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3226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3226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210062985.1(22)申请日 2008.12.31(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0810163725.7 2008.12.31
(71)申请人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13201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工
业园区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胡剑锋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王晓峰(51)Int.Cl.
A01N 25/04(2006.01)A01P 7/04(2006.01)
A01N 47/34(2006.01)A01N 43/40(2006.01)
(54)发明名称
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该悬浮剂剂按重量比计由虱螨脲15%,烯啶虫胺10%,有机硅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硅藻土8%,元明粉2%,糊精3%,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一道胶体磨、二道砂磨工序;制成1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悬浮剂。本发明研究开发了低毒高效的新复配农药制剂,在不增加药量的情况下,提高药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人、环境和作物的影响降低。本品特别是对于水稻、蔬菜、瓜果上的粉虱、飞虱、叶蝉、螟虫等具有很高防效。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2613226 ACN 10261322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该悬浮剂剂按重量比计由虱螨脲15%,烯啶虫胺10%,有机硅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硅藻土8%,元明粉2%,糊精3%,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一道胶体磨、二道砂磨工序;制成1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悬浮剂;所述的有机硅是指含三硅氧烷或改性三硅氧烷结构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2
CN 102613226 A
说 明 书
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
1/4页
本专利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10163725.7申请日:2008-12-31,发明
创造名称: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的分案申请。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
[0002]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进而对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高毒有机磷农药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而逐渐被淘汰。近几十年来研究开发了许多新型高效、低毒的药剂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我国农药品种和剂型很多,有些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而且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药残留时间长,有不易清除,对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等缺陷。
[0004]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的速度。因此,对于防治对象一致,但作用机理不同的不同成分的药剂进行混配,是一种作最佳的选择,如果有合理的配比,常常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使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的作用。
[0005]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会造成多环境的污染等等,而通过两种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活性组分的药剂混配,能够有效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同时利用两种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活性组分混配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003]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成本高、防治效果单一、容易产生抗性、使用量大等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成本低、对人体、环境友好、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性同时又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利用率的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0007]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其包括虱螨脲、烯啶虫胺、有机硅增效剂以及其它助剂、赋形剂,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为:
虱螨脲 占0.1%~30% ;烯啶虫胺 占0.5~70% ;有机硅 占 0.1%~30%;助剂 占10%~50%;赋形剂 占5%~50%。
3
CN 102613226 A[0008]
说 明 书
2/4页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硅是指含三硅氧烷或改性三硅氧烷结构的有机硅表面活性
剂,包括单一的有机硅,或两种及以上有机硅复配或有机硅与其它助剂的复配。[0009] 作为优选,所述助剂是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9-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NPEP0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2020)、土温20-24(T-20-24)、EO-PO嵌段型表面活性剂(EPE)、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C-90-10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宁乳)、二苯基联苯醛聚氧乙烯醚(农乳)、苯乙烯醛苯酚聚氧乙烯醚(6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105)中的一种或几种。[0010] 作为优选,所述赋形剂包括二甲苯、丙二醇、甲苯、溶剂油、硅藻土、陶土、白碳黑、水、元明粉、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0011] 作为优选,配制剂型可以是乳油、水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或种衣剂。[0012] 虱螨脲(Lufenuron), 化学名称: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是由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CAS:103055-07-8,其中5%乳油商品名为美除。
[0013] 虱螨脲属苯甲酰脲类杀螨、杀虫剂,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夜蛾、棉铃虫、豆荚螟、蓟马、锈螨、潜叶蛾、飞虱、叶蝉等。具有胃毒、触杀作用,具有独特杀虫机理:抑制昆虫脱皮,杀虫、杀卵效果好,其特点是:①低毒,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②对虫卵、大小龄虫都有效,持效期长达14天;③渗透性强,正面喷药,背面死虫、死卵;④耐雨水冲刷,喷后15分钟下雨不影响药效。[0014] 在我国,由于虱螨脲进口价格高,使用面积只局限于经济附加值高的部分蔬菜和果树上,应用面积较小,不能更广泛地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上使用,且虱螨脲在国内外文献较少应用在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上的害虫防治。烯啶虫胺(Nitenpyran), 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该品种由日本武田公司开发,CAS:150824-47-8。[0016] 烯啶虫胺属于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显示卓越的活性,并同时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无交互抗性、对作物无药害等优点,广泛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防治多种害虫。[0017]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发明,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研究开发了低毒高效的新复配农药制剂,在不增加药量的情况下,提高药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人、环境和作物的影响降低。本品特别是对于水稻、蔬菜、瓜果上的粉虱、飞虱、叶蝉、螟虫等具有很高防效。
[0018]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⑴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害虫有明显增效,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⑵一药多用,一次施药可同时防治多中害虫,减少防治用工成本;⑶可代替高毒农药,并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⑷兼有速效和长效;⑸与虱螨脲和烯啶虫胺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⑹抑制害虫对农药的抗性的产生。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
4
CN 102613226 A
说 明 书
3/4页
称取虱螨脲5%,烯啶虫胺10%,有机硅3%,OP-10 8%,农乳200#6%,二甲苯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0020] 制成5%虱螨脲、10%烯啶虫胺乳油。[0021] 实施例2:
称取虱螨脲10%,烯啶虫胺5%,有机硅8%,土温20 5%,603# 6%,丙二醇2%,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剂的方法,投入高剪切混合釜混合。[0022] 制成10%虱螨脲、5%烯啶虫胺水乳剂。[0023] 实施例3:
称取虱螨脲1%,烯啶虫胺60%,有机硅0.5%,NPEP04 1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白碳黑10%,硅藻土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气流粉碎工序。[0024] 制成1%虱螨脲、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0025] 实施例4:
称取虱螨脲25%,烯啶虫胺1%,有机硅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5%,白碳黑10%,元明粉2%,糊精1.5%,陶土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气流粉碎工序,最后进行造粒、烘干工序。
[0026] 制成25%虱螨脲、1%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0027] 实施例5:
称取虱螨脲15%,烯啶虫胺10%,有机硅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硅藻土8%,元明粉2%,糊精3%,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一道胶体磨、二道砂磨工序。[0028] 制成1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悬浮剂。[0029] 实施例6:
称取虱螨脲0.5%,烯啶虫胺1%,有机硅2%,EO-PO嵌段型表面活性剂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硅藻土5%,元明粉1%,糊精2%,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种衣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一道胶体磨、二道砂磨工序。[0030] 制成0.5%虱螨脲、1%烯啶虫胺种衣剂。[0031] 实施例7:
称取虱螨脲8%,烯啶虫胺12%,有机硅5%,甲苯5%,二苯基联苯醛聚氧乙烯醚 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丙二醇2%,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剂的方法,投入高剪切混合釜混合。
[0032] 制成8%虱螨脲、12%烯啶虫胺微乳剂。[0033] 实施例8:
称取虱螨脲10%,烯啶虫胺10%,有机硅3%,OP-10 8%,苯乙烯醛苯酚聚氧乙烯醚6%,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剂的方法,投入剪切混合釜混合。[0034] 制成10%虱螨脲、10%烯啶虫胺水剂。[0035] 实施效果1 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杀虫剂组合物共毒系数的测定:
在室内测定实施例1的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杀虫剂组合物对粉虱的共毒系数。实
5
CN 102613226 A
说 明 书
4/4页
验方法为浸毒法,实验数值采用几率值分析法进行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即致死中浓LC50,再采用San Johnson毒力指数法求出虱螨脲、烯啶虫胺杀虫混合剂的共毒系数CTC值,CTC≥180,即证明该杀虫组合物混配是增效的。实验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虱螨脲、烯啶虫胺混配具有很高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到225.7。[0036] 实施效果2 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杀虫剂组合物对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5%虱螨脲、10%烯啶虫胺乳油在田间做了对粉虱的药效试验,粉虱处于幼虫期,每处理重复三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量喷雾(750L/hm2)分别与处理1天、3天、5天调查粉虱的幼虫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 (1-Ta*Cb/Tb*Ca)*100%
Ta: 处理区施药后虫口数量
Tb: 处理区施药后虫口数量 Ca: 对照区施药后虫口数量 Cb: 对照区施药后虫口数量
结果表明:虱螨脲、烯啶虫胺的混配对粉虱具有很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