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补阳还五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验案举隅

补阳还五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验案举隅

来源:乌哈旅游
医案医话j 痛并引诸药直人病所。诸药合用.补益气血.活血通 络,熄风止痉,标本兼治,令气血充盛.经脉畅通.清 窍得荣而病愈 补阳还互沥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2腰椎间盘突出症 验条举隅 李林 詹红生 陈博 石印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骨伤科疾病 验案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X(2010)04—0045—02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生 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该方是 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 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效果.主 治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 该方在伤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现举例如下: 1椎动脉型颈椎病 王某,女,45岁,干部。2009年3月15日诊 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头晕5个月 患者于5个月 前因劳累出现颈肩部疼痛.转侧不利,头晕,伴头重 脚轻.走路不稳 症状出现常与头部活动、姿势有关。 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1)C ~C ,C ~C 椎问盘突 出;(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颈椎退行性改变。在 某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给予血塞通、胞二磷胆碱、敏 使朗等药治疗,疗效欠佳.故来本院诊治。诊见:颈肩 部疼痛.转侧不利,头晕,头重脚轻,头部转动时上述 症状加重.伴自汗,周身乏力,纳差,舌质紫暗,苔薄 白.脉细涩。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气虚 血瘀.血行不畅:治拟补气活血;处方: 黄芪60g,当归15g,桃仁15g,红花lOg,川芎 25g,地龙6g,赤芍15g,葛根30g,天麻15g,全蝎6g。 每Et 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5剂后症状减轻 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20剂 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眩晕”范畴。本病 多由于患者长期低头工作,或气血、肝肾不足,筋骨 懈惰.引起颈部项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赘增生 等病变影响到椎问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所致。本案 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认为此乃气虚血瘀,清窍 失于荣养所致.故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施治。方中 重用黄芪.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川芎、 红花、赤芍、桃仁、地龙、全蝎活血通络止痛;天麻熄 风止眩.为治眩晕的要药.治其标:葛根治疗项背强 李某,男,42岁,工人。2009年1月10 Ft诊 主诉:反复腰腿痛5年。加重20天。20天前因 大便用力,突感腰部剧烈酸痛.难以忍受.伴左下肢 麻木放电感,夜间尤甚 CT显示:L ~S,椎间盘突出 左侧型 于外院予以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味配合牵引 等治疗20天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本院进一步诊治 诊见:腰痛伴左下肢麻木,夜间及活动后痛甚,睡眠 欠佳。大小便未见异常,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弱。查 体:腰椎活动受限,脊柱腰段向右侧弯.腰部两侧肌 肉紧张; 、S 椎间隙及左侧旁开2cm处压痛,并向 臀部及左下肢放射:左侧直腿抬高试验40度(+)及 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诊断:腰 椎问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 拟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佐以利水:处方: 生黄芪9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尾15g,地 龙15g,红花lOg,桃仁12g,独活15g,川牛膝25g,制 乳香6g,制没药6g,全蝎6g,土鳖虫15g,泽泻30g, 茯苓30g,甘草6g 每Ft 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6剂后腰腿痛见缓 继服1月.并配合卧床休息 及功能锻炼.病愈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 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 一种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多由于气 血、肝肾不足,风、寒、湿邪入侵及外伤而引发。本案 腰腿痛日久.瘀血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 养 故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配以乳香、没药、全 蝎、土鳖虫活血止痛,通经活络;血不利为水,血瘀必 产生水肿.而现代医学认为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故加茯苓、泽泻渗湿 利水:独活、牛膝补益肝肾,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药 性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利水止痛之 功.再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效如桴鼓。 3肩关节周围炎 王某.女.52岁.教师。2009年2月13日诊。 主诉:右肩疼痛1个月。曾用针灸、拔火罐及口 服“戴芬”均无效.近日加重,痛甚.不能人眠。诊见: 肩部活动受限.伴见乏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 弱。查体:右肩关节无红肿,肩关节呈弥漫性压痛;前 屈50度.外展40度,内收受限。X线显示:肩关节未 见异常。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 脉络阻滞:治拟补气活血,通络止痛;处方: 生黄芪6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尾15g,地 龙15g,红花10g,桃仁12g,姜黄15g,羌活lOg,露蜂 中医药 兰兰 竺 i | 落舞 |黪。 j案医 话 房lOg,全蝎6g,甘草6g。每Et 1剂,水煎,早晚分2次 夹见谷食.脐腹阴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性事违 和.面色少华.舌淡红、体胖嫩见齿痕,苔薄滑,脉沉 服。 5剂后肩痛见缓。继服上方,配合功能锻炼,30天 细 腹泻一症.以暴泄为实.久泄属虚,初为脾土虚 弱,运化失司.延久及肾,命火渐亏。岁序己未,太乙 按:肩周炎亦称“肩漏风”“五十肩”“肩凝症”,是 天符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土运不及, 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等原因而引起的 寒湿侵淫.体健身强者自能调适,贵体禀赋不足,脾 慢性炎性病症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 肾阳虚之质.为寒湿之主客气所困,人天相合,固有 以50岁左右为甚。本病多由于中老年气血渐衰或肝 斯患。法当温补以添薪助运.俾脾胃阳复.运化归常,  肾亏虚,感受风寒之邪及外伤跌仆,而致经络阻滞, 则诸恙自愈。四神合理中法以缓图,急难奏效。处方:补骨脂10g,淡吴萸5g,肉豆蔻5g,五味子5g,制 筋脉失养所致。根据本案患者症状、舌苔、脉象,辨证 病愈。 为气虚血瘀.脉络阻滞。故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配以姜黄、羌活祛风胜湿,引药上行;露蜂房、全蝎搜 风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 血、通络止痛之功,再配合功能锻炼,收效满意。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2007CB512701);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7—17);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0941 1953400)] 第一作者:李林(1973一),博士生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 方向为脊柱、关节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通讯作者:詹红生.shgsyjs@139.eOIgl 收稿日期:2009—11一O6 编辑:冯广清 毯云深老中匠匿案5则 卞文伯 (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关键词 赵云深 医案 内伤杂证 中图分类号P,.24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X(2010)04—0046—02 业师赵云深先生(1931—2008).江苏兴化人.幼 承庭训,长继家业。先生览群经而尤精方药.疗疾每 经方与时方并行.调治内伤杂证独具匠心.对江淮赵 魏派精髓《旌孝堂医案》、《鹤山医案》了然于心,晚年 退休后仍患者盈门、络绎于庭。兹举先生医案数则. 以飨同好 1 泄泻 沈某,男,39岁。1979年4月13日初诊。 患者大便溏薄次频。时作时瘥 举发则腹鸣隐 痛,日四五行。不夹脓血。缓解时则先硬后溏.日二三 行,纳谷不昌,面黄形瘦,神疲乏力,症延两载。近月 来鸡鸣腹痛,亟须如厕而白昼仍时欲更衣.甚则粪中 圈曩 苎竺 堂竺!塑 中压茹 附片5g,炒白术10g,淡干姜5g,潞党参15g,云茯苓 12g,炒苡米20g,淮山药15g,炙甘草3g。常法煎服。 服上方7剂,黎明泻好转,便次减半.仍未成形, 效不更方,先后服方近月,诸恙悉除。精神振作,面色 红润.性事和谐 按:先生以为天阳地阴,人处其中,审症疗疾,需 明运气.且察禀赋 又内伤症不同于外感六淫.只宜 缓图,不可盂浪,否则欲速而不达。又凡久泻,必与 肝、脾、肾三脏相关,其病因不出寒、热、滞,每见虚实 夹杂,病机或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或为脾虚失运、 水湿不化,或为肝旺脾虚,木郁乘土,其治应在健脾 复运的前提下针对病因病机。于抑肝、温肾、燥脾、升 提、固涩、淡渗、清凉、疏利、甘缓、酸收诸法中,随证 立法,处方遣药,方可中机,不可一味固摄收涩。 2脘胁痛 许某,男,34岁。1975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当脘攻冲胀痛,胁腹撑阻拒按.郁闷痞满. 口干便燥,身无寒热,未见呕吐,每于躁烦过劳即作, 已历三载。3日来旧恙又见,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 弦。前贤谓“阳明如市,万物所归”,以和降为顺:肝体 阴而用阳,以调达为贵,努力劳作.悒郁伤肝。肝气不 疏,横逆犯胃,胃失坤顺之德,则诸恙现矣 治宜抑肝 和胃、降逆畅中 处方: 西当归l0g,东白芍l2g,老苏梗lOg,黄郁金 10g,醋香附10g,炒枳壳10g,腹皮绒10g,台乌药 6g,青陈皮(各)6g,川楝子10g,醋延胡10g,六和曲 15g,降香3g 常法煎服 服药2剂,胀痛大减,饮食思增,再进2剂而愈. 嘱慎劳远躁,少辛辣适饥饱.以防再作 按:先生以为胃痛之成,有寒、热、痰、食、气滞、 血瘀诸因,总宜先辨虚实,而因于饥饱失司。努力劳 作,情志不畅之肝郁气滞.在水乡广大劳动者中更为 常见,即《内经》“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之候 也。若见嘈杂吞酸,恶寒喜温,刺痛固定,便溏肠鸣. 呕哕绞痛或久痛隐隐,舌红少苔,咽燥口干者.又当 别论。此方为先生家传验方,取归芍柔肝养血.芍甘 以缓急,更以“心痛欲绝.速觅延胡”之醋延胡索领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