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2 寓言二则 教案

12 寓言二则 教案

2022-02-07 来源:乌哈旅游
12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劝告、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

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居然动手往上拔……还有人,羊丢了以后不修羊圈,第二天又丢了一只……大家说说他们的做法对不对?结局又是什么样

1

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自然段标序。圈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正音。 2.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圈是多音字,找出轻声词,结结实实“jiē jiē shí shí”。

小老师领读: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结结实实

揠苗助长 焦急 喘气 筋疲力尽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亡”单一结构,3画,区别形近字:忙、芒等;

“牢”上下结构,7画,注意区别形近字:军、字等; “钻”左右结构,10画,利用:金属物品打洞记住偏旁; “劝”左右结构,4画,可记作“又”+“力”。

“丢”上下结构,6画,第一笔短撇,不能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 “告”上下结构,7画,注意上部的竖不要向下出头; “筋”上下结构,12画,区别形近字:肋、助等。

“疲”半包围结构,10画,“皮”要写在“疒”里面,注意“皮”的笔顺,第一笔横钩,第二笔撇,第三笔竖,第四笔横撇。 4.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并书空。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学生描红练习。巡视纠正,对写得好的学生表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亡羊补牢》

1.齐读课文《亡羊补牢》,思考课题:“亡”和“牢”分别是什

2

么意思?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言之有理即可)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羊圈上有个窟窿、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总结: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可用“亡羊”概括。 3.大家刚刚找到了“亡羊”的部分,那么“补牢”在哪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结果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回答。) 四、品读寓言,分角色朗读。

齐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揣摩街坊和养羊人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寓言。分小组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继续学习。

复习生字词。指名简述《亡羊补牢》故事内容。请学生评价养羊人,要求学生的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依照课文回答) 二、品读寓言,体会寓意。 1.评价养羊人:

(1)不听劝告。根据:养羊人与街坊的对话。

养羊人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漫不经心、毫不在意) 街坊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告的,感到可惜的。引导学生理解“赶紧”的含义和语气。)

3

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表现了什么?(养羊人不听劝告) (2)知错能改。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

请学生说说对第5自然段的看法。(抓住“后悔”“赶”“结结实实”,想象养羊人的心情。)可贵之处在于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2.总结启示

养羊人由满不在乎到后悔,到修好羊圈,这告诉我们犯了错要虚心受教,及时改正。如果养羊人一直不修羊圈,他的羊肯定会被狼吃光,所以只要想改正错误,任何时候都不晚。 三、学习《揠苗助长》。

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简述寓言的大意。

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引导学生在学寓言的时候也能用到这个办法,自主学习思考。

起因:巴望禾苗快点长——经过:拔苗——结果:枯死 2.分段朗读课文,结合文章思考“揠苗助长”的意思。 3.仔细品读,体会寓意。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农夫会怎么帮禾苗长?

抓住“巴望”,体会“焦急”,在文中找出表现“焦急”的地方。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农夫是怎么做的?可行吗? (3)学习第3自然段,揣摩农夫的心理活动,读出农夫的语气。 (4)通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怎样评价农夫的行为? 4.思考:你怎么评价这个农夫的行为和想法?

总结:这个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但是他忽视禾苗生长的

4

自然规律,用错了助长方法,导致禾苗全部枯萎。 四、互动交流,总结全篇。

1.大家从两则寓言中学到了什么道理?总结:我们学习或者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尊重事物生长规律,用正确的办法。做错了也不要害怕,要想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越早纠正,获益越大。 2.互相交流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五、作业。

1.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讲给家长听;2.预习新课。

【课文小结】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

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教育。两则寓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起因 巴望禾苗快点长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经过 拔苗 结果 再也没丢 结果 全部枯死

(听劝告,及时改正) 生长规律 急于求成 适得其反

【教学反思】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古代人形象。一个是开始对别人的劝告不

予理睬,遭遇损失后及时改正错误,最后事情得到了补救。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性,在熟读课文的

5

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寓意,联系生活,深入了解课文。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