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作教育模式下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合作教育模式下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2022-07-28 来源:乌哈旅游
现代经济信息

合作教育模式下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胡延吉 梁 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本文以生物技术专业为对象,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根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和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合作教育;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366-01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生物技术专业亦不例外,这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社会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产生了脱节或矛盾,暴露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特色[1-2];课程口径相对过小,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

[5]

[3-4]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潜能。积极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重点课程网络课程建设,遗传学网络课程得到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该专业是学校率先开设双语教学课(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专业。

5.保障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实施的措施和机制

(1)以教研促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相关教研项目19项。发表教研论文近30篇。教研活动显著地带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

(2)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制定了各门课程规范、系统的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工作,自编出版教材10部,在本校和多所院校采用。专业必修课程绝大多数选用最新版本的国家规划教材或21世纪教材,有2门双语教学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使用效果良好,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建有1个省级“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下设4个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总价值200多万元。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1个校内实习农场,2个校外产学研基地,建立6个实习基地,还有30多家企业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点),可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4)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运行和调控机制严格执行并检查教学计划和进度;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把握好上课前、上课中和课程结束后三个环节;落实教学督导制,坚持观摩教学和听课制度等。遵循灵活适时、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教学运行中的效果、问题及学生和社会等方面的反馈,适时对课程进行调控。

;课程设置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和内容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根据教育规律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使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质素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目标

以生物技术专业为对象,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探索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立并优化相应的课程体系并加以贯彻实施,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优化理论课的课程体系

坚持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原则”:即以“强化能力、注重应用”为课程建设导向的原则;以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原则;根据产学研实际适时调整原则[6]。优化整合,完善“平台+模块的结构型理论课程体系。”首先确定本专业若干核心主干课程为基本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选修课模块,包括通用基础型、应用技术型、拓展提高型选修课程模块。根据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要,加强工作现场实习课程,增加合作教育预备课程。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夯实基础、去重、去旧、拓展增新、强化应用,用科研促教学。主要体现在“一突出,一减少,一加强,一更新”四个方面:一突出是指突出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一减少是指减少或避免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注意课程间知识内容及层次的递进性,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加强是指加强与现代农业、生物产业相关的内容;一更新是指及时反映各门学科的新发展和新动态,并结合教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3.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四个实验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提高。目前开设的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有《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细胞工程大实验》、《种子工程大实验》、《蛋白质工程大实验》、《微生物工程大实验》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得到系统与综合性训练。在此基础上,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实训,加速从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应用者的转化,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与成效

1.特色

(1)生物技术与农业相结合依托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园林植物与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植物学(以农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实践教学:以农业单位为主要实习单位;学生毕业论文与农业相关者占80%以上;学生已发表的论文中97%与农业相关。专业课:与现代农业相关的课程占75%。教师的科研:90%以上的课题为农业类课题。

(2)形成产学研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新模式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合作创建产学研基地,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以产学研项目为支撑实现合作攻关、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

2.成效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11届,

(下转第368页)

366

现代经济信息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经济逐渐成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特色馆藏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让特色资源文献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民办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所在地用户和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建立本馆特色文献书目数据库,从馆藏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或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点,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组织信息资源,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宣传,利用互联网的通信功能,引导用户的信息要求。如为地方提供包括进行课题论证、科研协助、成果鉴定等,并将把服务的结果形成专题性的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产品,通过网络传递给用户,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提供了方便。

3.开展多种形式的用户教育

由于工作性质及客观实际的不同,地方用户对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能力往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使高校图书馆能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环节之外,应强化社会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对社会用户开展有效的用户教育。

(1)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宣传信息更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举办有关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训班,使地方用户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介绍图书馆所拥有的与地方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信息服务的功能和项目,吸引和培养信息用户,并可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宣传专栏等,进行文献信

息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宣传。

(4)利用网络建立虚拟的咨询平台,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从整体上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的水平,借助互联网从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总之,民办高校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把特色馆藏建设作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更应主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仕珍.关于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设想[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9(1):40-41.

[2]黄晓芳,杨勇.开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李尚民.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07,21(4):97-99.

[4]刘圆圆,刘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03):42-45,72.

[5]张苏文.地方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141-144,154.

作者简介:黄 萍(1969-),女,中文讲师,图书馆馆员,广西都安人,工作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产业信息化、图书馆学。

(上接第366页)

近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和访谈调查,毕业生的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良好评价:思想心理素质,47%的单位认为好,53%的单位认为较好;认为专业技能较好的单位90%;认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单位96%;认为综合素质很好的单位53%,认为较好的47%;团队合作精神,71%的用人单位认为很好,27%的单位认为较好;8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一年以下即可适应新的工作,10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适应基层工作。

课程体系改革有效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现有省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4门,双语教学课程2门。自编出版的《遗传学》、《植物遗传与育种》等教材被本校和多所高校采用。遗传学网络课程于2012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精品开放课程一等奖。发表的论文“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被全国20所高校参考和引用。

高等理科教育,2009(3):83-86.

[2]胡延吉,梁红.浅论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73-176.

[3]李志,宋,何荣山.重庆市高校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3-16.

[4]方永秋,王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置[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8):116-120.

[5]刘东,王秋萍,孙楠,等.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8(6):204-205.

[6]何军峰,胡延吉.应用型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职教论坛,2012(21):69-71.

作者简介:胡延吉(1955-),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DFA100300)。

参考文献:

[1]陈兴鹏,焦文婷,张晓森.从就业看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J].

3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