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2020-10-14 来源:乌哈旅游
检验医学与临床2Ol4年5月第l1卷第9期Lab Med Clin,May 2014,Vo1.11,No.9 ・论 著・ 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郑春秀 ,崔振玲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北京 100039;2.同济大学附属 肺科医院,上海【摘要】 目的200433) 探讨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3月 至2013年3月于北京市设立各个监测点,再由相关医院确诊痰涂片检测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抽样选取164例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敏检测与数据统计。结果 结核病患者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如异烟肼(INH)、链霉素 (sM)、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等,其初治组患者明显低于复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 结核病初治组患者仅对INH、RFP、SM和INH、RFP、SM、EMB两种治疗方案耐药,其初、复治组患者对3种治疗方 案耐多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初治组患者对SM的耐药率(23.86 )最高,而复治组患者对INH 的耐药最高(42.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 一5.38,P<0.05)。结论 北京市结核病的耐药状况需有 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改善,方能对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结核病; 耐药; 痰涂片; 药敏检测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4.09.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O14)09一¨56一O3 Prevalenc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ZHENG Chun—xiu ,CUI Zhen—ling。(1.General Hos一 pital of Chinese People Armed Police Forces,Beijing 100039,China;2.Pulmonar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d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seien—- 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eontro1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ethods Monitoring—stations were set up in counties and districts of certain city between March 2012 and March 2013.A total of 164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 tients,whose sputum smears were with positive diagnosis,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 ects by random sampling for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data analysis.Results Drug—resistant rate tO first—line drugs,such as isonicotinyl hydra— zide(INH),rifampicin(RFP),ethambutol(EMB)and streptomycin(SM),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initial treat— 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re—treatment(P<0.05).But only two kinds of multi—drug re— sistance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resistance to INH,RFP,EMB,and resistance tO INH,RFP,SM,EMB,an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rates were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initial treatment and patients with re—treatment(P<0.05).Drug—resistance rat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initial treatment tO SM was the highest (23.86 ),but of patients with re-treatment,resistance rate tO INH was the highest(42.1 1 ),and there was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Y。一5.38,P<0.05).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drug resistance of tuberculo— sis in this city should be targeted improved tO inhibit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Key words]tuberculosis;drug—resistance; sputum smear;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各种医学药物的大规模涌现和联合使用,加剧了患者对药 物的耐受性。尤其是对于结核病这类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传 染性疾病,其耐药性的出现无疑急剧恶化了这一社会现象,严 重者其危害性几乎与癌症相同。另一方面,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极其困难,其难度是一般性结核病的1O0倍以上,而且给患者 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_1 ]。由于人们生活存在流动性,很 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管理,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概率的增加_3 ]。本文对北京市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进行科学 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市设立各个 中,抽样选取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的所有患者平均年 龄(53.7±18.6)岁,并将其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即初治组患 者为没有用过抗结核药物或者使用时间低于30 d的患者;复 治组患者为初治失败而返回或者复发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 北京市抽样选取出来的,对于此次研究而言是具有科学性、分 析性、全面性以及参考性的。 1.2方法 对本文研究的l64例患者进行涂片、培养等鉴定 方法均严格按照《结核菌检验细菌学检验规程》执行,而药敏检 测则按照《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所首推的1 比例法来实施, 主要是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乙胺丁醇 (EMB)。同时,试验过程中每批新的罗氏培养基与其他标准 监测点,在由相关医院确诊痰涂片检测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药物均采用H37RV菌种给予检测,并且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 *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0072120049)。 作者简介:郑春秀,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午5月第11卷第9期Lab Med Clin,May 2014,Vo1.11,No.9 ・ 1157 ・ 质控测试,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 (P<O.05)。见表2。 表1 结核病患者一线药物耐药率分析[ ( )] 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 一0.05为检验水准,P<O.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164例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 145株(88.41 )、非结核分枝杆菌19株(11.59 );而145株 结核分枝杆菌对应的初治患者88例(60.69 )、复治患者57 例(39.31 )。164例患者中男122例(74.39 )、女42例 (25.61 ),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 一78.05,P< 0.O1)。 表2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分析[”( )] 2.2 结核病患者对药物耐药率分析 初治组耐药率为 30.68%(27/88),而复治组耐药率为56.14 (3Z/57),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即总耐药率为4O.69 (59/ 145)。初治组耐多药率为11.36 (10/88),而复治组耐多药 率为35.O9 (2O/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即总耐多药率为2O.69 (30/145)。 2.3结核病患者一线药物耐药率分析 结核病患者对一线药 物的耐药率,如INH、SM、RFP、EMB等,其初治患者都明显低 于复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初治组患 者对SM的耐药率最高(23.86 ),而复治组患者对INH的耐 药最高(42.11 ),差异有统计学虑义( 一5.38,P<0.05)。 见表1。 2.5患者年龄、用药时间与耐药率的关系分析 年龄3O~5O 岁患者的耐药率、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O.05)。用药时间大于30 d的患者耐药率 略高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时间大于30 d的患者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患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0.05)。见表3。 2.4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分析 结核病初治组患者仅对 INH、RFP、SM和INH、RFP、SM、EMB两类方案耐药。其初、 复治组患者对3种治疗方案耐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16.84、x≤2 3。d一4.06,P< 表3 患者年龄、用药时间与耐药率的关系分析[ (n/n)] 3讨 论 至少一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作用于人体的各个 器官,主要表现为肺结核,通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 径进行传播的,其传播源是感染患者的唾液。目前,全世界约 1/3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且每年800万以上的速度迅猛 耐药结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1)医治方案不当,如药 物联用有失科学性、药物使用不规范、疗程不足等;(2)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的广泛传播也是此病发生的催化剂;(3)结核病防 治措施的不足;(4)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的不规范使用;(5)不良 反应、经济等客观因素造成药物不能有效吸收。导致耐药或耐 多药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的关键因素还是结核病患者 的不规范医治。比如患者没有遵循医嘱按时到相关医疗机构 增长,而中国结核病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同时每年又有 13万的患者死于此病,中国是结核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结核病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敞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5大类。如果结核病患者感染的 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即被称 为耐药结核病。2008年据世界卫,E组织(WHO)报道,全球结 核病总耐药率为20.0 ,并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其流 动性的增加,其耐药率不断攀高¨5 ]。而耐药种类多分为单耐 药(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多耐药(对不同时包括INH、 RFP在内的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对 进行专业的防治,经常等到病情危急时方才服药,稍微得到控 制即停药,如此反复从而造成耐药;同时患者擅自、盲目用药也 是导致耐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归结于一点,其耐药还是人 为作用所导致的,而本质就是抗结核医治的不规范。本文研究 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SM(26.83 ),最低的为EMB (16.46 ),并且复治组患者对于一线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要高 于初治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可 知,年龄在3O~5O岁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都明显高于其 他年龄段的患者(P<0.05),这可能与此年龄段患者的流动 INH、RFP耐药)、广泛耐多药(除对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 INH、RFP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或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5月第11卷第9期Lab Med Clin,May 2014,Vo1.11,No.9 性、依从性等有关;且患者用药时间超过30 d的耐药率和耐多 药率都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P<0.05),这表明药物疗 程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可盲目大意。本研究结果与文献[7—12] 中的报道一致。 总之,及时诊断和规范医治是防止耐药结核病出现的关 键,并且严格坚持科学、规律、按时、联合用药、切忌随意用药或 剂量加减等治疗原则。而耐药监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无疑是对 结核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和治疗的强化,对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起 到积极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志,2O10,31(5):525-529. 唐神结,张青,余金明,等.上海市结核病专科医院广泛耐 药结核病的情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8): 637. 沙巍,唐神结,肖和平,等.人类宿主易感基因多态性与结 核病和耐药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 和呼吸杂志,2010,33(7):534—536. 吴琳琳,胡屹,赵琦,等.我国东部农村五县耐药结核病流 行及其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危险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 志,2Ol1,29(12):729-734. 刘一典,郑瑞娟,肖和平,等.中国汉族人群结核易感基因 1-13沈鑫,李静,高谦,等.2009年上海市耐药肺结核患者二线 多态性与耐药结核病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 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志,2011,32(3):279—284. 2011,34(6):45I-453. [1O]李静,张阳奕,桂晓虹,等.上海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二线 [2]庞慧,郭红琴,庞佳佳,等.长治市2000—2009年流动人口 药物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结核病耐药状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 2012,33(8):796—798. (2):186—19O. [11]肖和平.中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与治疗对策[J].中 [3]姜世闻,胡屹,张慧,等.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简况[J].中国 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481—482. 防痨杂志,2010,] ] 32(6):351—] 353. ] [12]陈诚,李仁忠,陈明亭,等.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4]李亮,杜建.修订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对中国耐药 及各省耐药监测中耐药结核病疫情资料分析[J].疾病监 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 测,2013,28(4):265-268. 33(7):498-499. Es]徐飚,胡屹,王伟炳,等.华东农村地区耐药结核病传播及 (收稿日期:2013—09 23 修回日期:2013—11—15) 其影响因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 (上接第1155页) [3]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骨水泥治疗OVCFs并未增加邻近椎体骨 1985:135—138. 折发生的风险。 f4]O Brien Jp,Sims JT,Evans AJ.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综上所述,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人路在治疗老年性 with 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technical OVCFs近期疗效中,双侧椎弓根人路组较单侧椎弓根人路组 report[J ̄.AJNP Am J Neuroradiol,2000,21(8):1555— 存在增加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的缺点,同时本研究也 1558. 发现单侧人路在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较好。两组 [5] Mcgirt MJ,Parker SL,Wolinsky JP,et a1.Vertebrop1asty 术后VSA评分、ODI评分及LKA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但 and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 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 sion fractures:an evidenced—bas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在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J].Spine J,2009,9(6):501—508. (P>O.05)。随访1年期间,单侧椎弓根人路患者椎体没有发 [6]Eck JC,Nachtigall D,Humphreys SC,et a1.Comparison 生邻近椎体再骨折,但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有发生邻近椎体再 of 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骨折现象。由于本文仅局限于回顾性研究,病例有限,统计资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of the 料偏倚较大,故今后需要设计出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 literature[J].Spine J,2008,8(3):488—497. 验,以便进一步得到相对可靠的临床证据。 [7]Young C,Munk PL,Heron MK,et a1.Treatment of se— vere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 参考文献 OUS vertebroplasty[J].Skeletal Radiol,2011,40(12): I-1]饶克勤,徐玲,陈育德.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 1531—1536. 庭健康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r8]Klazen CA,Venmans A,De Vries J,et a1.Percutaneo 版社,2009:1-20. vertebroplasty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new osteoporotic E2]Lee SW,Hong JT,Son BC,et a1.Analysis of accuracy of compression fractures:results from VERTOS 1I[J]. kyphotic angle measurement fo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AJNR Am J Neuroradiol,2010,31(8):1447—1450. compression fractures[J ̄.J Clin Neurosci,2007,14(10): 961—965. (收稿日期:2013-10—27修回日期:2013 12-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