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乌哈旅游
文体艺术 课程教育研究 内容 身心愉悦体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学到体育专项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无压力上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1)% (2)% (3)% (4)% (5)% (6)% 辽宁地质工程职 业学院130人 71.5 62.3 56.9 63.4 73.8 60.8 辽宁机电职业技 75 69 66 88 84 57 术学院100人 合计230人 63.7 57 53.4 65.8 157.8 51.2 位次排列 1(3) 2(4) 3(5)4(2) 5(1) 6(6)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黄晓蓉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师古中心小学 四川 什邡618400)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4—022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 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会延续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 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绘画示范时,不应要求学生依葫芦 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美术教育的 画瓢,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即使学 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有健 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有“超越”的情况,教师也不要强行 康,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创造 扭转,更不能训斥,挖苦,应不断鼓励他们努力思考,开动 力,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现就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脑筋,展开创新意识的联想。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创新意识 一、尊重学生主体,提供培养创新意识的情景。 “创新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这也不准,那也不准的枷锁束缚, 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因此,教师在教 创新必定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什么发明创造。创造需要勇 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根据教材设一至二个创新教育点。 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曾经说过 把这些“点”的内容涉及成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让学生感知,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产生学习欲望,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科幻” 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 绘画时,可以设列如下创新教育点:教师可通过现代科技发展 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尊重学 的情景,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如车、船、舰、飞机,航天飞船 生主体,允许学生有自主权,在美术课上,我们不应以师者 等方面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如,我 自居,应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 怎样能上太空?怎能上月球?怎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带 “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 着疑问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在太空中的想象;在星球上的想 ・223・ 课程教育研究 文体艺术 象;在科技腾飞中的想象……这一切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充分 课的内容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想一想, 讨论,积极思考,通过动手操作,动手绘画,描绘出一幅幅奇 比一比,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新。如一年级《美丽的天空》一课, 妙、具有科幻、想象力丰富的蓝图。这样使疑问变成现实,孩 我首先鼓励学生说说天空都美在哪儿?孩子们各抒己见,我都 子们心里特别高兴,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思维也不断提 一一予以肯定、鼓励。接着,我安排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高。 将想象中的美丽天空做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此时,孩子们想 三、培养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画,有的涂, 发散思想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 有的剪,还有的精心地粘贴……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可爱, 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角度,全 充满童真的画展现在我眼前:有的画“我的飞船上蓝天”;有 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性思维。 的画“我和太阳公公在一起”;还有的剪贴“五彩的风”“多 在美术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临摹,画几张画, 彩的雨”……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孩子们的大胆创新而鼓掌。事 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殊不知这样一两年后,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说明:发散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 在依葫芦画瓢中逐渐减弱。他们会习惯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 意识有很大益处。 性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 总之,美术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鲜活生命力。我们 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从多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 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我们要转变旧观念,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 的途径,防止学生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故在教学中,每一节 的创新意识,不断获得创新成果。 以素描静物为例探讨素描教学新方式 臧小戈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4—0224-02 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与思考。 德加 一、注重观察 素描伴随着人类艺术出.可见它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造 想要使学生顺利的完成一幅素描静物,首先要使他们了解 型艺术与视觉艺术.始终贯穿在人类艺术史发展之中。人类最 描绘的对象,观察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也是一个向大脑输入主 早的绘画可追溯到西班牙北部桑坦德西面约3O公里的阿尔塔 观感受的方法。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就成为创作一幅 米拉洞穴壁画.壁画上面绘有各种生动的动物形象.以简单线 素描静物作品的重要起点。 条勾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他们有的奔跑,有的嘶吼.可谓形 首次,观察是个人意识的产物,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必要 态各异,形象生动。纵观整个壁画呈现出线条活泼、色彩鲜艳 排除主观意识去孤立的观察对象,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对象 的特征 而这也正是人类最早线条形式.线条又是素描的核心 时,由于个人意识的不同,他们的兴趣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 与灵魂。作为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之一的素描技法.其课程观 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兴趣点。以署趣 念与教学方法已沿用了几十年。本人认为随着当代艺术观念、 点为中心,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拓展想象的空间。 审美理想、和社会氛围的变化,素描技法教学也应适当补充新 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去拓展观察的范围,并根据自己的 方式。 兴趣点,对对象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摆脱思 我国现有的素描技法教学体系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新中国 维定势。例如,摆放一组360度观察的静物,让学生根据自己 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并根据中国当 的兴趣点去选择角度和内容,自己组织画面,学生不在只是被 时的美术教学需要进行了适当改进,最终确立了现实主义写实 动的接受老师摆好的静物造型。选择过后,可以引导学生以自 性手法的素描教学体系.并沿用直至。经过过去若干年的素描 己的兴趣点为主题,统筹整个画面。画面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 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肯定.素描技法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他的 种多样的,这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确定与分割。在 目的和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对艺术形式和造型规律的 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选择与改变,也因此会产生更 掌控、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现有的素描技法教学模式, 强烈的表达欲望,尝试更多新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个 从教学宗旨上将素描定义为美术造型能力的基础.是学习绘 性与创造力。 画、雕塑等基本功环节。而从追溯最早的洞穴壁画到文艺复兴 二、强调感受 乃至哄哄烈烈的当代艺术发展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素 想要创作一幅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除观察外,我们还需 描不仅仅是一门基本功训练式的课程.它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 要去感受对象。以往我们画素描静物的时,一般采用透视法,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更多的承担自由艺术表现的功用,而 在纸面上描绘物体的外形、光影、虚实变化等等。经过这些年 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基本功教学定位也应适时创新。 的素描静物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强调学生 首当其冲的是观念上的改变,在以往特别是传统的素描教 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并表现出来是更有意义的教学过程。比 学中,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基本功,以解决学习者造型能力为目 如,面对描绘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摆放好,让学生用眼睛去看 的存在,并一直以形体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准确与否作为评判便 它的外形、色彩、比例,还应该去感受静物的不同材质,比如 准,强调素描的再现技术,使素描教学限制在好素描:好基础 用手触摸去感觉静物的重量、质感、温度等等其他信息。这样, =好写实这样的狭隘观念之中。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将素描定 就把观察转变为了感受,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 位在“解决造型能力”这种观念里,素描教学无论从观念上还 密,有利于表现对象、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是方法上,将所谓的“技术”放在了首要位置上。这样就无形 为了表达主观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可以着重刻画、突出 的抹杀掉素描的艺术创造性,学习们只能反复的重复描摹客观 对象的某种特质,而简化、忽略另外某些对比因素,例如,表 实体,长期以往必将思维僵化。再有就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过多 现一组以金属为主题的静物时,可以着重强调对象的重量,引 强调模式性,如告诉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进行观察与 导学生忽略光影、虚实,强调对象的重量感,这样会赋予整个 表现,显然限制了观察的自由;教学的内同也是套路性明显, 画面以主题和内涵。绕过传统的光影、明暗的约束,看到了物 遵循着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像、人体这一固定模 体形态本来的面目,真正的感受到物体的形态结构的本质要 式。使得学生只能沿着老师规定的方向千篇一律的学习,失去 素。 了自我意识和探索精神。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调整素描教 三、引导表现 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素描技法开启艺术大门的魅力而 黑格尔说“艺术家通过素描这一形式,以丰富的创造力、 非禁锢,感受到素描艺术表现的自由。下面我以素描静物的教 想象力直接地表现他自己的心灵。”我们现有的素描教学模式 学为例,简析素描教学的新方式。 显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借助素描表达个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