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月份 产量X 混合成本Y 7 8 9 10 11 12 40 42 45 43 46 50 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 XY 352000 382200 432000 399900 450800 525000 X 1600 1964 2025 1849 2116 2500 22n=6 ∑x=266 ∑y=57100 ∑xy=2541900 ∑x=11854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1)高低点法:
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最高点 最低点 产量(件)X 50 40 总成本(元)Y 10500 8800 b=(10500—8800)/(50-40)=170元 将b代入高点:
10500=a+170*50 或 将b代入低点:
8800=a+170*40 a=2000
将a、b值代入y=a +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2000+170x
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 (2)回归直线法:
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
22
b=(n∑xy-∑x∑y)/[n∑x—(∑x)] a=(∑y—b∑x)/n
2
b=(6*2541900—266*57100)/(6*11854-266) = 170。65(元)
a= (57100—170。65*266)/6 = 1951.09(元) 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 1951.09+170。65x
2.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5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2.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3。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5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2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税前利润. 解: 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 = 5+2.5+3.5 = 11元 (2)期间成本 = 2000+2*600+500 = 3700元 (3)销货成本 = 11*600 = 6600元
(4)贡献边际 = 20*600-(11+2)*600=4200元
税前利润 = 4200-2000—500=1700元
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 = 5+2.5+3。5+2000/1000 = 13元 (2)期间成本 = 2*600+500 = 1700元 (3)销货成本 = 13*600 = 7800元
(4)税前利润 = 20*600—13*600—1700 = 2500元
3.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数据资料如下:销售产品4 000件,产品单价40元,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成本总额25 000元,实现利润35 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50 000元.
要求(最后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 解:
(1)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 =(50 000+25 000)/(40—25)=5000(件 )
(2)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V*(SP-VC)/ P=1。71 单价的敏感系数 =V*SP/ P=4。57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V*VC/P=-2.86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FC/P=-0.71
4.锦江公司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40元,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成本总额3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 000件。 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解: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30 000 / (40—25)=2000件 (2) 安全边际:4 000 —2 000 = 2 000件 安全边际率:2 000/4 000 = 50%
5。已知:某企业产销A、B、C、D四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 名称 A B C D 销售 数量 (1) 1000 4000 3000 销售收 入总额 20000 20000 40000 (7) 变动成 本总额 (2) (3) 20000 15000 单位贡 献边际 5 (4) (5) 2 固定成 利润(或亏损) 本总额 4000 8000 9000 (8) 6000 —1000 (6) 4000 要求:计算填列表中用数字(1)、(2)、(3)、(4)、(5)、(6)、(7)、(8)表示的项目。 解:
(1)(20000—4000—6000)/5=2000 (2)20000—4000—6000=10000 (3)20000—8000—(-1000)=13000 (4)(20000—13000)/1000=7 (5)(40000-20000)/4000=5 (6)40000-20000—9000=11000 (7)2*3000+15000=21000 (8)21000-15000—4000=2000
6。 凯利公司2009年的销售额1 000 000元,这已经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假定税后利润占销售额的4%,即40 000元,已分配利润占税后利润的50%,即20 000元,预计2010年销售额可达1 500 000元,已分配利润占税后利润的50%,凯利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凯利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9年12月31日
资产 银行存款 20 000 应收账款 170 000 存货 200 000 固定资产 300 000 无形资产 110 000 资产合计 变动 变动 变动 变动 不变动 80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150 000 应付账款 30 000 长期借款 200 000 实收资本 400 000 未分配利润 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变动 变动 不变动 不变动 变动 800 0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预测凯利公司2010年的资金需求量。 解: 方法一
资产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销售百分比(%)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销售百分比(%) 2% 17% 20% 30% 不变动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15% 3% 不变动 不变动 变动 2010年 资产合计=(2% + 17% + 20% + 30%)* 1 500 000 +110 000
= 1 035 000 + 110 000 = 1 145 000元
2010年 负债合计=(15% + 3%)* 1 500 000 + 200 000
= 270 000 + 200 000 = 470 000元
2010年 所有者权益 = 400 000 + 20 000 + 1 500 000 * 4% *(1—50%)
= 400 000 + 20 000+ 30 000 = 450 000元
2010年 资金需求量 =资产合计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 1 145 000 –455 000 —450 000 = 225 000元 方法二
2010年 资产增加量=(2% + 17% + 20% + 30%)* 500 000 = 345 000元 2010年 负债增加量=(15% + 3%)* 500 000 = 90 000元
2010年 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 1 500 000 * 4% *(1—50%)= 30 000元 2010年 资金需求量 =资产增加量 - 负债增加量 -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 345 000 – 90 000 -30 000 = 225 000元
7。某企业生产能力为80 000机器小时,尚有1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表所示。
产品名称 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定额工时(小时) 甲 50 25 40 乙 30 15 20 丙 15 6 1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做出开发产品的决策,并填充以下表格
产品名称 剩余生产能力 最大产量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单位机时贡献毛益 解:
产品名称 剩余生产能力 最大产量 甲 8000 200 乙 8000 400 丙 8000 800 甲 8000 乙 8000 丙 8000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单位机时贡献毛益 25 5000 0。625 15 6000 0。75 9 7200 0。9 从上表可以看出,丙提供贡献毛益总额最大,所以开发丙产品最为有利。
8。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 件,年初已按 100 元/ 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 1000 件,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 55 元/件。现有一客户以 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要求:
(1)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 200 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 1000 元专属成本,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
(2) 追加订货量为 200 件,不追加专属成本,但剩余能力可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 5000 元,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 解:
(1)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 =55 × 200 + 1000=12000(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 =70 × 200=14000(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 =14000-12000=2000(元) 因为相关损益大于零 , 所以该项追加订货应该接受. (2) 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 =7O×200=14000(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 =55×200 + 5000=16000(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 = 14000—16000=—2000(元)
因为相关损益小于零 , 所以该项追加订货不应该接受.
9. 某企业每年需要 A 零件 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件。如果改从市场采购,单价为 8 元, 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 B 零件,可产生收入 2000元.
要求:为企业做出外购或自制 A 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解:
外购增量成本 =2000 × 8 =16000( 元) 自制增量成本=2000×6 + 2000 =14000元 因为自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 , 所以应自制该零件.
10。年需某材料3600公斤,单价10元,每次订货成本25元,单位储存费用2元。如一次
购买量600公斤(含600)以上,可享受2%的折扣;一次购买量1200公斤(含1200)以上,可享受3%的折扣。确定该企业经济订货量. 解:
经济订货量 =
① 正常情况下经济订货量为300公斤:
存货总成本=3600×10+3600÷300×25+300÷2×2=36600(元) ② 批量600公斤相关总成本:
存货总成本=3600×10(1-2%)+3600÷600×25+600÷2×2=36030(元) ③ 批量1200公斤相关总成本:
存货总成本=3600×10(1-3%)+3600÷1200×25+1200÷2×2=36195(元)
11。某供应商销售甲材料时,由于运输原因,只接受300件整数批量的订单(如300件、600件、900件等),不接受有零数的订单(如500件)。某公司全年需用量2 000件,每次订货成本为24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6元。
要求:(1)计算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2)计算最佳订购量。
订购300件时的年度总成本:300/2 *6 +2000/300 * 240 =2 500元 订购600件时的年度总成本:600/2 *6 +2000/600 * 240 =2 600元
由于订购300件时的年度总成本低于定购600件的年度总成本,所以,订购批量限度的最佳决策是每次订购300件。
12。某公司每年需要A材料2500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2160元,每千克全年储存成本为1。2元.该公司目前仓库最大储存量为25000千克。考虑到业务发展需要,已与其他单位达成意向,租用一间可储存30000千克A材料的仓库,年租金约为2000元。 要求:进行最优订购与储存决策。 解:(1)没有任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2)一次订购25000千克,即订购量为目前仓库最大储存量时: 订购成本=(250000/25000)×2160=21600(元) 储存成本=(25000/2)×1.2=15000(元) 年成本合计=21600+15000=36600(元)
(3)由于仓库最大储存量只有25000千克,少于经济订购批量,因此,应在扩大仓储量以满足经济订购量和按目前最大储存量订购两种方案之间作出抉择。
扩大仓储量,按经济订购量订购,需增加仓库租金2000元,总成本为38000元. 按目前最大储存量订购,总成本为36600元
因此,不应增加仓储,而应按25000千克的批量分批订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