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葡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 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 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 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14. 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15. 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16.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17.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 H20、0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则;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8. 线粒体:星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19. 叶绿体:星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0、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糖类,有机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 0.1g/ml 的NaOH乙液:0.05g/mI的CuSO4) 注意事项:
② 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变成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II或苏丹IV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被苏丹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 0.1g/ml 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