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娟
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第10期
【摘要】班主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不利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发展。互助式班主任沙龙能让班主任克服职业倦怠,实现自我,也为班主任构筑起互助的精神家园。实施好互助式班主任沙龙要积极做好同研共读活动,提升班主任理论素养;要做到相益而行,在实践中共同体验职业成长;要借助网络新媒介,构筑快捷有效的互助平台。
【关键词】互助式;班主任沙龙,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9-0048-02
【作者简介】吕娟,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江苏扬州,225002)教师,一级教师。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分析
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群体在琐碎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劳累、压力大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班主任一旦产生职业倦怠且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在T作中就会失去动力,这必然会影响他的T作效率。
1.自我效能感降低。班主任每天在校时间长,琐碎事务性工作多,工作压力大,甚至下班后还得处理班级事务,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会导致班主任时常出现情绪波动、行为消极等问题,随之出现低自我效能感的体验。一旦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他们便开始怀疑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否认班主任T作的价值,最终影响其白身的身心健康。
2.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首先,出现情绪波动的班主任往往易情绪化、情感易疲劳。在长期的事务性T作中,他们表现出消极应对、疲于奔命等状态;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失去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处理T作以及师生关系。其次,出现职业倦怠的班主任容易将自身的某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第三,处于职业倦怠之中的班主任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到T作中,甚至发泄到学生身上,导致教育行为失当、师生关系紧张,这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必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阻碍学校长远发展。出现职业倦怠的班主任在T作积极性上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在学校中容易散布“千万不要做班主任”的舆论,而在这种负面舆论之下,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发酵,“吐槽”形成的共振非但没有减轻班主任们的倦怠,反而更进一步加剧了班主任们的无力感和低成就感。同时,这让年轻教师在没有担任班主任之前便对班主任T作“谈虎色变”,进而出现“逃离班主任”的怪象。这些都会影响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助式班主任沙龙对克服职业倦怠的意义
互助式班主任沙龙,是指以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或类似组织)为平台,以“优势经验分享,交流导思,研究提能”为指导思想,以“主题微讲座一互助对话一同研共读一相益而行”为研修方法,构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分享的互学互助模式,提升班主任T作技能与技巧,从而获得社会、学校、家长的尊重与认可。作为班主任学习交流共同体,互助式班主任沙龙对克服班主任职业倦怠、激发班主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积极意义。
1.助力班主任自我实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诺尔茨的“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学习不同于儿童学习,成人学习具有自我指导的需求,学习意愿和他的社会职责有关,而且成人更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激励开展学习。互助式班主任沙龙也正是契合了成人学习的特点,为班主任提升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互助式班主任沙龙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权威者和引领者,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同时每个人又都可以是话题的提出人,不必按照他人的旨意进行T作,当然也没有人告诉他具体怎么做,参与者需要通过倾听他人的智慧后主动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实现自我成长。
2.为班主任创建精神家园。在缺少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一个人奋斗久了便会丧失最初的热情,因为个体存在的意义需要有具有共同话语体系的共同体的存在得以实现精神上的确认。互助式班主任沙龙能够发挥团队的作用,为班主任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自由地抒发情感、宣泄情绪。班主任们在交流和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中实现心与心的对话、手拉手的互助,最终促进自己在认知、动机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所以,互助式班主任沙龙为班主任群体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有助于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信任感以及成就感。
三、互助式班主任沙龙的实施策略
1.同研共读:基于叙事和对话的理论研读。实践表明,班主任被束缚在表象化的具体事务上,便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然而教育不能随心所欲,教育理论是对学生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先进的教学实践应当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当班主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班主任T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时,便会更具有成就感。
互助式班主任沙龙提倡在叙事和对话基础上的理论研读,其实质就是日常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前沿理论学习,包括个人自学与集体交流,帮助追寻班主任T作的理念指导,并从中领悟班主任T作的真正价值。
2.共同发展:从研读到同行的体验式成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合作和交往的过程。互助式班主任沙龙注重共同发展,这是理论向行为转移的过程,包含体悟、论证和实践。任何先进的理论只有被运用到实践中去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志趣相同的人在研读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互助式班主任沙龙成员在反复的同研共读活动中彼此帮助,不断地调整自身行为,在反复论证中接受同伴中恳的建议,从中产生新的策略,再运用于新的实践,再反思研讨,不断实践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成长状态。在互助式班主任沙龙中,参与者不仅完成了学习的过程,而且实现了交往的过程,有助于班主任身心的健康发展。
3.网络互动:虚拟平台共话发展。T作室主要负责人可以牵头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专家交流平台,包括名师T作室成员、省(市)级班主任专家、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等,这部分人负责确定每期微讲座的主题、参与人群、主持人等,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尽可能科学、权威的理论支持;另一部分是互助式沙龙活动平台,定期举行互助式班主任沙龙,分小学、初中、高中专场,以满足不同学段班主任的需要。专家团队对每位班主任的困惑进行记录,并根据其在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进行学时汇总,根据其线上活动表现
确定是否优先参与互助式班主任沙龙的线下活动。总之,网络互动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能够为班主任提供共同发展的新平台。
总之.互助式班主任沙龙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融洽、互助的氛围,倡导班主任群体内部相互促进和合作,着重引导班主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这可以让班主任们不断获取自我认同感,在相互激励中共同成长,最终克服职业倦怠,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