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江小学 李小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的意思是什么? 2、课文围绕蔺相如与廉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板书) 二、导入新课(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的内容。
提问:从课题中的“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一)学习第16自然段。 1、指名读。(反馈)
2、全班齐读廉颇说的话。(读出那种轻视与不服的情感)
1
3、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4、你觉得蔺相如真的只是靠的一张嘴吗?
(不是,他是有能耐有才干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充分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与随机应变。)
5、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爱国的精神)
(二)学习第17自然段。
过渡:优秀的人,总容易招人嫉妒、怨恨,蔺相如又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呢?
学生快速的默读该段。思考:
1、面对着廉颇的傲慢和无理蔺相如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来。(选择避让)
2、蔺相如是真的怕廉颇吗?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并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3、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国家的利益)
4、学到这里,负荆请罪的这个故事的起因你知道了吗?结果是怎样的?(廉颇看见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5、这个故事让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呢?(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8自然段。
1、廉颇知道蔺相如避让他的用意后是怎么做的呢?(负荆请罪) 2、从他的动作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态度十分诚恳)
3、你觉得廉颇又是个怎样的人?(知错能改,豪爽直率、以国家利益为重) 4、面对廉颇的请罪蔺相如是如何做的,你感受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胸怀宽广)
5、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想想课题中的“和”还有什么含义?(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
6、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照应题目、暗点中心) 三、深入理解课文。 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完成练习册P59第五题的第一小题)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 2、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不公平对待、被他人误解以及与比你优秀的人交往,你会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记住并掌握这三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2、请大家课后收集有关历史的成语。
板书:
26将相和
负荆请罪
蔺相如 廉颇 顾 全 大 局 忍 辱 避 让 胸 怀 宽 广
共同的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
知 错 就 改 豪 爽 直 率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