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等,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创设“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这一情境引入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教学,既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又进行了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教育。例1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通过“想一想”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再借助小精灵的提问“从哪一位加起?”提示要注意计算顺序。例2教学一次进位的加法,难点是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通过小精灵和学生的提问,强调对算理的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超过了9,在这样一级计数单位无法表示,需要高一级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应增加。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笔算三位数加法的法则,
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笔算加法需要遵循的一般步骤和要点。例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同时教学验算。通过“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种数”,引出连续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并且借助298这一数据的特殊性,呈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列竖式计算,另一种是简算,把298看作300,进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小精灵提出“算得对不对”的问题,揭示验算的必要性。连续进位加法过程复杂,学生容易出错,是学习笔算加法的重点,更是难点。
教材通过创设“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减法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1教学不退位减法,通过小精灵提问,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同时明确计算的顺序“从个位算起”。例2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学生尝试计算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十位怎样算”,明确“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出万以内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明白笔算减法需要遵循的一般步骤和要点。例3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和验算,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通过“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验算教学比较简单,教材直接提出“怎样验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例4侧重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即收银员收钱需要精确计算,而爸爸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估计就可以了。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会估算的必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1.通过创设“我国动物湿地种类”“近几年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等问题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的意义。
2.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
经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对运算法则的抽象与概括,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教学目标。
4.教学中要加强同一例题中不同问题的对比、例题与例题间的对比、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不进位与进位加法、不退位与退位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加深对“相同计数单位”“从个位算起” “满十进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理解,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通过多层次的、多样化的适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1.通过专项练习、对比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巩固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通过适量的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通过“看谁作业先连续得10个100分”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1.让学生在“购物”“运货”等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体会到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如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解决,而解决“爸爸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
2.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估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学生估算的
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都应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 “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课标解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
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在课程实施中,要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等,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2.通过创设“我国动物湿地种类”“近几年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等问题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的意义。
3.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归纳总结计算法则。例如,在加法例2的教学中,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独立计算;然后围绕“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怎么写?”等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理解“百位上相加满十向千位进一”的算理;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重点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从而梳理出万以内加法的一般步骤,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并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对比,明确: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
(二)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适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1.通过专项练习、对比练习、针对练习和错例练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巩固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通过适量的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1.创设“购物”“运货”等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例如,在例4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解决,解决“爸爸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初步体会到精算和估算各自适用的问题情境,懂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估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例4的教学中,学生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都应给予肯定。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连续进位加法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并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另外,还要重视验算教学,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