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数连加》教案
课题 同数连加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 目标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重点 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口算。 4+2= 5+7= 3+5= 6+4= 12+6= 15+5= 13+7= 16+2= (2)算一算,说一说 5+3-2= 6+2-7= 6-1+2= 师:能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反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2.导入新课 师:听说小朋友们猜谜语最棒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猜一猜好吗? 课件出示:一点一点亮晶晶, 越是黑来越是明,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说一说。 通过复习旧知,为后面所学的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调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手指把它数一数, 密密麻麻数不清。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天上的星星我们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去折星星是吗?(是)你看,佳佳他们已经开始了。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知道了什么?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说说你们的方法好吗?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自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开课奠定思考,猜一猜:了基础。 星星。 学生自由说一说:有3人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学生独立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获取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培养学思考后,回答:生的问题意识和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学生:可以用加法解答:6+6+6=18(个)。 审题意识。 利用观察算 师:说的真清楚,这个算式中有2个加号,是连续的加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中叫做连加。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抽生展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行表示人数,第二行表示星星的个数,当1个人时,折了6个;2个人时,折了12个;3个人时,折了18个。 展示: 学生:有2个加号,而且加数都是6。 学生:三部分。 学生:先算6+6=12,再算12+6=18。 学生:我用是的列表法。 学生:我用的是画箭头的方法。 学生:我用接着数的方式的特点,揭示课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懂得万变不 法:6、12、18。 离其中的道理。 师:这都是不错的方法,那么这四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师: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现在能总结一下计算连加的计算方法吗? 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②从左往右计算。 3.检验 师:经过小朋友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他们一共折了18个星星,那么这个计算结果对吗?检查一下解答过程? 师: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计算完后我们都应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正确率。现在我们一起放声说出答案好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一说: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检查,然后汇报。 学生: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 利用检验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检查意识,引起学生的注意,检验也是解答问题不可缺少的一环。 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 2.每个跷跷板坐2人,3个跷跷板可以坐多少人? 3.每个秋千上可以坐3人,3个秋千可以坐多少人? 4.这首五言律诗多少个字?(除题目外) 5.(1)用5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 ,那么拼3个这样的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2)明明拼成4个这样的 还多2根,你知道明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自了解题目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求解。 利用各种各样的习题作为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由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有时可以用不说一说,教师同的解题法,可以列算式解答,也可以列表解答。适当加以引导要选择自己理解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与补充。 板书 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