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及其对策研究

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能源与环境 SClENCE&TECHN0LOGY . 皿圆 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及其对策研究 王朝阳’ 甘建军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 0059;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成都 61 0081) , 摘要:气候变化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同题之一,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周处在东亚季风影响下的 复杂天气气候区域,这一地区是多种气象及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区。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特点,包括滑坡,泥石流.土地 冻融以及地震灾害,研究气候与其引发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 地质灾害 滑坡 对蓑 中图分类号:XI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2--3791(201O)09(b)-O145--01 近10O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 具备适当水源条件下,地震灾区地质灾害 2防治对策 全球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幅度已 对气象条件更加敏感,极易引发泥石流灾 (1)应对气候变化,强化监测预警工作。 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 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 严重威胁。我国处在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复 杂天气气候区域,这一地区是多种气象及 相关灾害频繁发生地区,因而是受气候变 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长生等“ 研究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发 生与气候波动之间的耦合性,揭示了我国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274a~290a的大周期 和平均l9.5a的小周期。程谦恭等 指出中 国近5000a来地质灾害发生的群发性期中岩 石圈事件存在着同步性、叠加性和相关性。 本文主要研究与我国关系比较密切的 几种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土地 冻融以及地震灾害。虽然地震一般不包括 在通常意义的地质灾害范畴之中,但由于 对社会危害大,本文也将其列入研究之中。 1气候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特点 1.1滑坡 相关资料表明,区域性的大、暴雨或久 雨常常会引发大量滑坡。据估计,仅在20世 纪80年代,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发生一次性 死亡人数在20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 千万元以上的灾难性崩滑事件就有十余 起,伤亡近千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李长安等 研究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 峡地区的滑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已有 的测年资料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滑坡都 发生在深海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即温暖 气候期。 降雨滑坡灾害在世界上的分布之广, 发生频率之高,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之大受 到了包括政府在内的组织和机构的广泛重 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发生时间一般稍晚 于诱发因素的作用时间。滞后时间的长短 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有关。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 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 特殊洪流。在泥石流发育区,经常发生泥石 流冲毁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现 象,大型泥石流甚至可以冲毁工厂、城镇和 农田水利工程,是山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同时,泥石流的发生也与崩塌、滑坡有 很大关系。四川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山 体滑坡,形成了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储备,在 害。 从监测预测、预警防御、抗灾救灾等各个环 1.3土地冻融 节切实强化应对和防范极端天气气候灾害 土地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 的能力建设。气象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应 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 开展合作,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对防 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冻融灾害在我 御地质灾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国北方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各省区均有发 (2)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在全球气候 育,但以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 变暖的背景下、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 等高海拔地区和东北北部高纬度地区最为 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地质灾害相对高发阶 严重。 段。目前加强农村边远山区的短时强降雨 冻融荒漠化是在气候变异或人为活动 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 的作用下,使得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发生 的防御,刻不容缓。 退化,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地表岩土的冻 (3)研究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 土地质地貌过程得到强化,造成植被衰退、 重大工程因气候系统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安 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 全隐患、运营风险加大。例如我国的三峡工 过程。虽然目前还难以控制区域气候暖干 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既可能 化的趋势,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减轻气候变 对当地小气候产生影响,也可能受到气候 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控制草地过度放 变化的重大影响。 牧和不合理的人类开发活动,以减弱冻融 (4)加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地质 荒漠化的发展趋势。 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影响的研究。目前我国 1.4地震 在灾害性气候对地质灾害的变化机理、规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 律等诸多方面,都还缺乏深入、系统和有针 和不可预测性,并可引发严重次生地质灾 对性的科学研究,因此以后应加强这方面 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008年5月12 的系统研究。 日l4时28分,四川汶川遭遇8.O级地震。六 万余人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 3结语 离失所。 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 英国地质学家比尔・马奎尔在《新科学 关,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给我国地质灾害 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全世界越来 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我 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 国国家安全需要出发,对重大多发性地质 着地震、火山喷发和灾难性海底滑坡发生 灾害做到及早预警,有效防御,具有重要的 的频率。这种现象已经在地球历史上发生 战略意义。 过多次,而且证据显示,它正再度发生。”在 气候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中,耿庆国提出了 参考文献 气候干旱与地震的理论。解释如下…:在大 【1】黄长生,彭红霞,杨桂芳,等.中国地质 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影响气象 灾害与气候波动的耦合性探讨[J】.地质 的因素。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矛盾运动的产 科技情报,2002,2l(4):89~92. 物,直接的因素仍然是地应力的集中所致。 [2】程谦恭,胡广涛,张骏.中国近5000a来地 在孕震过程中,在震源体内及其前兆异常 质灾害群发性与环境变化【J】.西安地质 场区域中,可能有地下放出的热能、电磁 学院学报,1996,l8(2):25~33. 能、化学能上升到地表,这些都可能造成了 [3】李长安.三峡地区滑坡与构造运动、气 低空大气的异常现象。而地下原有的断裂 候变化的关系 .地质科技情报,l997, 带和断裂带在孕震过程’中新产生的微破 l6(3):88~91. 裂,有可能提供地下物质和能量上涌的通 [4]耿庆国.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 道。 [J】.中国科学B辑,l984(7):658~667. 气候变化对地震的影响,涉及因素很 多,研究难度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 还处于探索阶段。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1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