”的成果。不仅论证教什么、怎样教,也论证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总之,教学设计要充满“设计”的味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