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向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外向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向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作者:王奇珍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35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 随着微观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计量方法的改进,对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因而分析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2005年~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使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Heckman两阶段模型检验外向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发现出口模式、对外投资模式和“出口+对外投资”模式都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出口程度对创新决策有负向的影响,而出口转投资对创新决策有正向的影响。出口程度和对外投资程度都对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以提高创新产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向国际化;创新产出;Heckman两阶段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52. 62;F224;F27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35 -0010-03 一、引言

外向国际化会给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压力。一是财务成本的压力。对对外投资企业来说,海外生产会产生生产成本、渠道成本、促销费用、维护成本等;对出口企业来说,海外销售会产生冰山运输成本等,跨越不同地域、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际化经营会使企业面临管理、协调、控制成本增加的问题,这些都是内资和内销企业所没有的。二是竞争的压力。与国内企业相比,外向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会遭遇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提供各具特色的商品。外向国际化企业虽然有更广阔的消费者群,但如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顾客忠诚度会受到极大地挑战。三是政策不确定性的压力。与国内企业相比,外向国际化企业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汇率波动与国际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均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为了规避贸易壁垒、破除制度障碍、获取政治关联资源,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代价。这些压力会倒逼外向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赶超与跨越式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防止被边缘化和退出国际市场。外向国际化会给予企业技术创新的机遇。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可以接触到国际上先进的技术,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机构进行技术开发,技术会通过“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企业中来。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可以接触到国际上优秀的人才,这些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由此可见,外向国际化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影响因素。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创新,创新产出也大幅增加。那么外向国际化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何种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国际化环境下,企业外部商业环境异常复杂、技术变革十分迅速,外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的持续性有什么影响?因此使用2005年~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外向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活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05年~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进行合并后所得的数据集作为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剔除就業人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固定资产总计和工业总产值为 0 以及平均就业人数少于 8 人的企业,删除一些代码重复、数据情况明显不符和出现遗漏的企业。

所用的被解释变量是技术创新产出,使用对数形式的专利密度(专利申请量/员工数)衡量企业创新产出(innov),专利数量是技术创新水平最为直接的衡量指标,使用人均形式而非总量形式便于更清楚地识别企业创新差异的真实来源。本文中还会有企业创新与否的虚拟变量(patent),当为1时表示有创新活动,否则为没有创新活动。

在国际化模式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回归分析中,解释变量是三个衡量企业国际化方式的指标,一是是否出口的虚拟变量(exp),当为1时表示出口,否则为不出口;二是是否对外投资的虚拟变量(inv),当为1时表示对外投资,否则为不对外投资。三是是否有出口和对外投资这两种行为的虚拟变量(expinv),当为1时表示既有出口也有对外投资,否则为没有出口和对外投资。在国际化程度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回归分析中,解释变量是三个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出口密集度(exin)、企业对外投资海外经营国家数(invlo)和出口转投资(exp-inv)。

根据陆菁、陈飞的研究,企业财务状况对技术创新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使用利息支出占固定资产的比例(int)、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debt)表示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用利润总额占总资产的比例(profit)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它们共同作为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解释变量。其他解释变量还有劳动生产率(lp),借鉴苏振东、洪玉娟和刘璐瑶的研究,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从业人员的年平均人数表示。企业成长对技术创新产出也有影响,因为企业处在不同生命周期,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有所不同,用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表示企业成长。年龄与规模(age和scale),使用企业成立到现在的年份衡量企业年龄,使用员工人数衡量企业规模,两者都取对数形式。 三、实证分析

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检验外向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列于表中,由表可知,无论是选择出口还是选择对外投资,逆米尔斯比率lambda都不为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存在样本选择偏差,使用Heckman模型是有效的。

利息支出比例和应收账款比例是两个反映企业融资约束的指标,前者站在企业贷款融资的角度,考察企业贷款融资的难易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后者则是从回款融资的角度,考察企业借款回收情况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表中,利息支出比例对技术创新选择和技术创新产出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利息支出不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比例在三个模型中都对技术创新选择有正向的影响,对技术创新产出影响的显著性不稳健,但从符号上来看都呈负向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给予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财政上的优惠鼓励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但在研发创新过程中,受融资约束的企业在资金短缺时不得不放弃研发,因此,融资约束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表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另一个财务指标是利润水平,利润水平对企业创新决策有正向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响,对技术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有庞大的资金支持的确有利于开展技术创新,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融资体系支持,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技术创新活动将难以为继。 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正向的影响,但影响较弱。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企业在 R&D、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2-3]。许多研究都把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放在同等的位置,都看作是反映企业技术水平的指标。因此,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正向的影响,鉴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高并不一定有高的研发产出,所以劳动生产率对创新活动影响较为微弱。 大部分研究都认为企业年龄和规模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但在影响的方向上又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发现企业年龄和规模都对技术创新决策有正向的影响,企业年龄对技术创新产出没有影响,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产出有负向的影响。

企业成长是影响技术创新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企业自身纵向发展角度来看,其发展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创新产出有所不同。从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横向对比来看,如果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导入期阶段,新企业会很难快速成长并获得调动资源的能力,在技术日新月异及新产品、新市场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新企业的快速成长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个过程中也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企业成长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为负,说明企业成长过快并没有给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好处,反而使技术创新产出下降0. 001%~0. 00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新企业发展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对专利产出的保护意识不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使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检验外向国际化对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回归结果说明样本的确存在选择偏误,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是有效的。出口模式、对外投资模式和“出口+对外投资”模式都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正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鼓励学习,开展自身技术创新。企业在外向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和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 鼓励节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应该注重研发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反对浪费,切实地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3. 鼓励开放,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对开展技术创新的国际化企业有政策方面的优惠,鼓励国际化企业增强研发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1] 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济,2010,(7):64~81.

[ 2]戴觅,余淼杰.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1):211~230.

[ 3]赵伟,韩媛媛,赵金亮. 异质性、出口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4):5~15.

[ 4]毛其淋,许家云.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2014,(8):98~125.

[ 5]范如国,蔡海霞. 国际化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0,29(3):1~4.

[ 6]周黎安,罗凯. 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5,(3):623~638.

[ 7]陆菁,陈飞. 金融创新对我国高技术產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5):47~61.

[ 8]苏振东,洪玉娟,刘璐瑶. 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J].管理世界,2012,(5):24~42.

[ 9]李宇. 产业成长阶段视角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争议解析—中、美制造业的比较[J].经济管理,2010,(2):30~37.

[ 10]范剑勇,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8):16~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