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发明专利]

来源:乌哈旅游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101936892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3689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1.05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010235815.X(22)申请日 2010.07.26

(71)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地址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

159号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系(72)发明人郭斌 银鹏 朱亦希 薛岚 徐杰(51)Int.Cl.

G01N 21/35(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未知双组份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新方法。以聚氨酯树脂为例,该方法主要通过初定比例、不同固定温度下固化、不同升温速率下固化三个步骤实现。具体手段为,利用红外光谱变温附件,通过监测特征官能团透射率的变化,获得反映热固性树脂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最终,通过转化率曲线的综合比较,得到最佳固化条件。该方法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前景广阔。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可以是按照下列步骤获得的:

①初步选定两组分的比例A/B。②将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附件”中,然后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调节温控装置,将“附件”内腔升至设定温度;按照质量比A/B,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窗片上;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根据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计算并得到转化率曲线。

③将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附件”中,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按照质量比A/B,用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KBr)窗片上;调节温控装置,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将“附件”内腔从室温升至某一温度,到达该温度后维持15-30分钟;升温开始后,同时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根据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得到转化率曲线。

④对于样品A/B,根据②和③,选择既能达到一定转化率,固化过程也较平稳的条件,综合判断,获得该比例A/B样品的最佳固化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适用的树脂体系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装置为“红外光谱变温附件”和溴化钾(KBr)窗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温度可设定为100,110,120,130,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始红外光谱扫描的时间间隔可设定为2,3,4,5分钟/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计算得到反映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计算公式为:

R1=[(T2272 I-T2272 0)/T 2272 0]×100式中,RI——固化过程的反应程度(%);T2272 I——固化过程中的2272cm-1的透射率;T2272 0——未固化过程中的2272cm-1的透射率。

2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

说 明 书

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和涂料领域,涉及一种对于未知双组份热固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确定其最佳固化条件的新方法。

[0001]

背景技术

热固性树脂指在加热、加压下或在固化剂、紫外光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交联固

化成为不溶不熔物质的一大类合成树脂。热固性树脂的分子结构为体型,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缺点是机械性能较差。[0003] 常用热固性树脂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主要用于制造增强塑料、泡沫塑料、各种电工用模塑料、浇铸制品等,还有相当数量用于胶粘剂和涂料。[0004] 在实际应用中,有关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确定,对于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研制新品种,开发新的加工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固化过程的方法有热分析法,动态扭振法,红外光谱法等。红外光谱在化学领域中主要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以及化学组成的分析即化合物的定性、定量,但其中应用最广泛地还是化合物结构的鉴定。[0005] 聚氨酯树脂是典型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可制成的产品有泡沫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纤维、合成皮革等品种。其中,聚氨酯涂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实践中,经常根据漆膜固化后的性能来确定涂料的固化条件,这缺乏对具体固化过程的理解,属于间接确定固化条件。因此,如何根据固化过程自身的信息,来确定未知双组份热固性树脂最佳的固化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和迫切。

[0002]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以聚氨酯树脂为例,提出一种确定未知双组份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新方法。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具体手段为,利用红外光谱变温附件,通过监测特征官能团透射率的变化,获得反映热固性树脂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理及实验步骤是:[0008] 1)原理

[0009] 每种化学官能团由于其分子振动在红外光谱中都有其特征吸收谱峰,根据其特征峰可以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聚氨酯涂料的固化剂是多异氰酸酯,在固化过程中,活性基团异氰酸根-NCO和羟基-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酯键-NHCOO;随着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OH和-NCO基团不断消耗,当-NCO完全消失时,漆膜就完全固化。同时,固化过程中,

这个区域受其他峰的干扰小,这样就可以根据-NCO的活性基团-NCO的特征峰是2272cm-1,

特征峰的透射率的变化,计算出漆膜的固化程度。

[0010] 以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的热固性丙烯酸树脂(BS-965)作为A组分,异氰酸酯固化剂(740D)作为B组分。如果每次的测量点都在同一位置,就无须寻找一个不参与反应的官能团的特征峰作为参比峰,只需记录一NCO的特征峰2272cm-1的变化即可。

3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0011]

说 明 书

2/4页

转化率(反应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0012] RI=[(T2272 I-T 2272 0)/T 2272 0]×100[0013] 式中,RI——固化过程的反应程度(%);

-1

[0014] T2272 I——固化过程中的2272cm的透射率;

-1

[0015] T2272 0——未固化过程中的2272cm的透射率。[0016] 2)实验方案与步骤[0017] ①确定A、B加入量——预估法[0018] 准确称取A、B组分,分别配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室温条件下自然固化。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漆膜干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初步选定干燥状况较为理想的两组分的比例A/B。[0019] ②固温过程

[0020] 固温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可选择不同温度)下,对一定比例的A/B进行固化,具体过程为:

[0021] a.将放置样品的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红外光谱变温附件”(以下简称“附件”);

[0022] b.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0023] c.调节温控装置,将“附件”内腔(含溴化钾窗片)温度升至设定温度;[0024] d.按照初选比例,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0025] e.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KBr)窗片上;[0026] f.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

-1

[0027] e.根据2272cm的透射率变化,计算并得到反映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0028] ③变温过程

[0029] 变温过程是指在一定的升温速率(可选择不同升温速率)下,对一定比例的A/B进行固化,具体过程为:

[0030] a.将放置样品的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附件”中;[0031] b.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0032] c.按照初选比例,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0033] d.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KBr)窗片上;[0034] e.调节温控装置,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将“附件”内腔(含溴化钾窗片)温度从室温升至某一温度(由步骤②确定),到达该温度后维持15-30分钟;[0035] f.升温开始后,同时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

-1

[0036] e.根据2272cm的透射率变化,计算并得到反映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0037] ④确定固化条件

[0038] 对于一定比例的A/B,根据不同固温过程和不同变温过程的转化率曲线,综合判断,获得该比例A/B样品的最佳固化条件。[0039] 本发明优点在于:[0040] 1)方法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0041] 2)测试过程中不破坏样品,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0042] 3)测试过程中,监测样品固化的区域不变,前后一致,不需要参比峰。

4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0043]

说 明 书

3/4页

4)只需记录2272cm-1透射率的变化,使方法简化。[0044] 5)可根据需要设定扫描间隔时间,实现实时监测。附图说明

[0045] [0046]

图1固化温度为100℃时样品(A/B=3∶1)的红外光谱图

说明:在固定温度下固化,5分钟扫描一次,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特征峰2272cm-1的透射率逐渐增大,即吸收减小,官能团含量减小。[0047] 图2固化温度为100,110,120,130,140℃时样品(A/B=3∶1)的转化率曲线图说明:在不同固定温度下固化,5分钟扫描一次,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特征峰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明显,经计算得到样品的转化率曲线图。由图可知120℃既能达到一定转化率,固化过程也较平稳,此条件最佳。

[0048] 图3升温速率为1℃/min时样品(A/B=3∶1)的红外光谱图[0049] 说明:在变温条件下固化,即以1℃/min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将“附件”内腔(含溴化钾窗片及样品)温度从室温升至120℃,到达120℃之后维持15-30分钟;同时,5分钟扫描一次,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特征峰2272cm-1的透射率逐渐增大。[0050] 图4升温速率为1,3,5℃/min时样品(A/B=3∶1)的转化率曲线图说明: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固化,5分钟扫描一次,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特征峰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明显,经计算得到样品的转化率曲线图。由图可知升温速率为3℃/min时样品既能达到一定转化率,固化过程也较平稳,此条件最佳。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实施例1:一种确定热固性树脂最佳固化条件的方法是按照下列方法获得的:[0052] ①初步确定A、B加入量[0053] 根据实际情况,初步选定干燥状况较为理想的两组分的比例A/B=3∶1。[0054] ②固温过程,确定最佳固化温度

[0055] 将放置样品的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附件”中,然后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调节温控装置,将“附件”内腔温度升至设定温度;按照质量比A/B=3∶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KBr)窗片上;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根据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计算并得到反映固化程度的转化率曲线。

③变温过程,确定固化时最佳升温速率[0057] 将放置样品的溴化钾(KBr)窗片安装于“附件”中,将“附件”整体置于红外光谱样品室光路中;按照质量比A/B=3∶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A、B组分,立即混合,搅拌均匀;取适量混合后树脂,涂抹于“附件”中的溴化钾(KBr)窗片上;调节温控装置,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将“附件”内腔(含溴化钾窗片)温度从室温升至某一温度(由步骤②确定),到达该温度后维持15-30分钟;升温开始后,同时开始红外光谱扫描,可设定扫描间隔时间;根据2272cm-1的透射率变化,得到转化率曲线。[0058] ④确定固化条件

[0059] 对于样品A/B=3∶1,根据②和③,选择既能达到一定转化率,固化过程也较平稳

[0056]

5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

说 明 书

4/4页

的条件,综合判断,获得该比例A/B样品的最佳固化条件。[0060] 实施例2:设置聚氨酯样品的A、B组分质量比为2∶1,其余同实施例1。[0061] 实施例3:设置聚氨酯样品的A、B组分质量比为4∶1,其余同实施例1。[0062] 实施例4:设置聚氨酯样品的A、B组分质量比为5∶1,其余同实施例1。[0063] 实施例5:设置聚氨酯样品的A、B组分质量比为6∶1,其余同实施例1。[0064] 实施例6:设置温度为100℃,其余同实施例1。[0065] 实施例7:设置温度为110℃,其余同实施例1。[0066] 实施例8:设置温度为130℃,其余同实施例1。[0067] 实施例9:设置温度为140℃,其余同实施例1。[0068] 实施例10:设置扫描间隔时间为4分钟,其余同实施例1。[0069] 实施例11:设置扫描间隔时间为3分钟,其余同实施例1。

6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7

CN 101936892 ACN 101936893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