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1)

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1)

来源:乌哈旅游
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1)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3)解答第一问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二、三自然段概括答案。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谦虚。(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叨:“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a)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

在母亲病逝立墓碑时,我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b)我百感交集 , 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第①、②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1)第一处: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第二处: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

第三处: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 (2)替本文作者过生日;本文作者的母亲过生日

【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相关信息。解答时细读第①、②两个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即可。(2)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替本文作者过生日,②本文作者的母亲过生日。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蓝鸦

北美洲生活着一种墨西哥蓝鸦,这是一种体格弱小的鸦,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有无数天敌。从自然条件讲,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十几只蓝鸦自然结合成一个群体。它们把隐秘的巢深藏在老橡树的树冠中,借助橡树茂密的叶片,把巢遮盖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除了隐藏巢穴,蓝鸦几乎也不能发出叫声。老蓝鸦可以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那些饥饿中的雏儿,当它们急需进食时,自然而然会发出叫声。可是,每一声鸣叫都是潜(qiǎn qián)在的危险,都在召(zhāo zhào)唤猛禽的靠近和死神的光顾,大自然对于蓝鸦的考验,正在于此。于是,整个墨西哥草原,虽然生存着难以计数的蓝鸦,却听不见蓝鸦雏鸟的叫声。

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蓝鸦保存了物种的繁衍。让雏鸟不发出叫声何其困难。在困难的时刻博爱成了拯救蓝鸦群体的力量。蓝鸦用食物一刻不停地堵住雏儿的嘴,当雏鸟的父母离巢外出,其他老蓝鸦承担起爱的义务,给予所有雏儿如同己出的照顾,巢中的雏儿个个嘴里几乎时时都含着食物,不再发出危险的声音。所有的蓝鸦都是同一个雏儿的父母,所有的雏儿都是同一对蓝鸦的孩子。在蓝鸦这个大家庭里,一份爱,全体成员都可以分享。

正是爱的分工和协作,正是爱的平均分配,让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1)为文中划线字选正确读音

(2)按要求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①从短文中找出近义词: 荒凉隐蔽光临多么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尽量多写几个:

顷刻________ 如同________

(3)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4)为什么蓝鸦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答案】(1)潜qián;召zhào (2)荒凉(蛮荒) ;隐蔽(隐秘、隐藏) ;光临(光顾) ;多么(何其)

;刹那、即刻、瞬间、顿时等

;好像、仿像、犹如、恍若、如若等

(3)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蓝鸦有无数天敌,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4)①蓝鸦群居生活;②它们把隐秘的巢藏得很深;③它们靠爱的分工和苏作,不让雏儿发出一点声音,使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潜qián;“召”是多音字,召zhào。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3)、(4) 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

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对迎面走来的战士产生了敬佩之情? (3)“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4)“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真的有这条光明道路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1)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热情开朗,关心同志,舍己为人。

(3)“我”是在没有干粮的恶劣的环境下遇到老同志的。 (4)战友的话鼓起了我前进的勇气,让我看到光明的前途。

【解析】【分析】(1)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一模一样。(2)老红军为了“小鬼”最后牺牲了自己,只要意思相近即可。(3)课文“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4)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文章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5.课外阅读。

一张电影片

雨细细地下着,灯光迷蒙。我悠闲地向电影院走去。

电影院门口,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衫,手里捏着钱,不声不响地站在雨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牵扯着他的衣角。

等退票的人很多,我刚走近电影院,不少人凑上来问我有没有余票。我一个劲儿地摇头。我只有一张票,怎么能给人呢?谁知这时,男孩的父亲迎向了我。

“有票吗?”男子低声地问,声音带着点企望。

小男孩仰起头,急切地看着我,深深的眸子里闪着温柔的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望着他渴求的眼神、热切的神情,我的“没有”哽在嗓子眼。

我突然记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也是这样的细雨迷蒙,灯光冥冥,我也是男孩这样的年龄,不同的是,牵扯着我的手等退票的是母亲。顿时,那种遥远的热切的记忆渐渐涌向心间,我的心柔柔地震颤了。那次,是一位满脸洛腮胡子的叔叔把票给了母亲。当母亲付过钱接过票时,我是多么欣喜、雀跃啊!

这时,一种崇高的感情在我心间升腾,我突然感到把票让给这个男孩是我的责任似的了。

我将手里捏着的一张票递给了孩子的父亲。 男孩的脸放光了。“谢谢叔叔!”

“没什么。”我答,情不自禁地伸手拍了拍男孩的头,仿佛大哥哥对小弟弟那样。

看着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向电影院走去,我抬腕看了看表,离开映正好还有五分钟。我心里涌上一种恬淡熨帖的感觉,那是一种做了一件应该做、值得帮的事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我没有撑伞,任细雨丝丝地洒落在我身上。我吹起了口哨,看着街灯闪烁的光晕,树枝摇曳的碎影,突然感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和亲切!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眼神 ________的感情 ________的记忆 ________的光晕 ________的碎影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灯光

(2)小男孩仰起头时,为什么“我”的“没有”哽在噪子眼? (3)“我”做了一件应该做、值得做的事是指什么?

(4)最后,“我”把票给了别人,自己没看成电影,为什么还觉得美好呢? 【答案】(1)渴求 ;丰富 ;模糊 ;闪烁 ;摇曳 ;难忘 ;热切 ;柔和

(2)因为“我”看到他渴求的眼神、热切的神情,不忍拒绝。 (3)把仅有的一张电影票让给了男孩 。

(4)有的时候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的搭配能力。眼神,可搭配渴求,表示急切。感情,一般很丰富。记忆,清晰也可模糊,光晕,自然现象,可为闪烁的。碎影,摇曳的碎影为固定搭配。感觉美妙,申请热切,灯光柔和等均为一般常见搭配。作者看到他渴求的眼神、热切的神情,不忍拒绝,把仅有的一张电影票让给了男孩,最后他没看成电影,还觉得美好是因为有的时候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6. 题目二: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本领大、实力强的人,这种人我们往往称其为“牛人”。有的“牛人”体力超群,有的“牛人”记忆力超棒,有的“牛人”心灵手巧,有的“牛人”乐感极佳……请以“牛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如选题目一,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选题目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应表达升入初中后对人、对事的体会和独特感悟。其中,如选题目二,应选取升入初中以后的材料。(3)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具体班级名称及师生姓名。

【答案】牛人袁霄

一次不算简单的数学考试。

灯光晦暗,众人正在抓着耳朵,挠着头发,对于正面的那几道填空题几乎陷入了无解。

突然一个声音破空而出:“我写完了。”

这位“技压群雄”的“绝世高人”就是——袁霄。

袁霄的脸很白,脑袋很圆很大,眉毛就像被画师轻描淡写用几笔扫出来一样。因此他获得了由他的名字谐音而得出的外号:“元宵”。远远望去,简直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在数学考试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令人惊异的一幕:别人被数学卷子上的几道题缠得手足无措,他却在那里一边晃悠着他的大脑袋写作业,一边在那里轻松而得意地笑;别的人在卷子即将收上去时……发出如释重负的叹息,他却在那里为自己将晚上作业全部写完而满面春风,嘴角略略上扬的弧度中流露出了一丝愉悦的微笑;然而就是这样,在第二天卷子下发时,全班人陷入了一片叹息声,惨淡的迷雾在班级里挥之不去,而他却拿着自己将身后人甩得不知道有多远的分数一脸灿烂,同时在浸透羡慕而又嫉妒的目光中竭力忍住可能随时都要露出来的偷笑。

又是一次数学考试后,一个人找袁霄对答案,结果答案不一样。对于这位班上公认的数学“权威”的答案,当然不敢有丝毫轻视。于是那个人四处找人对答案,结果所有的答案都与自己一样,所以那个人慢慢有了自信,变得“有恃无恐”起来:“好多人答案都和我一样,你应该错了。”随机那个人立马列出了几个答案跟自己一样并且平时数学考试稳居前几名的人的名字。可是袁霄依然像吃了秤砣一般固执己见。虽然几乎所有人答案一样,但其中仍有一些人惴惴不安;袁霄的答案,该不会真是对的吧。

这些人的料想在第二天数学老师来时得到了应征:“昨天那道填空题,除了袁霄之外没有一个人做对!”还没等同学在震惊中回过神来,老师就报起了成绩:“袁霄,100……”

自此,袁霄在全班成为了连数学课代表都望尘莫及的“数学标杆”。考完试后,所有人都会跑到袁霄那里去对答案。如果答案一样无论对错与否都会舒口气。

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有不少难题的数学作业,发下时全班气氛如同秋天花儿凋零般一片肃杀。我作业本也被老师用红笔训练打叉,满目狼藉。我无奈地借袁霄的作业来订正。果然,袁霄作业上面全对,连一个半对都没有!

“老……老袁,这题你怎么写出来的?” “我做过原题。” “那么这题呢?” “我做过类似的。”

“还有剩下的这些题呢?” “全都做过啊。”

自此,我才明白,袁霄牛的表面下,并不是超出常人的智商与悟性,而是无数道题与无数张密密麻麻写满思维的草稿纸。

又是一次数学考试,又是那个人发出来自信而又令人为之一震的笑声。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牛人”因为很厉害,所以给人感觉牛气冲天,牛在常见的动物或者家禽里面体积较大,而且力量较大,脾气较倔,在人们常见的动物中地位较权威,它能和山林猛兽抗衡,在人们的思想里面地位较高。所以经常以牛来做比喻:牛脾气,初生牛犊不怕虎,蛮牛等。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并且题目要求只能写记叙文。从题目来看,原则上只能写一位牛人。我们在构思时,可以选取某一件事来表现牛人的“牛”,需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是要突出他(她)“牛”的地方;也可以选几件事表现他(她)“牛”的地方。选择的人物,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大街上的陌生人。表现的角度,可以是人物外在的“牛”,比如体力超群;可以是内在本领,比如记忆力超棒,乐感极佳;还可以是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临危不惧勇斗歹徒, 灾难瞬间舍命救人等。总之,文章要充满正能量,主题积极健康向上。

7.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左右。(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那一次我真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儿,我的脸就红得像苹果。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是出奇地冷,凛冽的北风在外面呼呼地刮着,听着都让人害怕。地上都冻像铁块一样硬梆梆的。

早上第二节课后,该去冬季长跑了。我怕冷,也怕跑步,真不想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忽然一个念头蹦入我的脑海:前天,有个同学说自己肚子疼,老师不是没让她跑步吗?不如,我也试试这一招。

广播里响起了集合的音乐,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左手放在桌子上,右手捂着肚子,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

老师走过来,见我一副痛苦样子,便关切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肚子疼。”我无力地点了点头。

“要不要打电话让你家长带你去医院拿点药吃?”

“不用了,今天早上刚吃过,还是有点儿疼。”“那你今天就别去跑步了,以免再受凉。”说完,老师走了出去。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功告成,不由一阵窃喜。

第二节语文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异常活跃,一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生怕老师看不到。平时,我也是个“积极分子”,一时竟忘了自己“生病”了,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答完了问题,不禁洋洋得意。老师不失时机地来了一段:“××同学思维敏捷、声音洪亮。更为难得的是她今天

身体不舒服,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她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的脸蹭地就红了,火辣辣的,老师的表扬仿佛是一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脸红到脖子根。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了所有人。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们的问候和情谊,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那一次,我真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补什么呢?一般来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生活中如“快乐”“激动”“惊讶”“后悔”“惭愧”“坚强”“勤奋”“执着”“自信”“勇敢”“豁达”“成熟”“谦虚”“善良”“骄傲”等都可以,这就是要求作者去写事。选取值得回忆的“那一次”。我真××是写自己的感受,应该是在这次事件中,我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或者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作文。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