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钢琴伴奏的完美融合——福雷《月光》声乐作品分析

诗歌与钢琴伴奏的完美融合——福雷《月光》声乐作品分析

来源:乌哈旅游
EXAMINATIONS 考试 诗歌与钢琴伴奏的完美融合 ——福雷《月光》声乐作品分析 陈若华 (杭州外国语学校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艺术歌曲一词早在13世纪以前就已存在。法国诗人维尔伦在《诗的艺术》里说:“没有什么比那灰暗的歌更可怕,其 中暧昧与清晰合而为一”。保罗・维尔伦非常喜欢语言本身的声音,羡慕音乐没有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没有表现负担的形式, 于是他努力寻求在自己的诗歌中重现音乐的精妙。他的作品中没有叙述,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形象,而且它们之间往往关系 松散,没有描写,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暗示和启示。福雷的艺术歌曲《月光》采用维尔伦的诗歌写成,是维尔伦这种”象征”、”暗 示”、”启示”的典型之作,也是福雷艺术歌由的典型代表。本文试从多方面对《月光》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解读作品诗歌与音 乐、伴奏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歌;钢琴伴奏;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3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87--02 艺术歌曲(Art song),它的原文是德文的Lied,是指以简 2《月光》作品分析 单的形式把诗歌和音乐融合起来的声乐曲,它源于民歌,其 一般将福雷的艺术歌曲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共写有2O 中包含了凡俗性的民谣和纯粹艺术性的歌曲,但是在结构上 多首艺术歌曲,创作延续浪漫风格,不炫耀声乐技巧,多采 与内容上比民歌更精致更富诗意,取材广泛,形式亦较自由。 用”分节歌”的形式;中期的艺术歌曲均以巴纳斯派和象征派 在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声乐声部和钢琴伴奏 诗歌为题材,无论歌曲内容还是结构均比早期作品显得丰富 结为一体,歌词多系名诗人的诗句,如哥德、席勒、缪勒等。 而具创意,分节歌减少,通谱歌出现;后期是声乐套曲创作 艺术歌曲多分为通谱歌和分节歌两种形式。 期,以象征派作品为题材,大部分采用通谱歌,创作运用了先 1 法国艺术歌曲及其福雷 进的半音化表现手法。《月光》就是福雷中期的作品,创作于 艺术歌曲在法国称为chanson,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福 1887年。 雷、德彪西等。法国艺术歌曲(始于柏辽兹)比较精致纤柔, 2.1创作背景。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初,形成了法 它始于19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经历战争的人民对和平非 国文学史上致力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主观情感的浪漫主义 常渴望,希望有一种和平的声音能抚慰他们的心,于是,法国 文学流派,至四十年代走向衰落。后半叶,分化出唯美主义 艺术歌曲就这样诞生了。它不同于德国艺术歌曲遵循的”旋 的巴纳斯乐派和维尔伦为代表的象征主义派。象征主义保 律就是一切”,它的旋律和钢琴伴奏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它 留了巴纳斯诗句的柔美感和语言的音乐性,摆脱了传统束 也不同于法国早起的罗曼斯,它的钢琴伴奏具有独立性。19 缚,追求极端自由,表面上看,维尔伦是在用传统手法写景, 世纪中叶至2O世纪初期,是法国艺术歌曲从开端、发展到兴 而实际上,一切描绘都是感觉,一切光线都是情感,一切都在 盛的时期。 于通过背景的优美和神秘描绘一个紊乱的”内部精致”。《月 福雷是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的代表者,也是当时欧洲 光》的歌词取自保罗・维尔伦的一首诗,著名的”月光”一诗 音乐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音乐 就是这种心灵的绝好例证。诗中这样写道:”你的心灵像一 教师,19世纪中后期法国音乐的领军人物。19世纪后半叶 幅精选的风景画,话中一群喜人的戴假面的男女,弹着琉特 到2O世纪出初,欧洲各国都在发展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音 勤,翩翩起舞。在他们古怪的化装下隐约显出少许忧伤,他 乐,法国也是如此。但在福雷之前,法国的民族音乐没有显 们都在唱着小调,歌唱胜利的爱情和现实生活。他们似乎不 著的发展,只有在福雷的努力下,法国的民族音乐才真正地 相信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歌声和月光交织,和宁静的月光交 实现”法国化”了。 织,忧伤又美丽,它催着林中的鸟儿入梦,它使喷泉无限憧憬 福雷1845年出生于,法国西南阿里埃目的帕米耶。童 地哭泣,大喷泉把它的细长的水死喷洒在大理石雕塑间。” 年接触宗教音乐。1853年,父亲将他送到尼德麦尔音乐学 这幅场景中,悲哀是主调,人们虽然跳舞弹琴,穿着奇装 校学习长达11年,学习管风琴、和声、钢琴、单声圣歌、作曲、 异服,但却掩盖不住这种心情。他们虽然歌唱爱情,但唱的 赋格与对位;1861年师从圣一桑学习的钢琴及作曲,熟悉了 是表达哀愁的小调,他们的模样也不像相信能得到幸福 诗 舒曼、李斯特、瓦格纳的音乐;1896年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 中的景色虽有诗意,却令人忧愁,月光惨淡,喷泉在哭泣,形 系教授,1905年任院长直至1920年退休。福雷是大家公认 成这种悲愁气氛主要靠的是色彩效果:黝黑的夜晚,古怪的 的声乐套曲大师、室内乐作曲家,他虽然一直创作到20世 假面具,五颜六色的服装,惨淡而美丽的月色,有其是这月 纪,但他的艺术仍属于19世纪。一方面他与古典主义和浪 色,既融汇了人们的歌声,又使自然界的一切沉醉,它弥漫在 漫主义保持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又预示着德彪西的来,是连 空中,迷蒙虚幻。整幅画面以暗色调为主,明暗对比强烈。 接法国19世纪和2O世纪音乐的重要桥梁。他的音乐,从内 2.2创作特征。《月光》为通谱歌,不带再现的单三部 容到形式都具有法国式的精致、细腻和飘洒。歌词采用同时 曲式。福雷加了一个副标题”小步舞曲”,很显然,是由三拍 代诗人的作品,情感真挚而意境深远,旋律优美而浪漫抒情, 子的舞曲形式构成。 被称为法国的”舒曼”。他一生创作了100余首艺术歌曲。 前奏很独特,有12小节,钢琴左手部分不停滚动的去掉 《月光》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每拍重拍十六分音符,制造出连绵不绝的效果,就像月光,柔 一187— 考试 E×AMI htATIONS 第二局描写的是面 柔的,为声乐部分提供了背景上的烘托。右手部分则是对旋 的是比喻画中人的身体动作,是粗略的;律和左手伴奏的一些和弦补充,悠悠地弹出旋律部分主题。 部表情和他,歌声表达的情感;第三局描写的是他们的心理 第一段从前奏的第12小节第三拍开始,这是小步舞曲的一 活动了,结束又对画中的东西嬉戏描述一遍。在演唱时,情 个重要特征。在伴奏织体的陪衬下,歌唱旋律不知不觉的随 感越来越细腻。要注意语音之间的连续。法语的语调从总 这时由于法语节奏重音的位置以及连音 着琴声向前流淌。A段过后是两小节的简短过渡,顺利地使 体上将比较平缓的, 音乐材料过渡到B段。B段开始的低音部分用了弗里吉亚 和的语音特性决定的。法语语调的韵律美在于流畅,连贯、变化 下行音阶。和声材料大体相似,但在声乐旋律上,A段是从 平稳,听起来像潺潺流水。歌曲的调性色彩较为丰富,演唱时必须把握每个变化音,力求省去的统一连贯, 属音上开始,B段则是c小调主和弦的三音开始,结束在属 音较多,和声上,形成开放性的乐段结构。B段过后还是两小节的简 乐句之间要连贯,最后一句气息要支撑住,首尾呼应。要深 短过渡,为C段的到来做好铺垫。C段的主题在一开始就出 刻领会诗的意境,进入诗的艺术境界,在旋律运动的内在规 并通过钢琴伴奏找到支点,构成完美统一,在 现了由C小调向bE大调的交替进行。乐段引入离调和弦的 律中找到依托,细腻、飘逸的特征。 重复进行,最后以V6和弦到主和弦的形式结束。作者采用 歌曲风格方面尽量体现出精致、伴奏肢体中的半音化进行、环绕的旋律音与功能和弦的分解 形式,使音乐色彩相应地有了多种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月光 忧伤的美丽”。乐曲最后以V6和弦到主和弦的形式结束。 但音乐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终止之后将主题进行了5小节 的扩充。扩充部分的和声材料仍沿用了之前的部分和声手 法,并在最后以C小调的V6和弦结束。 音乐进行中常出现的半音化进行,可以看做乐曲钢琴织 体的个性化和声特征。时而出现经过的变化音,但并不保 持,也不转调,这便是福雷的特点。 2.3演唱要求 2.3.1音域音区。整首作品的音域并不是很广,只在 小字一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G之间走动,跨越一个八度,选 择的是女声最舒服的音域。也没有音区大的跳跃,最大的音 区跳跃也仅仅是五度。全曲进行较为乎缓,最高音和最低音 很少碰触。只为表现乐曲那份特有的柔和之美,舒缓、流畅。 2.3.2把握适度的演唱力度。歌唱开始要用连贯、均 匀、柔和的声音呈现主题,伴奏一开始柔和流畅的分解和弦 就奠定了这首歌曲的温柔情绪。歌声在前奏的途中,演唱要 随着前奏的旋律线自然柔和的衔接下来,不要造成唐突的感 觉。作品的整体力度是弱的P—PP之间,歌曲中充满了连 续的长乐句,这时福雷艺术歌曲的一个特点,对待这些乐句 要求不能有停顿,不能有很多音色、音量的变化。如34、35、 36小节的乐句,音量是一个渐强的过程,但不是大幅度的变 化,只是感觉有一些起伏,然后还原到初始的音量,更像一种 波动,不可处理成浪漫派的大起大落,这样才符合福雷含蓄 的表达,维尔伦的模糊的暗示,虽然歌曲表明是三拍子的,但 不能刻板的加重每小节的第一拍,这与福雷的长线条是不 相宜。 2.2.3几处表情几号。乐曲的情绪从一开始就非常清 晰地给出。副标题的”Menuet”告诉我们”小步舞曲”的特征, 前奏开始处告诉我们乐曲的速度,紧接着第5小节、17小节、 26小节、4o小节,均向我们提示乐曲整体柔和、甜美的情绪。 特别是espressivo e dolce,要比以前更加柔和地音色,来表现 梦幻的月光。在整体的演唱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声音的松弛 自然,音乐的流动,气息的均匀,用纯净通透的音色使每一句 都如山泉般晶莹剔透。因此,在演唱上声音要尽量连贯、干 净,尽可能细腻地表达其情感,虽然原诗的主调是悲愁的,演 唱这首歌曲的曲调却不能流于悲哀。 2.3.4乐句间的换气记号。这首作品的换气记号是比 较隐蔽的,没有明显的标记,在几处标有换气的位置,都有钢 琴伴奏稍加掩饰,使整首作品连贯,呈现现状,而不是块状 的,像一缕飘带,钢琴和声乐完美地交织,互相衬托。 2.3.5在语言方面。歌词共三句,看似简单平凡,仔细 分析三句歌词,是循序渐进的,描述得越来越细,第一句描写 一188~ 2.3.6情感把握。由于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在表达 歌曲的情感方面,一定要做到既含蓄、理智,又热情洋溢,表 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气质,要恰如其分地做到感情的抒发符 合作品的需要,切勿过分夸张、喜怒对比的情感表达。 3钢琴伴奏对作品的补充和衬托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不仅丰富 了歌唱单一的音色,把人声、乐器声融为一体,而且形成了” 歌中有乐,乐中有歌”的艺术格局。福雷的创作也是如此,他 将歌曲的旋律和伴奏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构思,统一设计。 《月光》的钢琴伴奏也是一首完整的钢琴小品,也是有主题和 动机的,整首曲子都是在伴奏,但同时也是主题的不断发展, 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作品自由地在bE大调和c小调间游 走变动,前奏中,多处出现还原A和B,就是bE大调向c小 调变化的标志,而且是c旋律小调,如前奏一开始,第一小节 前两拍是在bE大调上进行的,第三拍就开始出现还原A,出 现向c小调离调,第三小节又开始回到bE大调,但是第五小 节又开始离调,第九小节开始,钢琴右手重复着前面出现的 主导动机,而左手则是半音阶向下摸进,自然地从c小调回 到bE大调,让长长的前奏部分不显得枯燥,一直处于调性的 游离状态,把月光那种朦朦胧胧,捉摸不定的感觉描述得淋 漓尽致。 作品的前奏部分出现的钢琴伴奏描写贯穿了整首作品, 我认为这是对月光的描绘。第三段开始时,钢琴的伴奏型稍 有变动,踏板的运用也开始长踏,我觉得这种变化是和第三 段的歌词相对应的,歌词这样写道:他们的歌声和月光交织, 和宁静的月光交织,忧伤又美丽・・・”这种悠长的伴奏型, 是对歌声的描绘。最后两小节又重复了前奏时对月光的描 写的主题,两种伴奏型互相交织,是对歌词的贴切表现。钢 琴部分与声乐部分没有一处主题是相同的,却互相交织,相 互衬托,融合得完美无缺。 作为跨世纪、跨流派的作曲家,福雷的音乐在欧洲音乐 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一批音 乐家。即使,现在,一般人对于福莱的音乐并不非常熟悉,但 他在艺术歌曲等领域所创造的音乐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他 的音乐优美动听,既没有激烈的战斗性,也没有振奋人心的 激情,而是在严谨中包含着深刻的抒情性。他的作品充满了 灵感,他的旋律与和声的优美和谐令人叹为观止。福雷的作 品是法国近代作品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 门马直卫《外国音乐家传》 [2] 菲尔・G・古尔丁《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3] 尚家骧《欧洲声乐史》 [4]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