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重新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相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引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不好!我就是讲台,今天我想要晓得自己存有多长,大朋友们能够说我吗?除了我呢,我就是课桌,我也想要晓得自己存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够说我吗?
二、新授
1、桌子存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大朋友们,恳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存有多长,课桌存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提问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使学生来说一说道刚才用什么方法去表明桌子存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道出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使学生掏出刻度尺,认一认得。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使学生打听一打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就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鼓励示范点。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使学生想一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能刚好就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方式。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顺利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弄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存有多长(厘米的重新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一测量,再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1.能将相连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乘。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挂圆片、填上最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得出的“结果数”能拆分成两个最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滑动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打听规律
1.看图找规律师: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戏,将一个三角放在中间,把小圆片分别放到三个区域中,你能从图中看出游戏的规则吗?
2.出具一个三角板,将大圆片放在各个区域中回去,教师不搞表述的放置第一张结果数卡。
3.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升过程
1.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数师:能直接用数表示吗? 3.题4―5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题6: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放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挂或者右下方如何挂。深入探讨:这样挂可以吗?不可以的话就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尝试二:上方摆上4个,那么如何摆剩下的?提问:这次成功了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次摆对了?
2.检验:4+3=7 3+5=8 5+4=9将大圆片抽象化至数,插入题目中。
四、练习册的练习
1.直观题型将相连的区域相乘并将结果写下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3.通过试验找出答案左边:恳请你们试试看,你能够晓得这三块区域到底就是几吗? (用小圆片去挂一挂)右边:Poissons小圆片去挂一挂,看一看这题存有什么相同?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观测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工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备注:恳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挤。)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张开右手,张开左手,松开左脚,松开右脚,轻拍右耳朵,轻拍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张开右手,张开左手,松开左脚,松开右脚,轻拍右耳朵,轻拍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备考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旧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重新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展开自我容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出具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阐明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必须安全,先看看左,再看看右。
(板书)
2.出具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具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见的刚好恰好相反,因为他们就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见的刚好恰好相反,因为他们就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立疑点容易,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文言的自学,除了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稳固环节中,注重科学知识应用领域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
3、情感与价值观: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大朋友们,今天使我们一起先去猜字谜,看一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斜一撇短,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就是呀,小朋友都能够又慢又精确的猜到这两个字,但是你能够无法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到口令搞动作。
(课件)
师:恳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例如:张开右手,松开左脚、轻拍右耳??谁又慢又精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惨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仲玉维座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三、分析分辨
1.出示图片1
师:你晓得这就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下上“左”,则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出具一只手(左)这就是我的左手,存有哪个小朋友愿和老师拍拍手,说道说道那就是你的什么手?这就是我的右手,恳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道说道就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就是左手而小朋友就是右手呢?恳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作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边线的时候,左与右就是恰好相反的。再举例,进一步稳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就是我的左脚。 ??游戏:同桌两两相对,回前说道,伸伸脚,轻拍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道说道。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就是左还是右?说道说道为什么?
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具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四、开拓练(出具课件)
1.辨左右,答问题
3,9,7,6,4,2,10,8,9,11,0,5,1,数字6左边最轻的就是____,右边的就是____数字0左边最轻的就是____,右边的就是____将这4个数从小至大排序。
2.(出示课件图片)
小灰兔出去玩,看到小白兔从( )边走过。小白兔的( )手拿着花掉,( )手拿着气球。小马从小灰兔的( )边走过,正在和它( )边的蝴蝶游戏。
3.想办法使左、右两边的柠檬同样多。
左边存有___只柠檬,右边存有___只柠檬。如果从___边偷走___只柠檬,就和___边同样多。或在___边迎上___只柠檬,也和___边同样多。还可以从___边拎___只柠檬放到___边,两边也就是一样多。
动脑筋:(出示课件)
1.大丁丁整理铅笔盒时把铅笔放到尺的左边,橡皮放到尺的右边,那么铅笔在橡皮的( )边。
2.看电影时,小红坐在小兰的右边,小兰坐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华坐在小红的( )边第( )个位子。
五、总结
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方式、探讨,并使学生重新认识前、后基本含义。认知前后边线的相对性,能够从具体内容的情境中恰当确认“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自学数学的快感,唤起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认知前后边线的相对性,能够从具体内容的情境中恰当确认“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测课室,体会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到口令,挂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鼓励洞悉,体验体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具《龟兔接力赛》图片,使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够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晓得了什么?
3、观察、讨论
恳请4个小朋友东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边线。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就是----,----的前面就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恳请全班同学东站出来向后转,边线出现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课堂教学应用领域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存有前、后的应用领域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