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和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乌哈旅游
第22卷第4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I.22 NO.4 2009年7月 Journal 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1.20o9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和对策 黄丹琳 林洪娟(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共同关注的问题。贫困生们大多自卑、焦虑、乐群性 差,严重者还出现心理病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和谐校园和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构建。国家为此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以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实施这些政策和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 有效地缓解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难题,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分析当前 贫困生资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可能办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黄丹琳(1980一),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资助困难学生 为教育投资,可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增 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政治性很强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加更多的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 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使之早日成 用。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之大学校门之外,不仅仅是 为国家建设栋梁之材,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切实执行,公民 学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巨 接受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实现,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 大损失。通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贫困学生实施诸如助学 施、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及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现在,我国 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形式的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既圆 高校普遍构建了贫困生资助体系,这是高等院校保证教育机 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也增加了高校生源和学校的经济收入。 会的平等、公开和社会稳定的贡献,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各类人 由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合力共同构建分担高教培养成本的 才等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帮贫助学体系,其资助对象为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能促进高校获得教育成本补偿。 已取得校学籍但又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正常学习生活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是贫困生享受教育机会均等和 的在校大学。目前的资助体系主要以“奖、贷、助、补、减、勤” 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 为主体。这一体系经实践证明,确实在贫困生资助工中发挥 接受教育是公民不可让渡的权利,不应该受到经济匮乏 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存在着种种问题。 因素的限制。考取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存在着个人自身努 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必要性 力与家庭无力承担经济支持的矛盾。贫困学生由于家庭无力 一、负担高额的学杂费而被拒之门外,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科教兴国的重任。高校 衡导致的教育不平等。通过资助向贫困学生提供直接或间的 的贫困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过程更为艰苦, 经济援助,能改善或缓解其经济拮据状况,使其不至于因经济 在学习、生活方面没有经济保障已成为他们完成学业的主要 条件差失去入学的机会,这种做法正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保 障碍。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总数约240万人。 证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 贫困的程度,有的超出常人的想象,也超出了贫困生的心理承 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 受极限。为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深入研究并制定出 现,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社会公平。接受教育成 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措施,用以调整、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 为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系。 增进社会公平。 (一)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稳 (四)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是防止贫困生心理变异的必然 定的必然要求 要求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素质高低与经济发展、科技、 贫困生在承受较重的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经济生活 社会进步有极大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需要数 的较大压力,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以万计的专业创新人才,关注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家 大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尊心 庭学生,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 与自卑感相交织,自信心不足,如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不仅解决了成千上万名贫困家庭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同时 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向别人吐露心事;喜欢独来独往;猜测多 还将对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减小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和谐、 疑。无论同学在谈什么,都会以为在议论、嘲笑自己,同学间 持续、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行为都会深深刺伤他们的心灵。他们强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是高校获取教育成本补偿的重 烈地希望获得尊重,从而使他们既羞于开口求助,又不愿参加 要途径 一些需要经济付出的集体活动,在这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下,大 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受教育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学费,符 部分贫困生语言表达,社会活动能力较差、竞争意识薄弱。同 合‘锥受益谁付款”的市场经济规则。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作 时,由于学生中存在攀比风,也非常容易使贫困生产生自卑情 一631— 绪。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 本来在经费上捉襟见肘的高校雪上加霜,使贫困生资助工作 陷入困境。 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有少数人甚至认为社会分配不 公平存在着报复心理,有的自暴自弃走向歧途。 三、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力量未能在资助体系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不得不严格控制助 (一)政府层面 增加财政投入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目前,一 要改变单一的、粗线条的‘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高等教育经 费拨款方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实际状况,逐步实行基金 学贷款发放额。这里的风险包括银行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时, 由于业务对象特殊性和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导致经营管理 难度加大而产生的受理风险。主要包括银行投入成本高的风 制、合同制和贫困生资助相结合的综合拨款机制,从对学校的 投入转向对学生的直接投入。二要加大国家奖助学金的财政 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经营管理上的风险;银行评估、识别和防 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能力不够,以及人才流动带来的经营 风险。另外一个就是道德风险,即银行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支持额度,扩大奖励面;增加用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 金的分摊比例,减轻学校压力,调动银行积极性。三要充分利 用我国教育金融市场的可挖掘潜力,通过发行教育债券、教育 业务中,由于借款人道德缺失,主观上骗取国家助学贷款,甚 股票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至恶意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这些 强化地方政府职责,规范高校收费行为。要充分发挥地 都导致了金融机构一般不太愿意对贫困生发放贷款。 方政府在贫困生信息甄别、引领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勤工助 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给银行的贷 学岗位和设立更多的关于贫困生资助制度方面的作用。除了 款管理带来了政策上的风险。政策缺失造成操作难度大,银 要加大对收费违规的处罚力度外,还要适时调整收费政策。从 行贷款损失难以及时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原则是效益性和 根本上设计出针对大学的价格管理机制,如大学成本计量、成 安全性的统一,而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这种国 本信息公布、法律规定等,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有悖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原则,而且贷后的 (二)社会层面 管理成本较大。同时,助学贷款方式完全为信用方式,无抵 银行应积极分担资助贫困生的社会责任。帮助贫困学生 押、无担保、风险难控,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需要银行积 顺利完成学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银行作为国家推行助 极响应,但却没有响应的配套措施去保证银行的利益,这无疑 学贷款政策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配合政府意图,统一思想,提 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高认识,积极主动地与高校沟通、协作,努力解决行政驱动与 (二)学校在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还存 商业运作的矛盾,与高校建立经常性的联动协调机制。促进国 在许多不足 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贫困生资助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有些环节发生偏差。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宣传作用。要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 一方面是制度的设计本身就不利于对贫困生的资助。比如在 向和监督作用,通过对贫困生现状和典型事迹的报道,引导社 奖学金方面,高校大部分贫困生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的地 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生资助;通过对不守信用学生的适当报 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之经济困难产生的生活和心理方 道,加大对贫困生诚信的监督,以强化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 面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其成绩偏低的占很大比 作机制。要设立规范的社会力量资助管理机构,努力争取企 例,故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概率较低。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 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无偿援助。要动员有名望的海外人士、成 中心的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比 功人士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助基金。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市场, 例仅占普通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的23.8%。高校贫困生的生 加大对贫困生经济、学业、就业的全方位援助。 活费来源中,依靠奖学金支付的仅占贫困生总数的2.9%,这 (三)高校层面 就导致奖学金对贫困生的资助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构建量化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 对贫困生的界定不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没 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社 有科学准确的评估,相关机构对贫困生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导 会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着手设计。经济资源指 致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求助和勤工助学往往只凭一纸申报 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 来定,从而导致在资助工作中随意性较大,操作透明度不高, 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人力资源指标主要包括供养人员 使一些真正处于绝对贫困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资助。 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 (三)缺乏协调统一的资助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支持 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源指标主要指 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家庭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包括有无特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目前的“奖、贷、助、补、减”政策都是在 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台的,每一种资助方式的资金来源、比 建立分层资助的贫困生新型助学模式,提高资助的针对 例、具体操作规则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每一种资助方式要 性与实效性。一要根据不同资助方式开展资助。总的来说, 解决什么问题,用于哪一类型的贫困生身上,都是一个模糊的 应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性功能;无偿资助方式如奖 概念。因此这些资助政策很难形成一个协调、完整、合理的整 学金、困难补助等比例不宜过高,量不能太大;对有偿资助方 体。国家有关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尚不完善和配套,政出多门, 式如勤工助学等,可增加供给量,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 而且是几乎所有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把解决问题的落脚点置于 识。二要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开展资助。按贫困程度不同把贫 高校,比如要求学校出钱、出力等。国家在高等教育资助工作 困生分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计算不同贫 中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有限。政府则扮演剩余性角色,在济困 困程度下贫困生的资助需要,使每个贫困生都能获得与其困 助学中提出了‘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困辍学”的口号,却没有 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三要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开展资助。 拿出足够的资金帮助高校来解决这一巨大的难题,这些都使 实践中。应当引用“因材施 ’的教育理念,对不同类型的贫困 ・--——632・—--—— 生实行不同内容的资助,如对心理贫困生可通过开展心理健 贫困生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将长期存在下去。在目前贫 康教育、人际关系调节等,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对学业贫 困生资助问题中,还存在不少障碍,一些制度自身存在缺陷和 困生可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对就业贫困生可通 不足,另外如少数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导致助学贷款还款率 过提供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获得社 低等现象。但只要各方面加强规范和约束,积极对大学生进 会工作的能力等。 行教育和引导,这些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贫困大学生的产 (四)贫困生层面 生,是国家社会的贫困、家庭的贫困和学生自身素质的‘贫困” 要正确认识贫困。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回报率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必须要国 人力资源投资,已成为个人提高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家、社会、家庭和学生共同努力。只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一种‘谴血”式的社会扶贫 与,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程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工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 高校贫困生助学济困工作仅靠政府、学校和社会是不够的,还 参考文献: 需要广大贫困家庭学生的个人不懈努力奋斗,因此,贫困大学 生应首先要正确认识贫困。贫困不能决定一切,眼前的贫困 [1]赫连,华巍.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 并不意味着永远的贫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运用 等教育,2o02(5):43-44. 知识的能力。只有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发奋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弱势群体教育研究专题:弱势群体教育 努力、掌握知识技能,学以致用,才能最终摆脱困境。 及资助体系综合研究报告[R].中国教育学会简报。2005(3). 要有诚信、胸怀感恩之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诚者, [3] 卜长安,乔琨.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 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和‘‘唇滴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78. [4]田建国.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鸺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之言, 2005(4):75-77. 无不凝聚着做人讲诚信和“知恩图报”情怀。贫困大学生接受 [5]姜方桃.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J].统计与决 帮助,理应知恩,这是善良本性的具体体现。一个获得助学贷 策,2006(9):l60—163. 款的人,若失信违约是道德、良心缺失的行为。人无信不立, [6]赵国楗.高校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国高等 常怀感恩之心,诚恳履行还款义务、回报社会、他人的帮助方 教育,2000(11):27-28. 是一名自尊、自立、诚信、自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7]赵雄辉,曹中平.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 研究,2006(2):80-84.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sidization for Impoverished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easures Huang Danlin,Lin Hongjuan [Abstract]At present,the subsidization of impoverished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which has attracted great concern ofthe state,society and universities.Impoverished students feel inferior,anxious and isolated.Some serious ones even suffer from psychological diseases.Ifthis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 effectively,it will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the construe— tion ofharmonious campus and socialism society.Our country nuveils many oplicies na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support nad subsidiaz- tion for impoverished students.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se oplicies nad measures,to a large extent,effectively relieved problems htat impoverished nuiversiyt students face.However,in the course ofimplementation,national oplicies and measures have many deficien・ cies,and c矗fI not fully play hteir appropriate function.In view ofthis.this paper naalyzes hte problems in subsidization ofr impoverished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impoverished nuiversiyt sutdents;necessity of subsidization;countermeasures ・-———6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