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反应原理选择专练

化学反应原理选择专练

来源:乌哈旅游
专题练习

化学反应原理选择专练

1.固体化合物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电离,下列关于化合物X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X一定是电解质 B. X可能是非电解质 C. X只能是盐类 D. 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2.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v C.化学平衡常数K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 D.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a

3. 向一支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将试管加热,溶液红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① 滴有石蕊的(NH4)2SO4溶液;② 滴有酚酞的氨水;③ 滴有石蕊的盐酸;④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某制药厂废气中含少量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以防污染环境。分别

用0.1mol/L的NaOH溶液或同浓度的氨水处理相同量的废气,两种方法所需吸收液的体积关系是

A. 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氨水 B. 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水 C. 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氨水 D. 无法判断

5. 可逆反应A(g) + BC(g) + D中,A、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D是有颜色的气体 B.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必是气体 C. 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 D. 升温,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6、室温下,将1.000mol·L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

-14

-1

-1

mol/L

B. a、b之间可能出现:c(NH3·H2O) >c(NH4)> c(OH)>c(Cl) >c(H) C. c点: c(Cl)= c(NH4)

D. 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7、在FeBr2和FeI2混合溶液中逐渐通氯气,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2Fe+Cl2→2Fe+2Cl

B.2Fe+2Br +2I +3Cl2→2Fe+I2+Br2+6Cl

2+

--3+

2+

3+-

+

-

-

专题练习

C.2Fe+4Br +2I +4Cl2→2Fe+I2+2Br2+8Cl D.4Fe+2Br +2I +4Cl2→4Fe+I2+Br2+8Cl

8. 常温下0.1 mol/L氨水溶液的pH = a,下列能使溶液pH =(a -1)的措施是 A.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C. 加入等体积0.1 mol/L烧碱溶液 A. c(Na+) : c(SO32) < 2:1

2+

--3+

2+

--3+

-

B. 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 D. 加入等体积0.1 mol/L盐酸

9. 对于0.1 mol/L Na2SO3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c(Na+) = 2 c(SO32) + c(HSO3) + c(H2SO3)

C. c(Na+) + c(H+) = 2 c(SO32) + 2 c(HSO3) + c(OH)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 与c(Na+) 均增大

10.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易溶于水,分别由NH4+、Ba2+、Mg2+、H+、OH、Cl、SO42

、HCO3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①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 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

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甲溶液含Ba2+ B. 乙溶液含SO42 C. 丙溶液含Cl

D. 丁溶液含Mg2+

11. 往NH4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a2+ + SO42 → BaSO4↓

B. NH4+ + H+ + 2OH → NH3·H2O + H2O

C. NH4+ + 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NH3·H2O + H2O

D. NH4+ + H+ + 2SO42 + 2Ba2+ + 2OH → 2BaSO4↓+ NH3·H2O + H2O

12. 室温下,抽取右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氯气和氨气之间的玻璃片后,立即观察到有浓郁白烟,同时一瓶中黄绿色迅速褪去。充分反应后体系中的还原产物是 A. NH4Cl B. HCl C. N2 D. H2 13. 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NaF>NaClO>Na2CO3 B. 结合H+ 的能力:ClO>HCO3>F

化学式 HF H2CO3 HClO 电离常数 Ki=3.5×10-4 Ki1=4.3×10-7 Ki2=5.6×10-11 Ki=3.2×10-8 C.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 D.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氟酸的离子方程式: CO3 + 2HF → 2F + H2O + CO2↑

14、某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反应达到平衡 B.及时分离出CH3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

2—

CH3OH(g)+H2O(g)+Q(Q>0)。

专题练习

C.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反应CO2(g)+3H2(g)

CH3OH(l)+H2O(g)+Q’,则Q>Q’

HCO3—+H+的平衡常数Ka=10—6.1,正

15、人体血液里最主要的缓冲体系是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它维持血液的pH

稳定。已知在人体正常体温时,反应H2CO3A.正常人血液的pH约为7.4

B.当过量的碱进入血液中时,发生的反应只有HCO3—+OH—→CO32—+H2O C.血液中存在[HCO3—]+[OH—]+2[CO32—]=[H+]+[H2CO3]

D.正常人血液内不会存在以HCO3—/CO32—为主的缓冲体系

16.A与B在溶液中进行反应,无论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如何,都可以用所示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碘化钾与氯气:5I-+3Cl2+3H2O → IO3-+ 6Cl- + 6H+

常血液中[HCO3—]:[H2CO3]≈20:1,则关于血液缓冲体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B.KAl(SO4)2与Ba(OH)2:2Ba2+ + 4OH– + Al3+ + 2SO42–→2BaSO4↓+ AlO2– + 2H2O C.氨水与SO2: NH3·H2O + SO2 → HSO3 + NH4+

D.NaAlO2与AlCl3:Al3+ + 3AlO2- +6H2O→ 4Al (OH)3↓

―――

1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3、Cl -、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

Cu丝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 I、HCO3 B. Fe2+、HCO3、NO3

――――

C. I、HCO3、Cl- D. Fe3+、I、HCO3

18. 25℃时,将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a。以下关于所得溶液的关系式肯定错误的是

A.a>7 B. c(CH3COOH)- c(OH)>10-amol/L

———

C. c(Na+)= c(CH3COOH) + c(CH3COO) D. c(CH3COO) + c(OH) = c(Na+)+ c(H+)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Na+、Cu2+、Cl、I

B.c(CO32)=0.1 mol/L的溶液中:K+、Na+、SO42、OH

C.c(H+)/c(OH)=l012的溶液中:NH4+、Fe2+、NO3、SO42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a+、Ca2+、HCO3、NO3

20.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物质的量变化如图(Ⅰ)

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90.60.40.30物质的量/molCABt1( I )时间B的体积分数0T1T2时间( II )

A.在(t1+1)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专题练习

B.在(t1+1)min时,保持容器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不再增减物质,只改变压强或温度时,A的体积分数V(A)%变化范围为25%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时:2Al3++3SO42-+3Ba2++6OH → 2Al(OH)3↓+3BaSO4↓

B.溶液恰好呈中性时:2Al3++3SO42-+3Ba2++6OH → 2Al(OH)3↓+3BaSO4↓

C.SO42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Al3++2SO42-+2Ba2++4OH → AlO2+2BaSO4↓+2H2O

D.明矾与Ba(OH)2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

Al3++SO42-+Ba2++3OH→ Al(OH)3↓+BaSO4↓

22.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中,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其中a代表扩散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b代表水合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中符合实际的是

温度 b a 时间 温度 温度 温度 b a 时间 b a 时间 b a 时间 c(CO)c(H)23.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2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

c(CO)c(H2O)衡常数值分别为:

t℃ K 700 1.67 800 1.11 830 1.00 1000 0.60 1200 0.38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O各1 mol,再把温度升高到830 ℃,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这时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关系符合

CO2(g)+H2(g)

c(CO2)c(H2O)=,可判断此时温度是1000 ℃

3c(CO)5c(H2)24.把一定量金属钠投入Ca(HCO3)2溶液中,有多个反应发生,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a + 2H+ → 2Na+ + H2↑ B.Ca2+ + HCO3 + OH- → CaCO3↓ + H2O

C.Ca2+ + 3HCO3 + 3OH-→ CaCO3↓ + 2CO3+ 3H2O

2

D.Ca2+ + 2HCO3

CaCO3↓ + CO2↑ + H2O

25.在室温时,向体积为V1、浓度为c1、pH=a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2、浓度为c2、pH=b

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若pH=7,且V1=V2,则c1>c2

B.若pH<7,则c(CH3COO-)>c(Na+)>c (H+)>c (OH-) C.若cl=c2,且V1=V2,则a+b=14

专题练习

D.若pH>7,且V1=V2,则cl26.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温度T1>温度T2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若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平衡移动时v逆先减小后增大 D.若平衡常数K值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7.已知25℃,醋酸、次氯酸、碳酸、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右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0.1mol/L的醋酸加水不断稀释,c(CH3COO)始终减小 B.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2O+2ClO→CO32+2HClO

CH3OH(g)。T1、T2温度下甲醇物质的量随时间

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关系如图T1 T2 时间(min) (mol) 0 酸 醋酸 次氯酸 碳酸 电离平衡常数 K i=1.75×10-5 K i=2.98×10-8 Ki1=4.30×10-7 Ki2=5.61×10-11 Ki1=1.54×10-2 Ki2=1.02×10-7 亚硫酸 C.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H2O+Ca2++2ClO→CaSO3↓+2HClO

D.25℃,等浓度的CH3COONa、NaClO、Na2CO3和Na2SO3 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2CO3

28.常温常压下,将7.6g的氟气通入足量的1H218O中,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

A.转移的电子数是0.4NA B.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2g C.生成的气体中含有2mol中子 D.生成气体的体积是2.24L 29.能正确表示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所得液体恰好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是 A.Ba(OH)2和NaHSO4 :Ba2++OH+H++SO42→BaSO4↓+H2O

B.Ba(OH)2和NaHSO4 :Ba2++2OH+2H++SO42→BaSO4↓+2H2O

C.Ba(OH)2和KAl(SO4)2: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

D.Ba(OH)2和KAl(SO4)2: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30.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

Sn(s)+Pb2(aq)Sn2(aq)+Pb(s)+ Q,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不变

专题练习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Q›0

++

D.c(Pb2)一线表示正反应快慢, c(Sn2)一线表示逆反应的快慢

31.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HCO3-)> c(ClO)> c(OH)

B.c(ClO)> c(HCO3-)> c(H+)

C.c(ClO)+ c(HClO)= c(HCO3-)+ c(H2CO3)

--

D.c(Na+)+ c(H+)= c(HCO3-)+ c(ClO)+c(OH)

32.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一定有能量转化成了生成物的化学能 C.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过程中有比生成物能量更高的中间物质生成

能量生成物反应物反应过程33.等浓度的系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是( )。

A. 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3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35.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N、NaHS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CN)>c(HS)>c(OH) B. c(HS)>c(CN)>c(H+)

化学式 HCN H2S —

电离常数 K=4.93×10—10 K1=9.1×10—8 K2=1.1×10—12 C. c(Na+)+c(H+)=c(HS)+ c(CN)+ c(OH)

D. c(HCN)+ c(CN)= c(HS)+ c(H2S)

——

35.分别在pH=2的酸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氢气的量前者多,

其原因可能是

A.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 B.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 C.酸溶液的体积比NaOH溶液体积大

D.酸是强酸,且酸溶液的浓度比NaOH溶液浓度大

36.已知0.1 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均增大

B.将该溶液加水稀释,c(Na)的比值保持不变

c(HCO3)-

 2

C.c(Na)+c(H)=c(HCO 3)+c(CO3)+c(OH)

2D.c(Na)=c(HCO 3)+c(CO3)+c(H2CO3)

专题练习

3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Na+ CO3+ CO2 + H2O → 2NaHCO3↓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Fe(OH)3 + 3H → Fe+ 3H2O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NH4+ OH→ NH3↑ + H2O 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至中性

2H+ SO4+ Ba+ 2OH→ BaSO4↓ + 2H2O

38.25℃的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

的NaOH溶液。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①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

2-

2+

+

+

3+

+

2-

39、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

应:

X(g)+Y(g)

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t3时

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像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D.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40、向0.1mol/L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加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不可能

出 现的是

A.c(CH3COO-)>c(H+) = c(Na+)>c(OH-) B.c(Na+)>c(OH-) >c(CH3COO-)>c(H+) C.c(OH-)>c(Na+)>c(H+)>c(CH3COO-) D.c(Na+) >c(CH3COO-)>c(OH-) >c(H+)

41.右图表示1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 右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N2(g)+32H2(g)

NH3(g)+92kJ

B.不用催化剂,生成 1molNH3的反应热为46 KJ·mol-1 C.加入催化剂,生成 1molNH3的反应热减小50 KJ·mol-1 D.曲线b表明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热,加快了反应速率

42.在复盐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NH4++SO42+Ba2++OH→ BaSO4↓+ NH3·H2O

B.Al 3++ 2SO42+ 2Ba2++ 4OH→ 2BaSO4↓+ AlO2- + 2H2O

C.2 Al 3++ 3SO42+ 3Ba2++6OH→ 3BaSO4↓+ 2 Al (OH)3↓

D.NH4++ Al 3++2SO42+ 2Ba2++ 4OH→ 2BaSO4↓+ Al (OH)3↓+NH3·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