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研究
曲靖市第二小学 文云凤
摘 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学生营养过剩、体质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生体质弱、易生病、体育不好等
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担忧,亦给小学体育教学敲响了警钟。抓住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特征,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是当今小学体育教育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就合理、科学地制定、安排小学生体育课程内容做出研究,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匹配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程内容 小学生身体素质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2-0127
一、小学体育教学概述
1.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强健体质是将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亦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小学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早在2001年,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并在各地实验、推广。新课标将小学体育课描述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实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我们努力去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小学体育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是小学体育的核心要求。小学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黄金期,着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的三大基本身体素质特征
1.小学生速度素质特征。小学生的速度素质的发展较早。国外研究学者通过反应速度实验,研究不同年龄阶段速度素质的变化情况:速度素质在10岁--13岁增长最快,是速度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若此时强化进行训练,则样本在14岁以后肌肉收缩的速度就会明显提升;速度素质在16岁--18岁变化不明显,属于稳定阶段。由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特征可知,小学时期正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机,速度素质应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2.小学生耐力素质特征。小学生的耐力素质较速度素质的发展晚一些,男生和女生的耐力素质达到峰值的年龄也较晚一些。根据生理学的氧功能能力分析,男生的最大摄氧量出现在12岁--16岁。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18岁达到最高值;而女生的最大摄氧量从13岁开始稳定。依此研究,小学生亦具有一定的有氧功能能力,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故强度适中的有氧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最佳训练内容之一。
3.小学生灵敏素质特征。小学生的灵敏素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等,这其中在空间上的精确定向是灵敏素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学生对空间分化的能力在5岁--6岁时显著增强,在7岁--10岁时增长最为迅速,在10岁--12岁时较为稳定,在14岁-15岁时增长缓慢,在16岁--17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基于此项,故13岁--14岁之前训练灵敏素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计划中的田径、体操比重大,而舞蹈、瑜伽、健美操等项目比重小。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协调素质、灵敏素质、平衡素质发展的关键期,
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应根据体育
项目特点,选择综合性项目发展这些素质。
2.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身体素质匹配度不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安排要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高度匹配,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科学的成长。笔者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未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高度匹配,甚至个别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求,在力量、协调、速度、平衡等素质的发展上还有待提升。
四、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1.兴趣性原则。小学生才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新课标为我们阐述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重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要求,即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具备趣味性。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灵活性高,体育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有很大自主权。故小学体育教学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去选择能提高小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2.健身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其目的是增进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这一点可以用以审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小学生身体健康,亦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基础性原则。近年来,小学教学倡导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注重文化科学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让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侯广斌,张泽尉.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河北体育学院报,2015
[2]周君来、李爱春.学生身体素质关键期变化特征研究.浙江大学,2011
[3]张兴百.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三个误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4]吕力.浅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天津体育学院,2016[5]郭建明、张小芬.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索.体育学刊,2012作者简介:文云凤(1968年4月生),女,汉族,云南宣威人,曲靖市第二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小学体育方向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