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控股合并:指一个公司通过现金购买、股票交换或发行债务性证券等形式,取得另一个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的表决权的股份而进行的合并
购买法:购买法把企业合并看成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几个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交易行为,购买企业因此获得对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
权益结合法:也称股权集中法、权益联营法,就是把企业合并看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现的所有者权益的结合
2.企业合并的动因:(1)谋求企业发展 (2)实现产销经营活动的协同作用
(3)实现财务协同作用(4)多元化经营,规避市场风险
(5)扩大市场份额
3.购买法的特点:(1)按公允价值记账(2)确认商誉(3)被合并的企业的利润不并入购买企业的利润中(4)被合并的企业的留存利润不并入购买企业的留存利润中(5)合并时的直接相关费用增加合并成本,间接费用列为当期费用
权益结合法的特点:(1)参与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均按照账面价值计价,不考虑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存在需要记录的商誉和负商誉,因为不会产生合并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2)不论合并业务在会计年度的那一时点发生,参与合并的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和留存收益全部包含在合并后的企业中(3)企业合并时,直接相关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在发生时确认为档期费用(4)若参与合并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应进行追溯调整
4.成本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
特点:(1)核算程序简便,容易掌握(2)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的成本(3)反映企业实际获得利润或实现现金股利的情况,信息反映更加直接,易于理解(5)这种方法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收益的确认符合谨慎性原则,可以避免在子公司实际宣告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之前,母公司垫付资金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等情况
权益法:指投资发生时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其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特点:(1)初始投资成本的处理(2)投资以后,对于被投资单位所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其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3)投资企业从被投资单位收到股利时应减少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投资的账面价值,因为被投资单位宣告或发放的股利并非投资企业的收益,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投资的部分清算
优势:(1)按所持股权所代表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确认投资收益,准确反映了股权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
(2)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实施的控制或重大影响
(3)权益法强调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关系上的经济实质,将两个独立的法律主体视为一个经济主体,其处理方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4)权益法下的投资损益更客观、真实,可以避免操纵利润的情况发生
5、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由于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发生内部资产交易后,交易双方都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但从集团角度看,在商品向外界出售前,子公司所反映的交易损益并未实现,在合并时应当予以抵销,否则会虚增企业集团整体的收益。
6、企业集团内部资产业务必须抵销的原因:(1)内部交易的转移价格有失公平。(2)反映没有发生内部交易的真实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7、记账本位币: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经济环境中使用的货币,是企业计量其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统一尺度。
8、汇兑差额:企业在进行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时,由于采用不同的汇率换算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这个差额要作为企业的利得或者损失处理。
9、外币统账制:发生外币业务时,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非记账本位币金额只在账上做辅助记录。
10、外币分账制:企业在日常核算时按照外币原价记账,分别币种核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平时无需按汇率进行折算,也不反映记账本位币的金额,期末将外币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表述的财务报表,并确认其汇兑损益。
11、外币折算:把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为另一种货币金额的折合换算过程。
12、外币兑换: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经济业务。
13、单一交易观点在会计上处理的特点:企业将发生的销货或购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取决
于它们结算日的汇率。在单一交易观点下,期末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差额,汇率变动的影响处理为对原先入账的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的调整。
14、两笔交易观点在会计上处理的特点:企业将发生的销货或者购货业务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取决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不改变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而是作为“汇兑损益”项目单独列示。在两笔交易观点下,处理交易结算前的汇兑差额,即未实现的汇兑差额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待外币账项结算日,才把递延的汇兑差额转为已实现的汇兑差额,称为递延法。第二种是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损益表,称为当期确认法。
9.我国外币交易的核算原则:
(1)复式记账(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按折合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的账户。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的同时,按照外币业务的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2)汇率选择: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3)外币兑换产生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4)企业在资产负债日,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10.简述外币报表折算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指反映和揭示了一个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张狂、经营成果和有关经济信息,运
用一定的核算方法,将其所属企业按不同货币表述的财务财务报表按另一种选定的货币对其进行重新表述的过程。
意义:满足编制合并报表的需要;满足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考核与评价的需要。
11.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有哪些具体要求: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同发生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认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折算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净利润”项目,按折算后利润表的数额填列;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按上一年折算后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填列;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按折算后表中其他各项目的数额计算填列。
12. 货币购买力:指以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商品的数量或换取的劳务。
资本维护 :指企业确认收益必须是以资本的维护为前提。
财务资本维护:维护企业资本所具有的货币数量或购买力规模。
实物资本维护: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购买力损益:是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和货币性权益,因为一般物价水品变动而给企业带来的货币购买力的损失和收益。
持有损益:是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现行成本和历史成本的差异。
13.一般购买力会计,指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用代表货币一般购买力的物价指数对传统财务会计中的名义货币进行调整并重新编制会计报表以使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能以相等的货币一般购买力水平进行对比的一种会计方法。
特征:(1)以稳值货币为计量单位。
2.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3.不建立单独的账户体系进行核算。
程序:1.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
2.将以名义货币表述的财务报表项目换算为稳值货币表述
3.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4.编制一般购买力财务报表
14.现行成本会计,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对企业的资产按
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同时,在调整的基础上确定资产等项目的持有损益。
特征:1.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
2.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3.改变了企业收益确认原则,收益被视为营业收入与所耗生产要素现行成本相配比的结果。
4.设置现行成本账户体系进行日常核算。
程序:1.按现行成本调整财务报表数据。
2.计算现行成本变动额(持有损益)
3.编制现行成本财务报表。
15.分布报告,是指从事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将所属部门、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按一定分部标准归类而编制的财务报告。
4.报告分部,是分布报告信息分类的基础,是根据重要性原则,对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定义的分部进行筛选确定的应予报告的分部。
5.中期财务报告的两种理论依据
(1)独立观,认为,每一中期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在这一观点下,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一致,所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也与年度财务报告一致。
(2)一体观,认为,每一中期为年度会计期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一体观认为,中期财务报告中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必须考虑到全年将要发生的情况,即需要考虑会计年度剩余期间的经营成果,为此,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成本和费用需要按年度预计业务水平,如预计受益期间、预计销售量和产量等为基础,分配至各个中期。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主要以独立观为依据,在尽可能保证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区别: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独立观下,企业中期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一致,即以每一中期的实际发生额作为确认和计量的基础,处理比较简单;而一体观按费用项目与收入的相关程度,采用不同的中期处理方法。
6.租赁的种类
按租赁的目的,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按租赁资产的资金来源和付款对象,可分为直接租赁、转租赁和售后租回。
按出租人对所购置租赁资产的出资比例,可分为单一投资租赁和杠杆租赁。
7.融资租赁售后租回,就是承租人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先出售给出租人,然后再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