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的分析研究

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的分析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第9卷第4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nstitute of PhvsicaI Eduction f Natural Science Vol_9 No.4 Dee.20l0 2010年12月 ・体育教育探究・ 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的分析研究 管 勇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在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为 普通高校足球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50(2010)04一叭19—02 The Research ON the Football Selected Course Situation of the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GUAN Yong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signiifcant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aim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 valuation through analysing the football selected course situation of the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Thus,we could give a hand to the football educational reform of the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Key words: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football selected course,teaching situation,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Xuzhou,Xuzhou 221008,China 1 前言 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历来被广大高校学生所喜爱。 全国许多高校都已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而高校体 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 己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提高技能的愿望,不 断掌握健身技能,培养其良好的身心素质,并形成终身体育的 观念。根据以往足球课的教学效果,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 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尚无法达到高校体育课所要求的教学目 的。因此,有必要对足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进行有益的探索,以 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目前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分析 2.1教学现状 2.1.1 教学目的与实际操作出现偏差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提出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 终身体育为目标,但对教学目的缺乏必要的解释和文字说明, 对教学效果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使得教与学双方在结束教 收稿日期:2010—10—06;修回日期:2010—11—17 第一作者简介:管勇(1967一),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 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学后,均不了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教学 目标流于形式。 2.1.2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不相符 目前高校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足球的各项基本 技术为主。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竞技性较强,缺乏趣味性,对提 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效果不突出。要将相对繁复的技术在有限 的时间内正确掌握,其教学效果不会令人满意。而枯燥乏味的 反复练习,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练习的积极性普遍不 高。 2.1.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足球课大多延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 方式。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完全忽略学生的主观意愿。若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创新教学,则于现行的教 学管理和监督机制相抵触,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 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创新。 2.2学生现状 2.2.1 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各地域足球环境的不同,造成 学生的足球水平差异很大。好的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技术,差的 则基础为零。若采用“一锅粥”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出现好的不 愿学,差的跟不上的现象,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2.2 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由于种种原因,几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个体差异 也较为明显。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助于足球技战术的掌握和提 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掌握足球技战术就会事倍功 半,从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又会返过来影 响身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恶性循环。 2.2.3学生的练习时间短 由于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繁复等原因,使学生课中练习的 时间相应较短,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也不利于技战 术的积累。 3 改进足球选修课现状的对策 3.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要实现教学 目标,就必须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对教学目的有指示性描述,对 教学过程及效果有评价判断。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与 学双方正确判断教学效果。现行的评价标准缺乏发展的眼光, 过于简单武断,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无法正确全面地判断教 学效果。应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 120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的结合起来。如教学大纲要求的是客观评价;学生的出勤率和 学习足球技能时表现出的能力、积极性就是主观评价;学习过 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比赛不能放任 自流,教师应全程跟进,甚至可以参入其中,增加互动,发现问 程中,足球技能与身心素质提高的多少,则是过程评价。将上述 评价进行综合,得出终结评价。只有这样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评 价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足球带 来的乐趣。 3.2结合实际,优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3.2.1 选择应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足球技战术项目。 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要想在教学 题,及时叫停,及时纠正。事实证明,教学比赛对学生技战术的 合理运用,提高身心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2.5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在足球教学中,单纯依靠室内体育理论课教学是远远不够 的。因此,在术课教学时,也应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应的 体育理论知识。如准备活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身体预热及肌 肉韧带的拉伸,对提高心肺功能,增强灵敏性、柔韧性有良好的 中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项目选择上,应选 促进作用,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教学比赛时,可讲述 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动作结构和方法要相对简单,使学生易 于掌握、运用、具是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如技术方面以脚内侧停 传球、脚背内侧长传球、脚背外侧运球、前额正面头顶球、正脚背 射门、运球过人和正面抢截球为主;战术方面则以行进问传切 配合、踢墙式“二过一”等为主。这些运用广泛的足球技战术项 目的掌握,使教学比赛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符合 学生的运动心理。 3.2.2合理应用足球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内容和组织方法多相对同定,缺乏创 新和灵活性。千遍一律的活动方式和循环重复的练习,往往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磨怠尽。而足球游戏因其具有很强的趣 味性和娱乐性,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简单易学,可操控 性好,应广泛予以应用。如准备阶段可采用“一抢三”、“运球接 力”、“颠球”等内容,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而且使 学生熟悉了球性;基础部分可采用“网式足球”、“绕杆射门”等 技术内容和“二对二射门”、“四对二抢球”等战术内容。运用足 球游戏进行技战术练习,可加强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战术应用 的应变能力。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配合意识。 3.2.3合理选择练习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足球技战术的保证。针对高校学 生身体素质普遍偏差,运动时间偏短的现状,结合学生心理,在 教学安排上,应选择练习密度或强度较高的足球技战术内容。 如:两队纵列相对站立时的行进问踢墙式“二过一”循环联系、 运球过人传球循环联系及有球门“一对一”攻防射门练习等。 这些练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掌握 合理的技战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4应用教学比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球技战术的掌握和合理运用,必 须经过教学比赛来实现。因此在各个教学阶段,都应安排与现 阶段教学相符合的教学比赛,以检验学习效果。如进行“四对 四”小场地比赛,可检验学生传球的准确性、运控球能力和局部 配合意识。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纠正错误动作 和行为的能力。组织比赛时,应根据个体基础的差异,进行合理 分组,并提出不同要求。如基础好的学生,在合理运用技术的同 时,应注重团队的配合,战术意识的培养;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能 一些经常用到的裁判规则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等。如 此,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促进了学生足球技能的掌握。 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的教学,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 发,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 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崇喜,孙涛.大中小学足球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7—110. [2] 李静.对足球技术概念的新界定及其理论探索[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8,(6):56—59. [3]殷征辉.足球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6,(3):95—98. [4] 施群英.从体育价值的嬗变商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 向[J].体育与科学,2009,(6):77—79. [5] 戴福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87. [6] 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J].体育与科学,2010,(1):109—112. [7] 周坤,张敏,董满秀.论研究性学习方式下体育教师教学 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91—94. [8] 谭文辉,肖飞.高校体育“科学放羊式教学”的辩证分析 [J].体育与科学,2010,(2):94—96. [9] 陈玉清,李汉超.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 价改革『J].体育与科学,2009,(3):101—104. [10]张振华,王栋梅.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的辨析和建构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89—92. [11]董红刚,方新普.论体育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J].体 育与科学,2009,(1):89—92. [12]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 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85—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