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国画教案

中学国画教案

来源:乌哈旅游
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墨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3、指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材料,结合自身感受,表达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笔法与墨的训练 教学难点:构图,审美意识。 教学实施安排:

(一)课前教材工具准备

1.收集中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便于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2.生宣纸、墨汁、毛笔(大中小三支)、毛毡、调色盘、笔洗、。 (二)教学课程课时安 课教学安排 时 1课 教学示范,用20分钟时间教学生怎样运用毛笔笔法(中锋、侧锋),墨的使用方法(浓、淡、干、湿、焦),以及颜料的三原色调配法(朱红、藤黄、花青);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二十分钟后进入教学阶段。国画书6页樱桃的画法;注意疏密搭配。 2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7页蝌蚪的画法;注意掌控水墨的浓淡。 3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8页小草鱼的画法;注意循序渐进,掌控水与墨颜色的搭配。 4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9页鸭梨的画法;注意三种颜色的搭配。 5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10页草莓的画法;运用笔法分左右画出,注意颜色搭配。 6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11页枇杷果的画法;注意作画步骤。 7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12页荔枝的画法;注意先后顺序,干湿结合。 8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13页天鹅的画法;注意先后顺序,水墨的掌控。 9课 教学示范,国画书14页蜻蜓荷叶的画法;注意先后顺序。 10教学示范,国画书15页马蹄莲的画法;注意先后顺序,由淡到浓。 课 11教学示范,国画书16页向日葵的画法;调色,侧锋,墨与色搭配。 课 12老师命题,由学生进行创作。总结,评比课堂作业。 课

第一课: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樱桃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

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

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的水分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大胆尝试;把

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国画吗? 那么你们知道国画都需要哪些工具

吗?好,那我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画画的工具:

笔:狼毫、羊毫、白云; 墨:松烟、油烟; 纸:生宣、熟宣; 砚:研墨的石头; 颜色:有十几种或更多,主要的三原色是,朱红、藤黄、花青。

2.同学们,你们知道墨加入水之后有几种颜色吗?那你们就用手中的笔来试一下!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老师示范,逐一让学生领会。)

3.好,学完了墨的五种颜色,那我们就再来来学一学,毛笔的用

法。

中锋、侧锋

好了,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樱桃该怎么画的!(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

画)。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0.讲解什么是藏锋 露锋。

藏锋:笔锋从内部开始起笔 露锋:笔尖在外面起笔

1.找出颜色“曙红”、“胭脂”“墨”“花青”。

2.白云笔润水调曙红,笔尖蘸一点点胭脂,用侧锋两笔勾出樱桃,

留出高光点。

3.重复以上动作,将樱桃错落有致的放在一起,要有遮有挡、有疏有密。

4.一组樱桃画完后,用小笔蘸浓墨勾 樱桃柄。 5.洗笔,挤出多余水分,调花青 勾盘子。(注意起笔露锋,二笔藏锋)

6. 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多做练习。

第二课:蝌蚪与荷叶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

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

特效果。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蝌蚪与荷叶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导 入: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有谁能讲一下? 2.好的,那你能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吗?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调出淡墨(在废纸上试试轻重),画出蝌蚪的一半身体,然后补上

一笔画出整个身体。 3.画出蝌蚪的尾巴

4.调出藤黄,笔尖蘸浓墨,画出荷叶(注意先后顺序)。 5.蘸焦墨点出蝌蚪眼睛。 6.完成

7.由学生自己重新画一遍,老师对个人进行详细指导。 8. 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多做练习。整理工具。

第三课:小草鱼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把握好小草鱼的体型特点。 教学过程:

导 入:0.复习上节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草鱼是生活在哪里的吗?(江河湖泊)。

2.你们能抓得到他吗? 那么我们把它画到纸上好不好?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准备花青、墨。

2.控制毛笔水分,调和花青,在蘸重墨。 3.起笔露锋,中锋下压一笔画出鱼的身子。 4.用笔上残留的颜色画出 鱼尾、背鳍(中锋下压)。 5.用重墨点出鱼眼、鱼嘴。

6.调淡墨中锋勾出鱼头、鱼的身体(中锋)。 7.侧锋画出鱼的双鳍。

8.换大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荷叶,侧锋干墨画出茎,

浓墨中锋勾叶茎。

9.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多条草鱼,注意要动态不一,大小长短。

10.等待画干,完成,题名字。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笔法的运用,多做练习。整理工具。

第四课:鸭梨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

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

特效果。

教学难点:颜色的搭配。 教学过程:

导 入:0.复习上节内容。

1.同学们喜不喜欢吃鸭梨?

2.吃鸭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

作用;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

3.那么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绘画过程:1.准备颜色:赭石、藤黄、紫色、绿色、墨。 2.小笔调淡赭石,画出鸭梨外轮廓(中锋两笔画完)。

3.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另一个鸭梨轮廓(可以根据想象多画几个)。 4.调淡墨,点出鸭梨的斑点,要有变化。 5.狼毫笔调出浓墨,中锋画勾梨把,要有弧度。

6.在鸭梨外轮廓下方画两串葡萄,中锋用笔,一笔一颗,重复动作。 7.调淡紫色,笔尖蘸墨,中锋露锋勾出盘子。 8.大笔调淡藤黄,填上鸭梨外轮廓的颜色。 9.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笔法的运用,颜色可以适当

调多一些,要大胆。不怕错,多做练习;整理工具。

第五课:草莓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

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

特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掌控好壁上的两种颜色。 教学过程:

导 入:0.复习上节内容。

1.同学们都吃过草莓吗?

2.那你们还记得草莓长得什么样吗? 3.好,谁能给我画一下?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学生找出颜色,藤黄、曙红、胭脂、墨。

2.大笔调藤黄(保证水分),笔尖蘸曙红,中锋顿笔自下向上画出草莓左半部。

3.用同样的笔法画出右半部(注意停笔时间不要过长)。 4.小笔调藤黄由下向上点出草莓的小刺(注意刺不易过大)。 5.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多个草莓。

6.小笔调浓墨,在多个草莓上点叶蒂(露锋快速点出),勾柄(中锋)。

7.可根据学生喜好,画上盘子,或者上节课的东西。 8. 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绘画的技巧,那么下次课,你们就可以画

出你们喜欢的东西,或者你吃过的东西。要大胆尝试。

第六课:枇杷果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

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

特效果。

教学难点:叶子的画法及大小的控制。 教学过程:

导 入:0.复习上节课内容

1.同学们你们吃过枇杷果吗?我还真没吃过?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好,既然我没吃过,那就画一画解解馋吧。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找出颜色,藤黄、赭石、墨。

2.中笔调藤黄(注意水分),笔尖蘸一点赭石,中锋顿笔画出枇杷形

状。

3.重复动作,多画几个(可大可小,三个一组、两个一对)。 4.用浓墨画脐,淡魔勾枝。

5.中笔调花青,笔尖蘸淡墨,侧锋画叶子。 6.等待画半干,小笔勾出叶筋。 7. 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注意画面布局,整体统一。多多练习。

第七课:葡萄的画法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

特效果。

教学难点:葡萄颜色的控制。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葡萄

提问: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

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第八课:蜗牛、树叶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蜗牛的形态,壳的位置。 2、它一般喜欢生长在什么坏境。 3、注意勾线的要求。

教学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线条的掌握。 教学难点:中锋勾出螺旋形线条。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到的蜗牛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新授:

(1)、中锋用笔勾出蜗牛壳,用色画出蜗牛身体,注意形态。 (2)、中锋用笔勾出叶子和叶脉,同不同颜色的绿然出。 (3)、用故事的形式,来变现一张风非多彩的国画作品。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九课:蝌蚪、青蛙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认知:巩固基本的用笔用墨方法,恰到好处的调出所需颜色。

2、操作:学会青蛙的基本画法,并创作出各种姿态的青蛙国画作品。

3、情感:通过国化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画种的热爱,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 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三次调色法。 教学难点:青蛙四肢的姿态,关节之间的运动特点。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到的青蛙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蝌蚪从小到大的变化。 2、新授:

(1)、儿歌中说到“绿色花袍从头挂”,那绿色是由哪两重颜色调配出来的?(藤黄加花青)。

(2)、示范青蛙画法:

(a)侧锋绿色点额头, 头呈半圆。 (b)身体呈三角形,中间长,两侧短。

(c)侧锋添加四肢,大腿粗、小腿细,后肢长、前肢短,中锋画出手掌与脚 掌,脚掌向外。

(d)中锋勾出圆眼睛,近大远小,有遮挡关系,再勾出圆肚皮。 (e)在绿色外衣未干时,小狼毫中锋加上重墨条纹。 (3)、出示范画,不同姿势的青蛙可以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课:睡莲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认知:巩固基本的用笔用墨方法,恰到好处的调出所需颜色。 2、 操作:学会睡莲的基本画法,并创作出各种姿态颜色的睡莲国画作品。

3、掌握:荷花与睡莲的区别。

4、情感:通过国化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画种的热爱,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三次调色法。 2、 难点:睡莲双钩的结构和直接写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到的睡莲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荷花与睡莲的区别。 2、新授:

(1)、先用勾线笔勾出睡莲的姿态,用颜色来渲染,白色花和红色画染色的方法。

(2)、直接用毛笔画出,一笔上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怎么调色怎么用。 (3)、睡莲叶子与荷花叶子的区别。

(4)、构一张作品要注意什么,老师边说边做示范。 (5)、在穿插一些以前学过的水里生物。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螃蟹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认知:巩固基本的用笔用墨方法,恰到好处的调出所需颜色。 2、 操作:学会螃蟹的基本画法,并创作出各种姿态的螃蟹和熟透螃蟹的国画作品。

3、情感:通过国化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画种的热爱,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三次调色法。 2、 难点:螃蟹的结构和直接写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到的螃蟹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熟透螃蟹和生螃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新授:

(1)、画蟹背,侧锋先画中间一笔,左右两笔稍向里斜,形成方圆形蟹背。浓墨湿笔逆锋向上回锋向下按,画出两边的螯。

(2)、中锋在背两侧各画出四条大腿,再画出四条小腿相连接,八个小爪朝向地面,螃蟹横行时,一侧腿外伸,另一侧腿内收,注意腿不要平行。

(3)、中锋淡墨画钳子,一收一伸,焦墨反八字形点眼睛。

(4)、腹部向上的螃蟹,淡墨中锋在方圆形内勾出腹部,雄蟹尖脐,雌蟹圆脐。其他画法过程不变,注意安排蟹身时不要与画面平行。画蟹壳时,还可卧笔在下面画一横,以显厚度。 (5)、熟透螃蟹用色变化做示范。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二课:虾、水草的画法

教学目标:

1、 认知:巩固基本的用笔用虾方法,恰到好处的调出所需颜

色。

2、 操作:学会虾的基本画法,并创作出各种姿态的虾国画作

品,了解虾的身体结构 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虾头部的用笔。 2、难点:虾身体的造型及动态描绘。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到的虾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新授:

(1)、画虾头、胸、卧笔中锋由前向后画虾枪,顺笔用力顿,画出前尖后圆,前浓后淡的椎体,再椎体下,平行稍补斜加一笔,再由前向后侧锋画虾枪两侧的平衡器。

(2)、画虾腹。中锋转侧锋自上由下画弧线,要前大后小,节节相连。虾头和虾腹的结合处要向下凹陷,虾腹的前三节与后三节结合处要向上凸,最后拉下一笔画虾尾,紧贴虾尾两侧画两个尾翼,虾腹六节可以简化为五节。

(3)、画虾腿和足、钳全用立笔中锋,在虾腹下面画五个后腿,在虾胸底部从后向前快速画三条步足。在头部三分之一处,由里向外画第一节虾臂,由前向后画第二节,有钳子的第三节略粗,钳子略向里弯。 (4)、胃肠、眼、须,趁黑未干时,采用破墨法,浓墨中锋,由头到胸的末端,由粗到虾的未肠,在头部平衡器后边点写眼睛,六条长须一对向前伸,略向外弯,中间一对也是向后弯曲,画须切忌用小笔。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三课:牵牛花的画法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牵牛花的形态特征,运用中国画写意画法来

表现牵牛花,进一步学习写意画的笔墨运用。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写意画法画牵牛花。 2、难点:牵牛花的构图及运笔用墨和着色。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牵牛花特征:花:呈喇叭状,秋季开花,有红、紫、白等色;

叶:掌状三裂或呈心脏形; 茎:攀援、葡蔔状,细而长。 2、新授:

(1)、花:调曙红色,笔尖蘸胭脂色,用侧锋从下正往下画,落笔要实,收笔要虚,花辨呈圆弧状排列,近外花辨半弧形,笔画出,再用淡曙红画花筒,最后用浓墨画花蒂,点花蕾。

(2)、叶:调重墨,笔尖蘸少许浓墨,侧锋画叶,画两片叶以上,叶子的黑色,方向要有变化。

(3)、茎:蘸浓墨,用中锋画花茎,用笔要活,自然,柔中有刚。 (4)、牵牛花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出示几幅用不同形式表现的牵牛花作品)

学生观看,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牵牛花。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四课:麻雀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麻雀的身体结构。

2、学会画麻雀并创作关于麻雀的小品。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麻雀整体造形。

2、难点:麻雀翅羽的表现。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讲解麻雀的身体结构,常见的三种麻雀动态描绘:停、走动、飞翔。 2、新授:

(1)、用兰竹笔(或兼毫笔)将赭石和墨调和,再用笔尖蘸浓墨,轻轻地在调色盘上糅合一下,然后在画面上用侧锋点出头部。接着在头后面点画上身躯,顺势勾画出两翅,然后添上尾巴。

(2)、点画完成后用笔蘸较重的墨在翅膀后面点画上飞羽,在身躯上点上斑点。待这些完成后,再用重墨点睛和下巴上的黑斑,最后用淡墨勾出腹部和点脚爪。 (3)、飞翔的麻雀画法。 (4)、树枝上麻雀画法。 3、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五课:石榴的画法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石榴的形态特征,运用中国画写意画法来

表现石榴果实,进一步学习写意画的 笔墨运用。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习运用写意画法画石榴。 2、 难点:石榴的构图及运笔用墨和着色。

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石榴又名安石榴,落叶乔木,干高可达一两丈。花分单瓣、重瓣两种。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筒状。叶长椭圆形。果实为球状,前端有“嘴”。 2、新授:

(1)、花的画法:石榴花多用点厾法。一般多画红花。单瓣石榴花,可参照茶花画法。外型宜圆些。重瓣花可采用“外拓法”画,即抓住花形碗与盘的大关系,从内瓣画起。先画浅色内层外瓣,再添内层深瓣;也可以先画内层深瓣,再画内层浅瓣。画好之后再向外拓展画出。花瓣用朱磦蘸胭脂画。花头点好后可趁湿以稍重色勾筋,亦可不勾。最后以胭脂合墨点蕊(也可以粉黄点蕊)。花萼肥厚,可先用淡墨勾,再染黄(略加朱磦)。

(2)、果实的画法:以清水笔蘸赭石,再以笔尖蘸少许重墨稍加调整,先点石榴“嘴”,再点果身,半干时以重墨点斑;青石榴则以草绿蘸赭石点;红石榴则用朱砂点,亦可先用重墨点,半干以朱砂罩点。石榴成熟后,表皮绽裂,露出籽粒。画籽粒可勾可点,红籽可用胭脂点,籽粒要有大小变化,用笔要利落。

(3)、叶子的画法:画石榴叶子,要弄清叶子的生长特征。新枝上的叶成簇,一组一组的;老枝条上的叶为对生。根据果实的画法不同,及色调需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 (4)、做范画——硕果累累。 3、 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第十六课:葫芦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体验画画的乐趣,激发绘画兴趣。

2、学习在树枝上点画葫芦,初步感受水墨画的美。 3、认识墨、宣纸、国画颜料等,进一步接触国画。

教学准备: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写意画法画葫芦。

2、难点:葫芦的构图及运笔用墨和着色。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导同学观察实物,认识葫芦的特征,并加以动画片葫芦娃进行启发创作。 2、新授:

(1)、葫芦的画法:用大笔蘸上藤黄,笔尖蘸上鹅黄来画出葫芦,介绍葫芦的两种画法。

(2)、叶子的画法:画葫芦叶子,要弄清叶子的生长特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

(3)、藤子的画法:边示范边介绍。 3、 学生作画: 4、 师生点评: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