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整改措施
篇1:跌倒预防措施
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十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 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①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 ②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③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1分
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
5、年龄≧65岁1分
6、体能虚弱3分
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
8、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 1分
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泻药
9、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伴1分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篇2: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在床
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4、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7、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坠床或跌倒风险评估
科室:姓名: 性别: 年龄:住院号:诊断:
坠床或跌倒评估项目
风险因素分数意思模糊、躁动、无定向力2分近期有意思丧失、癫痫史2分近3日内有3次及3次以上坠床/跌倒史2分站立不稳、体能虚弱、偏瘫、四肢无力、运动失调2分体位性低血压、眩晕、耳鸣、Hb总分≥3分有高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立即报告医生做当班护士立即作出相应检查全面的检查立即报告护士长病情重者晚上报总值班立即
通知家属,作出相应的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有无骨折、处理皮肤组织损伤等做好善后处理及交代注意事项协助医生处理病人护士长接报告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准确记录事件经过,做好交接一周内组织讨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递交书面报告交护理部.
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程序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
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
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患者坠床与跌倒处理程序
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上报护士长篇3:跌倒坠床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表
患者跌倒不良事件
一、跌倒时间:2022年11月5日
14:30
二、地点:内三科9号病房
三、事件发生经过:患者:符莲花,性别:女,年龄:39岁,诊断:低钾血症。
患者因全身乏力3天,于10:00轮椅入科,入科时患者意识呈清醒状态,聋哑病人,入院时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Bp110/62mmHgp92次/分R20次/分T36.0℃跌倒评分18分,压疮评分14分,ADL评分55分,予上左边床栏,宣教入院知识和防跌倒,并于床头放防跌倒警示牌,并嘱咐患者家属陪护。
四、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事件分析:
1、对患者家属的安全宣教不到位,未能引起患者和家属对预防跌倒的重视,为患者提供预防跌倒措施,未得到落实,巡视病房不够,不能及时协助患者。
2、患者低钾血症,是跌倒高危病人,主要与其疾病有关,患者是聋哑病人,沟通困难,对疾病的缺乏,不愿麻烦护士和家属,本组情况案例为患者独自一人活动时发生。
五、预防措施:
1、护理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跌倒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悬挂“防跌倒”警示牌,做好用药指导,特别是当患者服用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降血压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时[2],为站立不稳和步行缓慢的患者提供拐杖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 对安全宣教和预防措施落实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落实基础护理,加强巡视。
2、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安全监管,及时发现病区基础设施、环境和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培训、考核护理人员对安全防范措施的掌握情况; 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对跌倒高风险病人进行重点交接班; 合理安排薄弱时段护理人力,做好患者基础护理; 护理部对接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要及时进行调查分析,督促科室落实整改意见,并进行全院性安全警示教育。
3、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重视程度,以书面、口头、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防跌倒的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跌倒的发生。
万智伦
题目: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文件号: 生效日期:2022年8月1日版本号:1.2修改日期:2022年7月1日页码:
—————————————————————————————
本制度是对医院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为防止患者跌倒所制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本制度中的跌倒包含坠床的含义。
一、多部门协作,共同防范跌倒风险,相关人员职责
(一)全体员工:协助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理和汇报。
(二)护理人员: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等级,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三)医疗人员: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四)保洁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
(五)药学部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六)医疗设备部人员:定期检修床单位、轮椅、平车等。
二、跌倒评估人群
(一)门诊患者1.高风险跌倒人群
(1)年龄≤8岁或≥65岁的患者。
(2)既往有跌倒病史患者。
(3)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反应迟钝的患者; 步态不稳,肢体功能障碍者; 睡眠障碍及意识障碍者。
(4)24小时内使用药物如镇静安眠、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剂、泻剂、散瞳剂、降糖药中任何一种药物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的患者。
2.高风险跌倒病种
(1)神经系统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2)心源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3)癫痫、帕金森病(4)高热(5)贫血(6)糖尿病(7)梅尼尔综合征
3.高风险门诊科室及区域
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心脏内外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骨科、泌尿外科、眼科、产科、小儿内外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血液透析室、无痛内镜部、注射输液室、换药室、门诊手术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采血处、电梯、厕所、进出口处
4.高风险情景
突然改变体位时,入厕后起身时,下床时,转运途中,从轮椅或推车上转移时。
(二)所有住院患者:成人(>14岁),儿童(≤14岁)。
三、评估时机
(一)门诊患者:门诊患者就诊时,使用《门诊患者跌倒评估表》进行评估。
(二)住院患者
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当班内完成,分别使用成人版《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护理记录单》、儿科版《住院患儿跌倒评估、护理记录单》进行评估,成人评分≥45分、儿童评分≥5分为高危跌倒患者。
2.再次评估:高危患者每周至少评估一次。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在1小时内完成再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理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日期、时间并签名。
四、预防措施
(一)提供安全环境
1.保持病房和公共区域光线明亮。3.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2.地面清洁、干净无积水。
4.洗漱间、浴室、厕所等易跌倒场所,应装有安全设施并有明显警示标识。
5.所有带轮子的床、椅、桌、车都要有锁定装置,使用前应检查锁定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二)加强高危险人群的重点防范
1.高危险人群左上臂佩戴防跌倒警示标识。
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应尽可能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
3.躁动严重的患者应留陪人,并对陪人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巡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工具。
4.对因用药或病情导致头晕、目眩的患者、夜间上厕所次数多的患者或身体虚弱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
2
5.使用床挡,每班床边交接。
(三)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1.指导穿着合适尺码的衣裤,穿防滑鞋,切勿赤脚,慎穿拖鞋。2.告知将生活必需品置于易取之处,多余物品收纳于柜内。
3.指导正确使用平车、轮椅、陪人椅、助行器、便盆座椅。
4.指导呼叫铃的使用,提供患者呼叫及寻求协助的方法。
5.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的病人,请家属在旁陪伴,协助活动。,若暂时离开病房时需告知责任护士,晚夜间陪护床紧靠病床
6.指导起床下地活动时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7.告知在服用某种特殊药物(降压药,安眠药等)或行走时出现头晕、眼花、下肢无力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五、跌倒管理与监管
(一)科室每月检查跌倒评估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二)医院质控组每月检查环境安全和维护情况
(三)医院医疗安全办公室每月统计患者跌倒发生数、跌倒伤害数、跌倒事件上报数,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患者发生跌倒时的处理措施
(一)立即就地处置,通知医务人员,倾听患者主诉,检查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度,有
无骨折、内脏破裂等
(二)应急处理,根据伤情妥善安置患者,伤情严重的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生协助抢救、检查。
(三)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四)详细记录患者的跌倒经过、受伤部位等,严格交接班。
(五)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和《跌倒患者申报表》。
(六)对患者进行跌倒高风险评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响正常生活者。
跌倒的预防细化措施王燕
有跌倒史、视力、听力下降、头晕、生活不能自理、做检查的患者必须有家属陪护并签字悬挂跌倒警示牌,做好入院宣教。
1.入院患者跌倒坠床评估率100%,对年龄大于65岁以上的患者、2.老年人病区内跌倒风险较高,指导下床三部曲,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教会患者使用护栏,过道扶手和呼叫器。上厕所下蹲和站起时也容易跌倒,上厕所时要有家人陪同。
3.照明;光线充足,柔和不直射,晚上需打开床头灯。
4.地面:干净无杂物,无积水。清洁员拖地时,地上要放警示标识,地面湿滑,告知病人不要在这个时间段走动。
5.开水房、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不能有积水,及时让阿姨打扫。6.室内布局:物品摆放到患者易取到的地方,过道通畅,没有杂物,避免患者绊倒。床要卡死,不能摇晃,稳定性好。
7.提醒家属若离开时要告知医护人员或者另找家人代替照护,患者一人不能擅自下床或离开病房。
8.年轻患者多在病区外发生跌倒,所以外出检查或回家应有家属陪同,走路不要着急,选择平坦整齐的路面。9.
10.患者穿宽松衣裤,防滑鞋,裤子不能太长,女患者劲量不穿高跟鞋,尤其雨雪天。
11.患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及头晕的时候尽量不要下床活动,若活动必须有家人陪伴。12.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轮椅,先检查轮椅的性能,在坐轮椅的时候将轮子卡死再坐,下坡的时候身体向后倾,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固定带,下轮椅必须有人扶着。
13.每天播放一些跌倒的视频及案例,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14.告知患者如果感觉要摔倒了,应将身体先前倾,保护头部,或扶住身边的固定物缓冲,减轻跌倒造成的后果。
More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1、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坠床)的评估。
2、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或坠床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病人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待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器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5)、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倒或侧翻机会。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旁要加床档。如有缺损,及时维修。
6)、增添必要的设备:尽量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易跌倒处设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定期检查稳固性。
7)、将环境中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位
1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受。
9)、给予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
10、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标准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1、提供足够的灯光,清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
2、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雨时有人陪伴)。
3、将日常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
4、教会患者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5、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6、专人陪护,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
7、穿舒适的衣裤、鞋及拖鞋号码适中,鞋底粗糙、防滑。
高危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除一般及标准护理措施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在床尾悬挂跌倒危险标记。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病人有跌倒的危险性。
3、告知家属应有专人陪护患者、并向陪护家属进行安全指导。
4、尽量将患者安置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便于观察与护理。
5、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尤其是夜间更应注意。
6、通知医生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7、将两侧床档抬起、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意识不清、躁动者应用约束带约束、但应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8、患者服用镇静剂、扩血管药、降压药等易引起跌倒的药物后、应确保患者床上休息并有家属陪伴。
9、指导或帮助偏瘫患者及家属应由肢体的健侧上下床。
发生跌倒整改措施(共8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共5篇)
医院患者满意度整改措施
隐患整改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