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391930 U(45)授权公告日 2016.07.27
(21)申请号 201620160262.9(22)申请日 2016.03.03
(73)专利权人 天津华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宝坻区经济开发区宝
达研发大楼9楼906/908室(72)发明人 李保安 (51)Int.Cl.
B01D 36/02(2006.01)A45F 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该装置将现有技术的净水器模块化,并将各组件尽可能简化,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布局结构在背包中进行重新设计。在以上技术方案中,通过绑带对滤芯进行绑缚固定,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对液体泵进行供电,从而可以较为随意的改变使用环境,甚至可以作为野外旅行、行军的辅助用品。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卡箍对管路进行了固定,可以适应人体行进间的正常震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技术方案合理,同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净化质量,极具市场化前景。
CN 205391930 UCN 20539193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1),背包(2),出水管(3),砂芯过滤器(4),绑带(11),处理管(12),万向轮(13),液体泵(14),第一卡箍(21),第二卡箍(22),进
(32),其中上盖(31)位于背包(2)的一个水管(23),微滤滤芯(24),上盖(31),太阳能电池板
面上,二者以一条边相铰接,太阳能电池板(3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31)的内侧,液体泵(14)、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三者均位于背包(2)内部,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二者通过绑带(11)与背包(2)绑缚固定,显示屏(1)位于液体泵(14)的表面上,进水管(23)一端与液体泵(14)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进水管(2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卡箍(22)固定,处理管(12)一端与液体泵(14)连接,处理管(12)的另一端与微滤滤芯(24)的一端相连接,砂芯过滤器(4)串联在所述处理管(12)上,微滤滤芯(24)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的一端相连接,出水管(3)的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出水管(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卡箍(21)固定,万向轮(13)位于背包(2)的外表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2)通过导线与液体泵(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芯过滤器(4)的数量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滤芯(24)的数量为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1)为彩色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管(12)的材质为金属。
2
CN 205391930 U
说 明 书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背景技术
[0002]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过滤器,其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过滤膜,净水机主要技术来源于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两种,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的小型水处理设备。净水器的功能就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都去除掉,它具备精度高的过滤技术,家庭使用的净水器为五级净水器过滤技术或六级净水器过滤技术,五级过滤技术第一级为滤芯又称PP棉滤芯(PPF),第二级颗粒活性碳(UDF)滤芯,第三级为精密压缩活性炭(CTO)滤芯,第四级为反渗透膜或超滤膜,第五级为后置活性炭(小T33)。六级净水器过滤技术最后还加了一级过滤技术为弱碱性能量棒(PPF滤芯+颗粒活性炭+烧结活性炭+超滤膜+后置活性炭+弱碱性能量棒)。净水器不仅对自来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适用,也能过滤到常规自来水中的余氯,同时可以改善用水口感。现有技术的水处理装置结构普遍较复杂,因此只能在室内环境定点应用,若要在保证净水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装置的便携性则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例如装置结构如何布置、质量如何控制、供电问题如何解决、精密组件如何做到避震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现有技术的研究者、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净水装置无法实现便携式应用。[0004]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包括显示屏,背包,出水管,砂芯过滤器,绑带,处理管,万向轮,液体泵,第一卡箍,第二卡箍,进水管,微滤滤芯,上盖,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上盖位于背包的一个面上,二者以一条边相铰接,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的内侧,液体泵、砂芯过滤器、微滤滤芯三者均位于背包内部,砂芯过滤器、微滤滤芯二者通过绑带与背包绑缚固定,显示屏位于液体泵的表面上,进水管一端与液体泵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背包外部,进水管与背包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卡箍固定,处理管一端与液体泵连接,处理管的另一端与微滤滤芯的一端相连接,砂芯过滤器串联在所述处理管上,微滤滤芯的另一端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出至背包外部,出水管与背包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卡箍固定,万向轮位于背包的外表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与液体泵相连接。[0006]作为优选,所述砂芯过滤器的数量为2个。[0007]作为优选,所述微滤滤芯的数量为2个。[0008]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为彩色显示屏。[0009]作为优选,所述处理管的材质为金属。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该装置将现有技术的净水器模块化,
3
CN 205391930 U
说 明 书
2/3页
并将各组件尽可能简化,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布局结构在背包中进行重新设计。在以上技术方案中,通过绑带对滤芯进行绑缚固定,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对液体泵进行供电,从而可以较为随意的改变使用环境,甚至可以作为野外旅行、行军的辅助用品。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卡箍对管路进行了固定,可以适应人体行进间的正常震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技术方案合理,同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净化质量,极具市场化前景。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0013]1、显示屏,2、背包,3、出水管,4、砂芯过滤器,11、绑带,12、处理管,13、万向轮,14、液体泵,21、第一卡箍,22、第二卡箍,23、进水管,24、微滤滤芯,31、上盖,32、太阳能电池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包括显示屏1,背包2,出水管3,砂芯过滤器4,绑带11,处理管12,万向轮13,液体泵14,第一卡箍21,第二卡箍22,进水管23,微滤滤芯24,上盖31,太阳能电池板32,其中上盖31位于背包2的一个面上,二者以一条边相铰接,太阳能电池板3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31的内侧,液体泵14、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三者均位于背包2内部,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二者通过绑带11与背包2绑缚固定,显示屏1位于液体泵14的表面上,进水管23一端与液体泵14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进水管2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卡箍22固定,处理管12一端与液体泵14连接,处理管12的另一端与微滤滤芯24的一端相连接,砂芯过滤器4串联在所述处理管12上,微滤滤芯24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的一端相连接,出水管3的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出水管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卡箍21固定,万向轮13位于背包2的外表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2通过导线与液体泵14相连接。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0018]所述砂芯过滤器4的数量为2个。[0019]所述微滤滤芯24的数量为2个。[0020]所述显示屏1为彩色显示屏。[0021]所述处理管12的材质为金属。[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便携式水净化装置,包括显示屏1,背包2,出水管3,砂芯过滤器4,绑带11,处理管12,万向轮13,液体泵14,第一卡箍21,第二卡箍22,进水管23,微滤滤芯24,上盖31,太阳能电池板32,其中上盖31位于背包2的一个面上,二者以一条边相铰接,太阳能电池板32
4
CN 205391930 U
说 明 书
3/3页
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31的内侧,液体泵14、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三者均位于背包2内部,砂芯过滤器4、微滤滤芯24二者通过绑带11与背包2绑缚固定,显示屏1位于液体泵14的表面上,进水管23一端与液体泵14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进水管2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卡箍22固定,处理管12一端与液体泵14连接,处理管12的另一端与微滤滤芯24的一端相连接,砂芯过滤器4串联在所述处理管12上,微滤滤芯24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的一端相连接,出水管3的另一端伸出至背包2外部,出水管3与背包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卡箍21固定,万向轮13位于背包2的外表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2通过导线与液体泵14相连接。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053919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