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河北 唐山 064100)
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1期对比分析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全麻组与椎麻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语言陈述时间明显长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相比较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语言恢复时间更短,且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低,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广发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认知功能
R614 A 2095-4808(2020)01-050-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导致手术耐受力下降,术中长时间的麻醉,影响了患者的神经中枢,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以记忆力减退,社会能力退化等认知功能障碍。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提高,年龄已经不再是手术的禁忌症,而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组研究分别对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与椎麻组,全麻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1.5±4.8岁,手术类型:半髋关节置换术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股骨骨折15,胫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6例,其他骨折6例。椎麻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4-79岁,平均年龄72.4±4.8岁,手术类型: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股骨骨折16例,胫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3例,其他骨折4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意识清楚,均无精神类疾病病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全麻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采用丙泊酚1.5-2.0ng/kg、芬太尼0.2-0.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咪达唑仑0.05mg/kg进行诱导麻醉,麻醉机通气后氧流量为1L/min,潮气量为9ml/kg,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药物浓度。椎麻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取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1-1.5ml的5%布比卡因,根据患者情况可加入0.25%的利多卡因。)表示,1.3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语言陈述时间明显长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与6h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语言陈述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组别
术后语言陈述时间
(min)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3h
术后6h
全麻组(n=40)椎麻组(n=40)
t/X2P9.54±4.364.96±3.455.209<0.056(15)1(2.5)3.913<0.0510(25)3(7.5)4.500<0.053.讨论
骨科手术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的麻醉,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等原因,老年对手术耐受较差,且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大脑是麻醉药物的靶器官,在麻醉过程中人体中枢系统神经递质和受体为异常调节,在麻醉药物完全代谢
[2][3]
有30%患者可出现麻醉后不同程度的认知后,大脑可恢复麻醉前状态。有研究显示,
障碍,有10%患者存在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非常重要。临床麻醉方式较多,全身麻醉使用药物的种类较多,安全性高,但是影响神经突出进而对患者的记忆功能造成损害,导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椎管内麻醉通过椎管腔隙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阻断神经传导,而达到麻醉的作用。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作用机制不同,全身麻醉改为局部,对脑部血液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防止神经元突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脑部循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h与6h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术后语言陈述时间全麻醉明显长于椎麻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与金理照,丁梯杰,丁爱平研究结果相近。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更为适宜,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术后语言恢复时间更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金理照,丁梯杰,丁爱平,等.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
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2):153-155.
[2] 刘化文.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
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46-47.
[3] 令狐克焕.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
影响探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2):85.
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
高翠云
(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治疗的患者共4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增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药物,对照组仅为传统治疗模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伴随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所以本次实验的结果具有有效性,可以推广。结论:磷酸肌酸钠对于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安全问题,应该在所有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心肌炎;不良反应
R542 A 2095-4808(2020)01-050-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小儿心肌炎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病症,常见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常见病毒为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导致,主要表现为心肌变性、间质炎细胞浸润、心肌坏死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点是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医生和相关学者关注的内容。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其表现为较低的抵抗能力和发育不完善的免疫系统,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无法保证预期效果。近几年,随着医药卫生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磷酸肌酸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治疗效果良好。本文所选择的治疗案例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治疗分析,相关治疗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小儿科近一年即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所有患者一工位4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分析组20例。在观察组中,所有的患儿年龄都在1-12岁,平均年龄5.2±1.8 岁,其中8例为男性患儿,12例为女性患儿,病情从6d到 30d不等,平均病程为 12.31±2.45d。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律过速现象,还有7例患者为窦性心律过缓,6例有早搏现象。观察组患儿中大部分为2~11 岁,平均年龄 4.9±1.9 岁,其中包括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11例。病程时间从 5d 到 32d不等,平均病程为 13.36±2.64d。对观察组也提前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窦性心律过速现象,6例出现了窦性心律过缓现象,早搏患者为8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体划分比较,可以发现,在病情程度,性别及年龄划分上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所以追踪的记录信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的治疗模式采用常规心肌炎疾病治疗措施,主要使用药物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 C、口服能量合剂。观察组的治疗过程在此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药物,注射用量保持在50mg/kg。本次选取的磷酸肌酸钠药物主要为吉林四平药业生产,具有国家品准文号,符合药品使用规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治愈是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相对于治疗之前,有90%的疾病症状消失,心律失常体征也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显效是患者在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明显好转,相对于治疗前,心律失常等特征降低了 70%到 8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是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变化。总有效率为治愈和显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取 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进行表示,以 t 值来检验,(%)来表示,经验采用X2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P<0.05时,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效果如下表 1 所示。观察组中,10 例治愈,9 例显效,总有效人数 19 人,总有效率达到 95%。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人数 15 例,总有效率为75%。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2020
治愈10(50%)3(15%)
显效9(45%)12(60%)
无效1(5%)5(25%)
总有效率19(95%) 15(7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下表 2 所示。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表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2020
心慌1(5%) 2(10%)
恶心0(0%)1(5%)
食欲不振1(5%)2(10%)
不良反应发病率
2(10%) 5(25%)
3.讨论
从临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小儿心肌炎病症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有着较强的临床表现差异性,患儿在较轻病情下可能不会出现相关临床特征,但是在较重病情下,通常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对患儿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但是在以往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下,通常不能得到预期疗效,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小儿心肌炎疾病的治疗,磷酸肌酸钠有着广泛的使用,商品名为胡心痛,是一类高效功能物质,能有效保护缺血性心肌,通过保证心肌细胞 ATP 含量的方式来加速心肌功能的恢复,以此来维持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磷酸肌酸钠同时能有效提升抗心律失常功能,强化心肌收缩,有很好的抗血栓功能。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磷酸肌酸钠对于小儿心肌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小儿心肌炎诊断及规范治疗的临床体会[J]. 王佳,黄阳,高丹,付雪娇. 中西医结
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0)
[2]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高丹,黄阳,付雪娇,王佳. 中西医结
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0)
[3]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 李文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16(32)[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 苗香莲. 中国处方药. 2017(01)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