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同学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学问,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同学动手试验探究,同学会养成良好的试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添学习爱好。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同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同学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通过试验培育同学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同学进行颜色美和
第 1 页
线条美的教育.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 ,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同学对试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班级同学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剧烈的操作爱好,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同学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化的了解,对于生活中许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把握欠缺,他们的抽象规律思维还需要直接阅历的支持。因此应以同学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学问,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同学理解和应用科学学问。
三、教法与学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状况,转变过分强调学问传授的倾向,让同学经受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讨论方法,培育同学的科学看法、探究精神、实践力量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商量,指导试验,归纳结论。运用商量法、直观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班级同学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力量和观看力量都有了肯定的进展,依据
第 2 页
同学的详细状况,运用了商量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沟通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同学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分的时候,小企鹅们常常会躲到一些特别样子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
利用企鹅取暖的现象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和求知欲,使同学的留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其次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老师拿出两副眼镜请同学观看,其中一副为近视眼镜、另一副远视眼镜〔俗称老花镜〕,并提问你发觉它们有什么区分?同学经过观看可以发觉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远视镜中间厚、边缘薄。老师由此引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让同学区分熟悉。然后展现课本图3.1-2引导同学熟悉主光轴和光心。
利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同学接受理解学问。
第 3 页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组织同学分组做试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看折射光线的路径,最终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老师强调该试验中的现象就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是薄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
同学通过试验发觉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光的路径,同学观看与自己所画路径进行对比,老师由此向同学讲解焦点、焦距的概念,并引导同学发觉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同学自己动手,经受探究的过程,让同学更加深刻的熟悉理解诶学问,使同学获得胜利的喜悦,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同学商量以下问题:今日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学问?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同学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同学对学问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同学的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稳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连续,有利于关心同学稳固学问,提高同学的学问应用力量,有效地进行其次次学习,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6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5题
第 4 页
选做题:假如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被困在一个小岛上,他想生火烤点东西吃,在天气晴朗的状况下,你能关心他生火吗?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意不同同学力量的需求,既使同学进行了基础学问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缘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看、制作和探究,同学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详细的感性熟悉。
2、通过观看、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第 5 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以下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
【小组商量】
1.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试验,如下图.思索并完成以下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看光明窗外的景物,你会发觉,半透亮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看景物时,是半透亮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看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楚的像,需要调整半透亮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第 6 页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看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整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反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光明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老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行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掌握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掌握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掌握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掌握胶卷上的像的清楚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假如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转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转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楚.
【跟踪训练】
如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第 7 页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以下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转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商量】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试验,思索并完成以下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当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第 8 页
【老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当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下图是上课常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以下填空:
第 9 页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 像.
【小组商量】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思索并完成以下问题:
将凸透镜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觉,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连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老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看.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亮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看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看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第 10 页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以下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商量】
【老师点拨】
依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凸透镜的几条特别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照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学问告知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查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别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别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
第 11 页
别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别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肯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第 12 页
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样子的不同特点。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爱惜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培育同学在课堂上主动参加的仆人翁意识;
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工具
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第 13 页
,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现透镜,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如今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亮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透镜。
二、新课讲授
(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同学小结归纳刚刚的沟通,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同学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第 14 页
指导同学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见导学案。
(二)主光轴和光心
[活动2 ]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外表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老师巡察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老师巡察指导。
多媒体展现,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转变方向。
咱班有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推断的根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看法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推断谁说得对呢?
第 15 页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很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方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引导同学思索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们先来讨论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看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同学思索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测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测的根据是什么?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用试验验证。
演示试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依据演示试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同学观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第 16 页
指导同学用作图法把上面试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引导同学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活动3 ]结合上述试验,阅读教材:
在同学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试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同学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试验。
演示试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第 17 页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
商量: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试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老师依据演示试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同学推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全部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试验4: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依据演示试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同学类比凸透镜,观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指导同学用作图法把上面的试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试验引导同学解释发散:
第 18 页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试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老师利用演示试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同学观看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同学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商量: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演示试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同学观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全部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
第 19 页
(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1、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方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商量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2、视频: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呢?说出你的详细做法。
课后小结
依据检测总结这节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第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