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2020-11-01 来源:乌哈旅游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标准》还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寓数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变传统的“学数学”为“做数学”。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服务于生活。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当关注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元、角、分”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文具商店”买卖文具的情境,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买卖文具中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由于活动来自于对生活的“复制”,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可操作性强,因此他们对买卖文具的情境特别感兴趣。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中,小售货员和小顾客们认真、饶有兴趣地做好每一笔“生意”,丝毫不差,体验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找准现实性生活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生活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实践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的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就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学到实践知识的技能,从而领悟到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请学生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出课本封面和课桌面4条边的长,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算出4条边的总长。课堂上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探索出很多种算法。我把各小组的算式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请代表们讲出各自列式的理由,然后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刚才同学们都算出了课本封面、桌面4条边的总长。这个总长就叫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通过你们自己的实践探索,你们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应用时要选用比较简便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在操作活动中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生和发展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往往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实现的”。

可见,操作是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如在“剪剪、拼拼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堂活动课。课始,让学生动手用彩色纸各剪两个(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要求拼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剪、拼、移”等活动,学生能从随意摆弄中自主探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让学生在形异质变的操作中通过巧妙转化,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的不仅是公式本身,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规律的主体,从而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教学思想。 四、在交流活动中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实践,更应该强调交流的重要性。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在自主探索时的思维方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同伴互助是现代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先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统计本学期“献爱心捐款”情况,并计算出4人“捐款总金额”与“平

均每人捐款数”;然后,小组交流,投影展示每组结果;再让学生计算“全班捐款总金额”与“全班平均每人捐款数”;接着,让学生交流“全班平均每人捐款数”及计算方法。有的用“每组捐款总额之和”除以“每组人数之和”;有的用“组平均捐款数乘以组人数之积的总和”除以“全班总人数”;也有的用“组平均数之和”除以“组数”。最后,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精确,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交流、辩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合作交流不仅能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是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并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