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1世界的物质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2019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1世界的物质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一、选择题

1.(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2018年6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沉积岩”“有机分子”,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①符合题意。通过探索进一步认识了火星,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②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B 2.(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复存在”。这启示我们必须(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D.尽快放弃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

解析专家的观点强调了不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A项是其应有的启示。B、C、D三项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答案A 3.(考查点: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解析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故答案选A项。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整个客观世界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D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A 4.(考查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D.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

解析本题实际是要求提供能够证明人类社会客观性的论据,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讲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C项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是其论据,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项错误。 答案B 5.(考查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以下主张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劳动使古猿变成人 ③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④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①②都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符合题意。③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④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导学号42184012(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这一观点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3)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继2011年4月11日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和茨城地区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2016年11月22日日本再次发生里氏7.4级地震。一次次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 )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人在其面前无能为力 ④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强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反面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明显。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自然”是:自=自己、自动,然=如此,它强调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为自然;现代人们一般把无机界和有机界统称为自然界。这表明自然( )

①是由人类来规定它的变化的 ②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 ③具有客观实在、自我发展的特点 ④是上帝将其造好后,让其按设定运转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分别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说法错误。 答案C 3.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观点( )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③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④正确解读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①符合题意。荀子认为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创造了自然界,肯定了人与自然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④说法正确。荀子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B 4.2018年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1 272.2万人受灾,53人死亡,2人失踪。从哲学角度看,各类自然灾害( ) ①属于一种物质现象 ②具有客观实在性 ③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各类自然灾害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①②说法正确。③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说法错误。 答案A 5.作为中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时刻瞪大“火眼金睛”捕捉来自神秘太空的“妖”粒子,以期找到“大隐于市”的暗物质。由此可见,神秘太空的“妖”粒子 ( ) ①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③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来自神秘太空的‘妖’粒子”,说明“妖”粒子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①符合题意。“‘悟空号’时刻瞪大‘火眼金睛’,捕捉来自神秘太空的‘妖’粒子”,表明“妖”粒子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②符合题意。“妖”粒子是具体物质形态,③说法错误。④材料体现不出。 答案A 6.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物质是正物质,它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性的中子组成。与此相反,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这里的“物质”与“反物质”是指( )

①万事万物共有的唯一特性 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 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物质、反物质都是具体物质形态,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唯一特性,①说法错误。 答案D 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物质是永恒的”,这里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里的“事物”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因此,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 8.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类社会而存在,A项说法错误。无论在人类产生前还是产生后,自然界都具有物质性,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准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9.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 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己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在人的强制作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如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答案选B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区别,在于有无人的参与,人类社会的产生与人自身的劳动密不可分,A、C、D三项本身表述错误。 答案B 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导学号42184013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实在。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是否被人的意识感知而忽生忽灭。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还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