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积累与综合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雨,又下了,不疾不徐。我倚在窗前,看那大大小小的雨珠打落在院里的芭蕉叶上,静心líng听“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乐。是啊!人生的种种也和这雨一样。时而舒媛缠绵,时而宁静美妙,时而痛楚寂寥,时而奔téng咆哮。如果我们无法选择过哪一种人生,那就微笑面对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芭蕉( ) líng( )听 奔téng( )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不疾不徐”中“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寂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 (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逛了一天公园,回家后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
B.这次考试班上只有肖东同学没及格,他可真是鹤立鸡群呀。 ....
C.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D.雷锋精神应该继续继承发扬,这一点无可置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B.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C.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4.下列语段排序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 D.③⑤①④②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你所补充的这个字的含义。(2分)
A、油光可( ) 含义: B、毛遂自( ) 含义:
6.数字在成语中大量存在,从一到九,还有十、百、千、万、三十六、七十二等,它们的用法和意义也复杂多变,有的表示多,如“三番五次” “九死一生”;有的表示少,如“一知半解”“三言两语”。你也试着分别举两个例子。(2分)
7.对联是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试根据上下联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 花,春香秋香。 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8个字。 (2分)
近日,在五峰新县城渔洋关镇,时常能看见成群的白鹭结伴飞行,給过往的行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为初秋的新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们时而凌空翱翔,时而栖息在渔洋河边觅食,置身于青山绿水间。好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14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______(强健、强壮、健康)的 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____(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_____(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9.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4分))
10.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11.“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12.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二)影响我一生的母亲(18分)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令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讲故事的人》)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
(2)很快地,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
14. 莫言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在文中前六段,他以独到的方式,讲述了与母亲相关的四个故事。除了第一件事外,请概括其它三件事的内容及这三件事带给他的感受。(3分)
15. 打碎热水瓶一事,让作者“吓得要命”并“以为会受到打骂”,但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却是“长长的叹息”,这无言的叹息中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16. 多年之后,当“我”在集市上遇到当年看守麦田的人想要找他报仇时,母亲却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
老人,并不是一个人。”对母亲这句话,你怎么理解?(3分)
17. 莫言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往日母亲的教导,母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请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母亲准确的评价。(3分)
18.本文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从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莫言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不禁让人联想到孟郊《游子吟》中的两句诗: ,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15分)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儿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在她眼里,我妈
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24版)
19.文中为什么要写到母亲?(3分)
2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的“女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21.“她娇小、瘦削”不仅写了这个女人的外貌,还为下文的哪处细节描写埋下伏笔?(3分)
22.试分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③段画线句子描写墙角处的那朵“无名花”的作用。(3分)
2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守着花一样的芬芳》的理解。(3分)
三、写作(50分)
24.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的确,读莫言的文章,就像是在倾听他以朴实亲切的话语,娓娓向我们讲述着他心中装着的无数个故事,诉说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悟。
是呀,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这样的人,本以为随着光阴荏苒,渐渐模糊了,却在蓦然回首间,依.然清晰地停留在脑海深处,召唤着你;总有一些这样的事,本以为随着岁月流逝,烟消云散了,却在不经意.间突然跃出脑际,震撼着你;总有一些这样的景,本以为随着繁华落尽,永不再出现了,却在帷幕开启时,.如梦如幻地浮现在眼前,感染着你……时光匆匆,流年似水,抹不去的是记忆,难以忘怀的是情感,我们也是有故事的人。
现在请你也学莫言讲讲故事,以《特别的经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取材自己的生活经历;2、注重记叙的完整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bā 聆 腾 (2)舒媛 舒缓 (3)急速;猛烈 寂静;空旷 (4)人生的种种不也和这雨一样吗?2、B 3、D 4、C 5、鉴:照 荐:推举,介绍(2分,一空0.5分) 6、略(2分) 7、玫瑰(2分)8、(2分)成群白鹭惊现五峰(五峰惊现成群白鹭) 9、提示:从选文的前两段中来概括,其中“教给……”提示了作答信息。 答案:(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10、提示:注意辨析近义词之间微小的差别,结合语言使用习惯作答。 答案:强健 鼓励 宝贵 平凡
11、提示:整体感悟,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答题的关键点是抓住作者把母亲融入到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当中并对他们进行赞美的目的。
参考答案: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 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12、提示:把握“了”和“着”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参考答案: 不能。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不能互换。 13、(1)在文中指作者担心母亲寻短见而表现出十分害怕的样子。(2)在文中指作者讲故事时任意增加内容,夸大事实真相。(2分)
14、要点:母亲去集体地里拣麦穗而被打,让我最痛苦;中秋节母亲将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让我记忆最深刻;我因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让母亲流泪,丢脸,让我最后悔。(3分)
15、要点:对当时的贫困、饥饿的叹息;对孩子年幼,不知何时长大的叹息;看到孩子受到如此的惊吓而心痛的叹息。(2分)
16、示例:虽是一个人,但随时光的流逝,当年那个年月,因一时冲动打了自己的那个人,母亲早已原谅了他,所以与眼前这个老人无关。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的性格。(2分) 17、这是一位勤劳、宽容、善良、坚毅、明辨是非、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2分) 1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9.那“女人”与母亲聊得来,并不断夸奖母亲的为人,其实是衬托出她心灵的美好。 30.是一个勤劳、质朴(朴实)、善良、直爽(爽快)的人。 21.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 22.借物喻人(2分);对这朵花的描写和赞美也就是对文中这位女人的赞美,文中的女人像这朵无名花一样,虽然平凡、娇小,但她却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坚韧、灿然、淡然,顽强地生存着、盛开着,活出自己的生动之美(3分)。
23.是指文中的“女人”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勤劳、善良、质朴的美好品质,为了自己的梦想奔波着,不迷失、不低落,品味着自己平凡的生活之美。(关键词:坚守、美好品质、梦想)
24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